如何上好中文课?听听著名教育专家怎么说!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03 23:24:06人气:
全文长2300字,阅读约需3分钟
”
精彩介绍
”
语文首先是一种能力和素质
然后还有一个知识点
什么是语言?我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能力。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的批评有很多。我觉得讨论一些问题是好事,但讨论需要真知灼见。
我认为汉语是一种能力,是通过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体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它是通过概念表达、是非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体现出来的发展能力。
语文也是一种素养,是通过诗歌、歌词、歌曲、小说、散文等语言形式的创作、欣赏和传承体现出来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人类正是通过这种素养,才使得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以代代相传。
其次,语文是一门知识,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文章的知识课程。因此,把语文当成一门纯粹的知识课,专注于数百个所谓的核心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考试,就是忽视基础、注重最后。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语文老师?
如果抛开各种理论流派和考试成绩,我相信一个能让学生爱上语文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语文老师。
勤奋是良友,爱心是良师。学生学好汉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热爱汉语。
当然,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并自觉学习固然好,但也很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尝试对汉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汉语,进而养成日积月累、乐在其中的学习习惯。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大概就是“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的原因吧!
如何上好中文课?
既然语文是一种能力,那么我们就需要讨论什么是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完成一定任务、解决一定问题、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种精力和能力。这种能量或能力是练习主体(指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反复接触主体、多次尝试、反复接触而获得的。
既然语文是一种能力,那么语文课程就应该按照能力培养的模式来运作,即语文能力应该在学习者听、说、读、写的练习过程中获得;写作在练习中得到提高。听、说、读、写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一定要强调多听、多说、多读、多写。
为什么要强调“多”呢?因为能力和记忆力只能通过反复重复才能获得,所以说要求学生背一首诗或背一篇课文是一种死记硬背的说法是错误的。
多次重复可以将陌生转化为熟练,多次重复又可以从熟练产生技能,有了实践的生命力,日臻完善,创新能力等素养也会包含在其中。我想这就是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迪茨根所说的:“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光靠批评训斥不是好办法,光靠考试压力不是好办法,光靠细致的分析解释也不是好办法。
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我想是有的,就是一个字:读书!两个字:读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可读的文章、优美的文章。这不仅是一个好办法,而且是一个好办法、一个伟大的办法、一个学习汉语的最根本的办法。
“背诵唐诗三百首,即使不会作文,也能背诵。” “古书读百遍不厌其烦,细读必知己”。这些至理名言,已经被几千年的历史证明,才是真正的知识。怎么一进入教学过程就忘记了呢?
怎么读?我支持阅读从我嘴里出来,变成声音,进入人们的耳朵,鼓舞人心、鼓舞人心的阅读;我提倡放松喉咙读书,让口、耳、心、脑充分沉浸在专注的读书中;我特别欣赏精彩的阅读。摇头,陶醉在自读的状态中。
初中阶段,要特别注重阅读。阅读是一项更基本的技能。多读书、多背诵,就会有经验;多读、多背,就会有感悟。因念而善,因念而悟,因悟而善,因善而妙。语文素养就是这样一步步升华的。
因此,背诵是获得汉语能力的重要基础。我认为把背诵形容为死记硬背并贬低它是非常可笑的。针对目前学科教多读书少、成效低下的现状,我很认同“回归自然”的口号。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从外在获得的,即使表达原则、遵行正义,也只是被动的。如果是从“自觉”得来的,那么神心就会受到启发,你就会立即知道并去做。
将熟悉的阅读和记忆称为“死记硬背”
是极其错误的
这里必须指出,有些人把语文教学中熟悉的阅读和记忆描述为“死记硬背”,这是极其错误的。如果不是误解,那就是偏见。要知道,有时候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专心读书,课文贫乏时大声背诵”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现在的问题是,有这种追求的人太少了。诵读经典,吟诵美文,传承文明,提高语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还可以在其中思考,在其中积累能力,在其中创造。您可以用一块石头实现多种目标,为什么不呢?这不正是学习主体积极活泼的语言习得实践吗?
我认为语文课应该注重背诵。国家颁布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历来要求背诵著名作家的名著。然而,这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却被很多地方、很多学校、很多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据统计,中小学语文教材要求学生背诵192篇课文、106个段落,共计近300个课文(段)。这个数字在语文课上是否还太低,还可以讨论。如果把课内时间和课外时间加起来,显然还不到12年。
如果你每年能背30到40首诗,20到30篇美文,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你的肚子里有六到七百首诗(或更多),那么正如巴罗所说,在未来的生活里, “永远不会缺少真正的朋友、乐于助人的顾问和愉快的同伴。”
通过学习、写文章,你可以体会到朱老师“读书之乐何处寻,数天下心中梅花”、“问渠清,有源”的境界。活水。”
用户评论
这文章真的帮了我大忙,之前上中文课总是感觉找不到重点,专家的方法太实用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儿子对中文课一点兴趣都没有,这篇专家的建议或许能让我找到解决之道。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上中文课都感觉像是听天书,专家的分享让我看到了希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专家的方法太先进了,我也要试试看能不能让我的学生们爱上中文课。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谢谢分享!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中文课总是感觉枯燥乏味,但专家的建议让我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之前对中文课没什么信心,现在听了专家的分享,我觉得自己也能教好。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专家的中文课教学方法太棒了,希望能有更多家长和学生看到。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上中文课总是心不在焉,专家的建议让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重新认识了中文课,原来上好课也可以这么简单。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寻找提高中文课效率的方法,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帮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专家的分享太有用了,我打算马上调整我的教学方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中文课总是让人头疼,但专家的建议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一名大学生,之前对中文课很排斥,现在觉得或许可以重新爱上它。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专家的中文课教学方法太棒了,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到。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中文课有了全新的认识,谢谢分享!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女儿对中文课不感兴趣,专家的建议或许能让我找到解决的办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一名家长,我一直在为孩子的中文课发愁,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上中文课总是感觉力不从心,专家的建议让我看到了改变的方向。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