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成为“桐柏一中”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我感到非常荣幸。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26 08:21:50人气:
他们向我们传授知识,培育我们成长,为我们的知识和生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们的声音、笑容、独特的教学风格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姚一光潇洒的身材,李成栋时不时严肃的笑容,王英瑞的幽默,王敬农的慷慨大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物老师杨琪在课堂上的自我介绍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我姓杨,名字叫齐,你们可以叫我杨老师,也可以叫我杨琪。”基本上,他最后只是说“好吧”。它的发音非常低(“喇叭”声)。
数学老师胡明轩上课时总是面带微笑。虽然他有课本、教案、教具,但他基本上不会用。他对课本非常熟悉。讲课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要求我们翻到课本的X页,读第X行的单词,做X题到X题的练习,但他没有看课本,这让我们佩服他。
初三的时候,我曾在日记里写过一段相声。教化学的班主任王新山读后长评,说我有文学才华,并让我向报社投稿,“如果有困难,我支持”。你!”给了我很多启发。可惜他被打成右派,下落不明,但我还保留着这本日记。
二年级(1956年)的语文老师是牛树祥。语文教学改革时,“语文”分为“语文”和“文学”两门课程,课本《语文》也变成了《汉语》和《文学》。这类课程对我们来说很新鲜,我对《汉语》特别感兴趣。正是在那个时候,奠定了汉语拼音、汉字、词、词组、语素、句子、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系统基础。大学时就读于汉语言文学系(中文系),曾担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理论》的班代表。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湖南衡阳师范学院(现衡阳师范学院)教汉语课,我与汉语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2年调回桐柏后,他还培养了王贵海、王正泽等汉语爱好者,颇为成功。
1985年,当时的桐柏工会职工学校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辅导班,聘请我教语文专业自学班。在全省《汉语》自学考试中,我辅导的41名学生参加考试,32人通过,通过率78.8%,在全省名列前茅。
这一切都与牛书香老师给予我的启蒙教育密不可分。我调到桐柏教育局教研室后,曾到朱庄给老师们补习过一次。当时在朱庄教书、六十多岁的牛老师也坐在教室后排听课。我不禁感到兴奋和兴奋。移动!
学校不仅高度重视教学,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那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但现在看来,当时的桐柏一中实行的是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校成立了各种课外活动小组:作家研究组、拼音学习组、普通话阅读组、数学研究组、测量组、趣味算术研究组、标本制作组、动物饲养组、化学组、气象组、历史故事组团体、绘画队、歌唱队、器乐队、体操队、篮球队、排球队、舞蹈队等
课外活动时间,大部分同学都在进行各种小组活动,同学们在操场上积极锻炼身体。课外阅读也广泛开展。我是班级学习委员,负责每周一起去学校图书馆借书,每人最多2本书。我请同学帮我拿书。返回班级并将其分发给学生。到期后,收回并归还图书馆借阅。
“桐柏一中”的文体活动一直开展得非常细致。学校体操队在校运会上的表演吸引了街道居民的围观。学校足球队代表桐柏县在南阳区足球比赛中获得冠军,还代表南阳足球队参加全省足球比赛。
许多运动员参加了地区和省级运动会。特别是学校的国防军事体育项目、无线电测向报道,是“桐柏一中”的传统优势项目。多次获得省、全国比赛个人、团体冠军,多名运动员入选省运动队; 1960年,运动员张学勤、田庆志在省委大院受到毛主席接见!
