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河南在“上课”③丨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智能+”如何赋能科研实践?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06 22:19:26人气:
【编者按】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支撑。
教育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强国之本。发展新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关系。汹涌澎湃的深化改革浪潮也正在推动教育理念发生系统性变革。 ——用新技术释放教育潜力,以新场景重塑教育方式,以新连接整合教育资源。河南正在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高质量的发展成果,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品质新课堂”。
河南青年报推出《新河南,“上课”啦!——深化改革浪潮中的新质教育样本》系列报道,走进为教育赋能的课堂、学校、公共文化场馆,深入挖掘改革做“大文章”的一线经验,微观勾勒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河南,一幅壮丽的画卷。
今年暑假,科研实践市场火热程度再创新高。
早在两个月前,多家统计机构和各大旅游平台就给出了一系列数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游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69亿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791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1.9%;携程发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夏季亲子学习产品订单同比增长70%.
数字背后,是家长和学校对实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夏天结束了。学生们的学习和实践旅行经历如何?学校对研究实践有什么期望?针对这些问题,河南青年报记者进行了深度采访。
研学资源不均衡,产品良莠不齐
“我这3000元花得有点不公平。”
郑州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今年暑假,她给孩子报名参加了美术辅导班组织的学习活动。 “一开始,机构说得很好,可以去西安体验文化、写生,我们花了近3000元,去了3天,已经接近一天1000元的标准了,但孩子们说吃住行条件不够好,我不想再去了。”
周女士的烦恼是,市面上的学习实践产品大多是一些辅导班和旅行社打造的。这些产品看起来“不同”,但实际上很相似。研究和实践的产品质量如何,是否真的适合孩子?家长如何识别他们?
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教师和家长还有另外一个困惑。
河南省邓州市袁庄中心小学校长秦国栋告诉记者,经济不够发达的县城和农村小学,科研实践教育基地有限,人文、人文等资源匮乏。地理、科学技术和历史。 “现有资源不足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和学习实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加之认知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家长对学习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这也制约了活动的开展和预期效果。”
秦国栋说:“我们学校有学生家长参加过社会上的一些调研活动,但大部分调研活动目标和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活动不够深入。学生们对参与过程不太感兴趣,只是东张西望,漫无目的,比较被动,收获甚微。”
对于秦国栋来说,有效平衡教育资源,让县域和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研究实践教育,是研究实践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在组织研究实践活动时也存在很多顾虑。除了选择机构、评估效果之外,还有一些额外的“负担”。 “组织一次学习活动是非常繁琐的,从提前策划和准备,到行前的相关准备,包括与家长签订协议,到活动的集合和交通,同时还要评估学习效果和学习效果。报告完成了,老师也要做。”郑州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说。
市场如何监管?如何优化产品?如何平衡资源?如何优化流程?是否可以制定一站式解决家长和老师的困惑?
一站式解决问题,智慧平台赋能研学实践
记者注意到,家长和老师的需求也进入了官方视野。今年7月,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河南省地方标准《研学旅游服务规范》(简称《规范》)正式发布。据媒体报道,《规范》将于10月25日全面实施,为科研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家长、老师有需要,官员有要求。市场该如何应对?
记者采访发现,“国家队”凭借强大的内容优势和技术资源入局,正在给行业带来新气象。
早在2022年10月,《河南青年报》就以《玩转元宇宙,解锁研学新玩法》为题报道了河南最大的国有文化企业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学习领域的思考和规划:聚焦培育新教改后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面向深层次需求,探索以学习为主题、知识服务为主线的学习、文化、旅游融合的新业务发展模式,努力成为优质学习资源综合提供商。
今年9月9日,记者来到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创新实践教育有限公司(简称河南创新实践教育公司)。经过近两年时间,公司打造的“学习实践智慧平台”已初具规模。
“我们力争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科研和学习实践的全周期管理,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实现了第一阶段功能的开发。”工作人员引导河南青年报记者查看后台服务功能,包括研学产品的选择。相关信息报告、学生安全服务、学习效果评估等。
该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很多学校和教师来说,研究实践教育首先考虑的是机构、路线和产品的选择。因此,进入研究实践智能平台的机构首先必须遵守规定。
“平台可以解决教师痛点,减轻教师负担,支持教师方便地在线制定学习路线,因地制宜自主选择,省时、省力、经济,也能达到教育目的。”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后,老师们关心的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成果的评估、报告的出具等都可以搬到网上,可以说是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平台可以统一生成文件上报教育部门,也方便监管。部门对各学校的学习安排有全面的了解。”
挖掘特色地域文化,整合优质研学资源
记者查阅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发现,《规范》凸显河南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强调游学产品和课程的开发要体现创新精神。
在今年暑期的调研实践市场中,记者发现了很多创新案例。
在开封、洛阳,立足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美术出版社、开封新华书店、洛阳新华书店联合推出《读懂中国画》系列纸质图书《洛神赋图》 《清明上河图》 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学生们身着古装,走进名画,“认领”一个人物,“结识”一群文人,接受特殊的美育。
开封新华书店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现场
中原农民出版社牵头开发《向上吧!农场》实践课程,带领学生亲手犁地、施肥、播种、种植西红柿、黄瓜、辣椒,引导学生“学农、懂农” ,热爱农业。”
学生体验犁耕
在图书出版的基础上,海盐出版社与中国最大的挖掘设备制造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探路者盾构机探索之旅”调研活动,刷新了学生对大国重视武器的理解。
“开创性盾构机探秘之旅”调研活动
在融合地域文化方面,今年以来,河南新华书店联系河南各出版单位,开发了丰富多彩的五育融合、凸显地方特色的学习实践课程。河南新华书店留学业务负责人介绍,围绕教育教学目标,河南新华书店开发了《研学产品手册》条,其中包括12条河南省内的留学路线和8条外省的留学路线。 “未来,河南新华将继续为学习提供优质课程、基地(营)及配套服务保障,包括深入挖掘河南文化资源,孵化设计特色学习课程,提供一停止对新建、成熟基地(营)综合服务体系的服务,推动潮流文化创意IP等发展。”