“桐柏一中”艺术团也享有盛誉,深受师生和社会的欢迎。文工团有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等。校门外(今校门东)有一片桃林,周围有低矮的土墙,有几间房屋,文工团就在那里排练。
音乐老师韦一德负责艺术团的工作。具有艺术爱好和特长的老师也帮助排练节目。老师也在台上表演了。语文老师王敬农的单口相声《桐柏趣方言》说,桐柏解放时,解放军对桐柏地形不熟悉,找不到水喝。当地群众向解放军高喊:“解放军同志,东山有水,西山有水。” !”但在桐柏话里,“水”读作“匪”,这给解放军虚惊一场。
文工团逢年过节或重大活动到学校演出,有时到县剧院公开演出,到建筑工地(如二郎山水库建设工地)演出,受到了好评。很多节目都是自编自演的,比如快板、相声、三句半等。
我在文工团写了很多相声,经常和同学刘向年一高一矮(刘向年又高又瘦)一起表演。效果很好,受到好评。为此,我还获得了团县委颁发的“五四青年创作奖”。
艺术团唱《现代汉语》、《二郎山》,气势磅礴;张振清的歌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征服了观众;舞蹈队的《老司机》、《花伞舞》、《敬酒舞》等,都赢得了全场掌声,堪称不亚于专业演员。
舞蹈队骨干之一罗凤琴退休后还组织了一支老年腰鼓队。它活跃在桐柏广场和大街小巷,活跃了老年人的生活,成为桐柏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团骨干朱玉生高中毕业后到县文化站工作,担任文化站主任。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桐柏活跃的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除了相声,我还参加了合唱团。当时我唱了《采茶捕蝶舞》,现在我知道是《二人转》了。
文工团也根据情况进行了表演。纪念“十二月九日”时,演出《小拜年》台上台下无缝衔接,激起了全体师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愤慨。
当美帝国主义入侵黎巴嫩时,全体师生都走上街头抗议,还表演了街头剧。我扮演一名美国侵略军士兵,戴着钢盔,穿着安家发老师的长制服军用皮靴,走在游行队伍的中间。他摇摇晃晃,遭到游行者的批评……
我最后一次观看“桐柏一中”文工团的演出是在1960年9月,开学不久。到大学报到之前,我和另外11位提前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同学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欢送会。我代表12位同学发言,感谢母校和老师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感谢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帮助。
作为桐柏一中第一批高中毕业生和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我们感到荣幸,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为母校争光!学校艺术团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花伞舞》等节目,让“桐柏一中”艺术团的演出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桐柏一中”的“跨越式教学法”
1960年,“桐柏一中”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山区小县的一所默默无闻的中学,发展成为享誉全省、全国的学校。
1959年秋,王德堂调到桐柏一中任专职党支部书记。王德堂到桐柏一中后,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学校政治氛围空前浓厚,党团组织作用明显强化。学校在班级和全校范围内树立学生榜样,树立学习榜样,在学生中大胆培养党员。
这些学生党员大多考入大学后成为学生干部,成为学生的骨干力量。据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严德田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王兆国的入党介绍人。
学校党支部提出了“树立革命志向,誓要赶上国家先进水平”的口号,并写下了巨幅对联,贴在教学办公室入口两侧的柱子上。他们明亮、引人注目,成为全校的奋斗目标。
王书记向全校师生作动员报告。当班里出现好人好事、成绩好等情况时,他们就把好消息写在红纸上,在食堂(现为老师居住区)敲锣打鼓地向支部报告好消息。那时候学校真的很火。
同时,王书记也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当时,教育革命在全国掀起高潮。王书记结合国情和学校条件,提出了“一听、二冲、三循环”的教学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称之为“跃进式教学法”。
“一听”就是坚决听党的话; “二冲”是指教师备课“冲”前(提前备课),学生预习“冲”前(提前备课); “三个周期”是指日周期、周周期、单位周期。
这里的“周期”指的是复习。当然,具体措施还有很多,比如定期统计“赶”情况(预习了多少课、提前做了多少习题等)、实行教师小讲课(学生上台讲课)等。 )、“打一拳”(帮助成绩好的学生)等、“一对红”等活动。我帮助的人是张福珍。她是一名党员、学生会干部,年龄比较大。班主任安排我们坐在同一个座位上。我帮助她学习,她帮助我在政治上取得进步。后来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桐柏一中”的经历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省教育厅《敬酒舞》汇报了“桐柏一中”的经验。县内外兄弟学校纷纷到校参观学习。学校还举办了教育革命成果展,由我(高中)和初中的李淑艳担任解说员。
1960年3月,省委文化教育部部长张百元召见王德堂,听取他的汇报,并请他在省文化教育部长会议上发言,介绍“十一五”的教育改革经验。桐柏一中”。 5月,南阳地区、全省分别召开全区、全省文化教育英雄战线会议。王德堂作为先进单位“桐柏一中”代表在两次会议上都做了讲话。
1960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文教英雄大会上,“桐柏一中”被评为先进单位,荣获“先进学校”证书(框)邓小平题词。王德堂作为学校代表参加英雄会。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教育革命成果展上,作为河南馆的重要单位之一,桐柏一中还单独设立了展厅。我的同学王世英担任解说员,国家领导人陆定一也参观了展厅。博物馆参观。
桐柏一中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高中,更名为“河南省桐柏县完全中学”。学校党支部改为党总支。 “桐柏一中”被评为全国文化教育战线先进单位,这是学校建校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文革”后,对这种教学方式有不同的评价。不可否认,由于时代的印记,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了大跃进夸张化的影响。后来出现的“满堂红”和“百分百班级”显然不真实。
但我认为王德堂在教育上是创新的,他为学校取得的成绩和他在教学中取得的成绩(高中毕业生第一届升学率达到52%,在区里名列前茅)众人皆知,不容忽视。否认的话,可以说是他创造了桐柏一中最辉煌的时代。
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基本符合教学规律。它只是新的、不同的,有一些新的名字。比如“预审”叫“抢”,“审稿”叫“流通”等等。
当时我正在读高中,是“跳跃式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比如《冲》,我在不到半个学期的时间里确实预习了很多作业,大部分内容我都能理解。我还做了很多以前从未学过的练习。这其实就是自学。
当然,对于那些基础不好的学生来说,想要“冲”起来会有些困难。我不仅“一帮”、结对帮扶学习差的学生,还当起了“小老师”,上台讲课。我不仅在学校展览室当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我的经历,还写了很多相声并在舞台上表演,以推广这些教学方法。
有时,王书记在台上作报告,我在台下听、写。报告完了,我的相声也写好了,我马上就表演来配合他的报告。直到今天我还保留着这些。相声。
“桐柏一中”“跃进班”
1958年以前,桐柏没有高中,初中毕业的学生必须到南阳、信阳或泌阳上高中。 1958年秋,桐柏一中增设两个高中班,是桐柏第一所高中。 “桐柏县第一初级中学”(这是“桐柏一中”的全称)更名为“桐柏县完全中学”(简称“桐柏万中”),但名称并没有改变。还没响,还是“桐柏县完全中学”。 “博一中”深入人心)。
当时,桐柏一中有四个初中毕业班。毕业生有的就业(返乡、代课教师或分配其他工作),有的(80人)考入唐河师范学院,另有88人考入“一等”。 “初中”高中班(实际录取101名学生)。高中招收两个班。我以总分第一(351分,只考语文、数学、政治、理化四科)考入高中,考入高中A班(高中A班, 50 名学生)。
高中教师基本从学校初中骨干教师中选拔,也有部分由大学毕业生委派任教。
初中教我中文的王金农老师,改教外语俄语——。 唐崇波老师是个小而有活力的老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教历史(他是福州人,1997年出生)。直到1980年才调回),由开封师范学院地理系毕业的语文老师朱林清教语文(后调到县委宣传部)。地理系毕业的戴国强老师担任班主任,还改教外语。初中教生物的李成栋老师改教政治。新乡师范学院数学专科毕业的王启申老师教数学。
虽然没有高中办学经验,但师生们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桐柏争光。老师认真教课,我们认真学习,共同努力,取得优异的成绩。
1960年,“中考”期间,国家扩大招生计划,允许部分高中二年级学生参加“高考”。经个人申请并经学校审核同意,学校12名学生获准注册。我很幸运能够成为那些获得批准的人之一。这些学生有的学习成绩好,有的政治条件好,有的两全其美。其中,党员4人。这次报考可以帮助学校探索未来。
12个人组成一个小班,我们称之为“跃进班”。麦假期伊始,我们在教务处后面怀都台的几个房间复习,以自习为主。当时没有其他地方的信息和材料,可谓“闭门造车”。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整理了自己的复习材料,将各科的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也整理了自己的各种题。历史、地理、政治等等(当时的“高考”文理不分科目),都是这样复习的。
这些材料后来在毕业生中流传,但下落不明。至今仍令人遗憾。后来我把这个复习方法带到了大学。当我担任课代表时,我系统地摘录了当前的课题,列出了知识点,起草了关键问题,写出了参考答案,并贴在教室的墙上。同学们纷纷抄下来,就连兄弟班的同学也过来观看抄写。
我们在唐河考场参加了“高考”。我们12个人全部被录取了!张福珍、赵芳芬、黄一发(三人均为党员)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我和王国力、刘云良(党员)考上了郑州大学。郑锦洲、郭顺强、华世廷考入河南农学院(现河南农业大学),王中南考入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刘大伟考入郑州畜牧学院(现河南学院) 1962年停办,学生回乡。杜永新考入洛阳医学院(1962年学校停办,学生回乡,后来并入河南医学院——和现在的郑州大学医学院。但这次复学没能成功。他曾任大队党委书记,后参与建设焦枝铁路并参加工作)。
另一位老师耿明燮也参加了“高考”,考入了开封师范学院(称干部生)。这是桐柏第一次直接送大学生入读大学!我们是桐柏一中的第一届高中生,高二就提前毕业,进入了大学。因此,我们是“桐柏一中”的第一批高中毕业生。
这个班的高中生算是比较幸运的。 1961年,有34名高中毕业生考入高等学校。这样,1960年、1961年两批共有46名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占52%。作为南阳最新一所高中,首届毕业生升学率高达52%,引起了南阳学校的关注。