对于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经典研究项目,将整合智慧研究与实践平台。
“研究型学习的特点是走出国门,研究实践智慧平台注重整合各地优质产品。一地的研究产品不仅服务于当地,这个平台也方便学校和教育机构选择。”跨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研究产品。”该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南创新实践教育公司总经理李平禄介绍,未来该平台将与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教育厅等四家单位合作。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由河南省中小学教育智慧平台协会联合牵头。目前,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已开发学习、课外延伸服务、劳动教育等课程200余门,覆盖全国38个市、县(区)7000多所中小学、300万多名学生。 “未来我们还会考虑推出面向家长的学习平台服务。学习实践智慧平台的上线和进一步完善,必将更好地服务河南中小学教育。”李平禄说道。
新闻观察
河南,重新定义游学
杨阳
2500多年前,孔子到洛阳向老子请教周朝的礼仪。两个文化巨人历史性的“会面”,后来被记录在洛阳文庙旧址前的一块石碑上:“此乃孔子入周问礼乐之处。”孔子此行“巡郊邑,察明堂侧,察庙宇朝代”。可以说,孔子收获颇丰。
看来,如果追溯“游学”,鼻祖应该是孔子。此后,游学的风潮日益盛行。到了宋代,朱熹甚至主张“学子不应居于一隅,而应周游四海以求学”。
先贤的智慧历经历史的洗礼,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完善德智体美劳综合培养体系”。 9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以行动求知,以知促行,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河南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71.01万人,创造了巨大的学习实践市场。但长期以来,留学市场缺乏龙头、不规范、产品同质化、课程不专业、重旅游轻教学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双减政策”之后,各种良莠不齐的教育培训机构纷纷涌入留学市场,但很快就因缺乏专业性而退出市场。
如何从“研学游学”走向“研学创优”?规范是关键。
2019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等10部门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号文,提出从游学基地(营)、线路、师资、课程五个方面打造具有中原风格、国家标准、国际视野的游学活动制度和管理机制。 “五个一”精品旅游工程。
2023年4月,河南发布10条游学路线,彰显深厚文化底蕴。
2024年7月,河南省地方标准《研学旅游服务规范》发布,为我省游学服务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和指导,也为游学行业规范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当前,面对个性化、多元化的游学需求,河南乘着“数字赋能”的东风,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呈现全面提速的新局面。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作为河南省最大的文化传媒产业集团和教育服务集团、省内唯一的国有文化上市公司,在科研领域肩负着更大的责任。集团“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确立了“四横、七纵、多元生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其中,打造“中原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高地”、深耕现代教育的科研文创项目特色突出。列表。集团历时两年打造的“科研实践智慧平台”正在汇聚科研资源、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完善的科研评估与反馈机制。河南正在重新定义游学。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戴着VR眼镜和智能手环的孩子们将畅游洛阳。当他们来到文庙旧址时,VR眼镜里立刻跳出一个问题:
“孔子游历天下,曾向老子请教礼法,你知道老子是怎么回答的吗?”
记者李潇潇徐杜涵/文赵沫博/图
见习编辑吴晨杰
用户评论
这个“智能+”赋能科研实践的话题太有意思了,一站式解决方案听起来真的很方便,期待看到河南在科研上的新突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河南在创新上这么努力,都特别自豪。希望这个“智能+”能真正推动科研实践,让河南走得更远。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站式解决方案真的很有必要,科研工作那么繁琐,如果能通过“智能+”简化流程,那科研人员就能有更多时间搞研究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智能+听起来很高级,但具体怎么赋能科研实践,我还不太清楚。希望有专业人士能详细解释一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省这次的动作太大了,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是不是意味着以后科研人员不用再为繁琐的事务烦恼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在“上课”了,这个“智能+”的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希望河南的科研实践能因此取得大进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科研工作本就辛苦,如果能借助“智能+”减轻一些负担,那科研人员的幸福感一定会提升。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这个“智能+”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持,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个巨大的帮助,期待河南的科研实力更上一层楼。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河南的科研工作如此重视“智能+”,我觉得我们河南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站式解决方案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智能+赋能科研实践,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现在竟然在河南变成了现实。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省的科研工作一直在进步,这次“智能+”的引入,会不会让河南成为全国科研的领头羊呢?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科研人员最头疼的就是资料收集和数据分析,希望“智能+”能在这方面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河南在“上课”,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科研时代正在到来,期待河南的科研成果。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智能+”一站式解决方案,不知道能不能解决科研经费分配不均的问题,毕竟这也是科研工作的一大难题。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在“上课”,而我只能坐在电脑前羡慕地看着,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参与到这样的科研实践中去。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省的科研实力一直很强,这次“智能+”的引入,会不会让河南的科研实力更上一层楼呢?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成果。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科研人员的工作确实很辛苦,希望“智能+”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便利,让科研之路更加顺畅。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省的科研工作一直在追求卓越,这次“智能+”的引入,无疑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期待看到更多惊喜。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