大学毕业后,这届学生将在国家的各个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中的一些人从事政治活动。赵凤朝曾任桐柏县委副书记,郑锦洲曾任桐柏县副县长、南阳农业银行行长。严德田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人事厅厅长、办公厅主任。郭顺强曾任新疆塔城地委纪检书记。刘云良曾任信阳师范大学统战部部长,史其正曾任南阳广播电视大学校长……但他们大多在教育、科技、工业、农业等战线上默默贡献。
1955年到“桐柏一中”读书,后在桐柏工作。除了在郑州大学读书、在衡阳师范学院工作的十几年之外,我在桐柏生活了近50年。了解桐柏及桐柏一中的发展变化。
回顾现在,回忆过去,我感慨万千!一批批青年学子从桐柏一中毕业,成为社会栋梁!桐柏一中是数百万莘莘学子的母校,是桐柏人才成长的摇篮。祝桐柏一中青春永驻,蒸蒸日上。
上一篇:泉港一中清江:日复一日,快乐忘忧
下一篇:驻马店一所辉煌高中:泌阳一中
用户评论
真的太厉害了,桐柏一中的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你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吧!我也要向你学习,争取也能有这样的成就。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哇,桐柏一中的荣誉啊!你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学生,我为你骄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能成为桐柏一中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这是多大的荣誉啊!你家人一定也很自豪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我就热血沸腾,桐柏一中,这个名字就让我感到自豪,你一定很棒!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桐柏一中的第一批,意味着你是先驱者,希望你能为学校争光,也为我们树立榜样。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是羡慕你啊,能够成为桐柏一中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我也要努力,争取有一天也能这样自豪地说。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桐柏一中,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个传奇,你一定很厉害,我也希望能有朝一日能加入这个行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恭喜你啊,能够成为桐柏一中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你的努力一定得到了回报。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桐柏一中的荣誉啊,你一定很努力吧!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有朝一日也能让人为我自豪。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你的成就,我也想为自己的未来拼搏,桐柏一中的第一批考入大学,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心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一定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才换来了这个荣誉。桐柏一中的第一批,真的太厉害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桐柏一中,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就是传奇,你能够成为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真的是太棒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你的成就,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桐柏一中,我也要努力,争取有一天也能这样自豪。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桐柏一中的第一批考入大学,你一定很自豪吧!我也想为自己的梦想拼搏,向你学习。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感受到了你的自豪,桐柏一中的第一批考入大学,这荣誉太重了,你一定很优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桐柏一中,这个名字让我印象深刻,你能够成为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真是令人敬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恭喜你啊,成为桐柏一中第一批考入大学的学生,你一定很努力,我也想像你一样优秀。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桐柏一中的第一批考入大学,这荣誉太大了,你一定是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你的成就,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桐柏一中的第一批考入大学,这个目标我也要去实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