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的十大盲点?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4-06-03 07:00:45人气: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胎教的十大盲点,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大误区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
哈佛大学父亲角色研究专家罗斯·派克研究发现,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如慈爱、宽容、合作等;二是独立性,如勇敢、坚强、责任等。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所以,最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父母密切合作的。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认为,对于12岁至18岁的孩子,父亲的教育最重要。尤其是男孩,特别需要一位态度坚定、要求严格的父亲的管教与激励。他需要一位教练帮他强壮肌肉,并引导他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父亲就是最好的教练。这时期男孩的头脑中有太多的想法和选择,可能经常犯错甚至有出轨行为,他会迷失自己,需要一位顾问的指引,而最好的顾问正是他的父亲。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曾通过对17000个英国婴儿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在1958年3月的同一个星期出生的孩子中,较长时间与父亲相处的,日后比其他同辈更聪明并容易跻身高于父亲的社会阶层,可见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培养子女更高的才能,这一优势在子女42岁前一直存在。若父亲把照顾子女的责任全部交给妻子,子女在个人发展上与单亲家庭子女无异。
南非作家卡西·卡斯腾斯在《世界需要父亲》一书的前言中说:“如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鲜有父亲接受过父职培训,我们希望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大多数已婚男人的第一职责就是父亲。”卡西·卡斯腾斯所说的父职培训,应当是每个父亲都可以学习并操练的实用指南,“帮助你建立一种充满喜乐的家庭文化和氛围;刺激你的家庭生命系统分泌正向神经递质;以道德权威赢得孩子的尊重,并以此建立稳固根基,施行管教;帮助你和孩子以正确身份、为正确目标而活;帮助你通过认可和肯定使孩子发挥出最大潜能”。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作者继续交流!
孩子的起跑线重要吗
孩子的"起跑线"当然重要。
但"三味"这里想说的是:
问题是家长将什么确定为孩子的"起跑线"呢?
"三味"认为,如果家长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不切合孩子的实际或出现了偏差,不仅无助于孩子的成才,反而很可能害了孩子。
现在不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存在二种极端做法:
一是违背教育规律,让教育趋于低龄化。教育应当遵循孩子在年龄上的认知规律。教育部也曾三令五申"严禁幼儿教育小学化"、"严禁中小学进行夸进度教学"。可是,不少家长和学校却偏偏要逆规律而行,把“提前教育”当成"赢在起跑线"。
比如,很多家长想方设法要让孩子进幼儿园前就要认识很多字,会100以内加减法;小学还没毕业就要学初中课程,初中没毕业就得学高中课程。而实际上这种追求"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必然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忽视孩子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不仅很难让孩子赢得"起跑线",而且还给孩子的终身发展,埋下了劣根。
二是违背孩子意愿和天性,让教育变得杂乱无序。现在不少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缺乏理智和冷静,显得十分浮躁,不顾孩子的意愿和爱好,只要别的孩子报了什么班,就会立马跟上,一个也不落下。
网上有爆料,有些家长一个暑假给孩子报了十多个班,孩子不是在兴趣班,就是走在赶去兴趣班的路上。一个假期报班费就花去10多万。
懂教育之人都应清楚:除了个别天才,极少孩子很难做到全面发展。既然不是全才,参加这么多兴趣班,无异于在浪费孩子的时间、精力和天赋!
懂得社会和人生之人更应懂得: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趋于专长性。
因此,要让孩子不赢在起跑线,必须在起跑时,就在给孩子选对方法、选对方向!
我是头条号“三味聊教育",力求用时代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友善的言语,与您一起聊教育那些事。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并期待与您共同探讨本问题。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大误区是什么
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大误入是以“聪明”、成绩、收获为标准,不以孩子“懂事”、“吃亏”、付出为基准。
第一,我们大家都在比聪明!从幼儿开始,我们就听到好多大人夸奖别人家或是自己家的孩子“这孩子就是聪明!”、“这孩子真聪明!”等!尤其是隔代宠的孩子,全是在一大家子人的“聪明”声中长大。
第二,我们都以满数为荣。比如谁家孩子考了炸弹(语数英三科满分)等!一有这样的言论是说者满脸的满足感,听者是满脸的“嫉妒羡慕恨”啊!“那怎么是别人家了孩子啊!”一到这时候,遇上自家孩子成绩不如意时,就把孩子所有的优点都抹掉啦!相反,因为有个满分,也把其他的缺点也掩盖了!这个孩子尊敬老人吗?懂得感恩吗?生活动手能力强吗?有爱心吗?等等问题好多家长都看不见!
第三,只讲收获,不谈付出!很不“懂事”!这样的教育最不好!有时我们忘记了“吃亏就是福”的道理。不明白“舍”就是“得”的道理。不明白能付出也是一种能力!
这里的懂事当然不是指这么一点点哦。包括前面的爱心、尊重人、乐于助人、责任感、荣誉感等品质。
第四,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我们很多时候告诉孩子“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必须学习是不错,但孩子也还有其他“事”可做啊!不能适当做点家务吗?不能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吗?比如义工,还有其他大型社会类活动。比如我们可不可以来个全家的马拉松赛啊?对吧?
第五,搞错了谁是“主角”!自从有了孩子,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围绕着孩子转了。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好“尊老”这件事!我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比如有家庭有什么好吃的第一个品尝的不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而且我们的孩子。这样就会给孩子我就是第一位的感觉,任何时候大家都得为我服务,自己就是“该得到”这些。
还比如,很多家庭可能又有。孩子的生日年年都有!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生日倒是未必都记得哦!这也是不是值得我们反思一下呢?你说呢!
就这几点吧!欢迎补充!共勉!
【语文老师锦绣】享受免费点评作文,我们一起学好语文!
农村的教育能不能赶上城市的教育为什么
农村的教育能不能赶上城市的教育?为什么?我是柳乡人,语文高级教师,从事农村教育教学30多年。本人悲观的认为农村的教育永远不可能赶上城市的教育。原因如下:
城市是优势教育资源的集散地。一座城市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学校教育也不例外。从中国教育的长期办学经验来看,一般都是按照先城市,后农村的模式。因此城市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都远远优于农村,是乡村中小学无法比拟的。北京有清华、北大,没听说哪个乡镇有“211”、“985”。
城市是优质人口资源的大本营。城市单位部门林立,工厂企业遍布,这都需要高文化、高素质、高水平的优质人才,诚然,他们的子女接受的也将是优质的家庭教育,这对于孩子和学生长远的成长和发展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反观农村家庭,为了生活,许多家长疲于奔命,常年在外,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几乎为零。目前,农村中小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达60%以上,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和质量提高带来的很大的阻力。
城市是优秀教师资源的兵工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在学校硬件建设上与城市学校相差无几,但至关重要的教师资源雪上加霜,濒临衰竭:原本在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纷纷进入城市学校,分配下来的大学生教师年年走人,致使农村学校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和加剧。很难想象,没有优秀教师的农村学校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追赶并超过城市教育,实在是贻笑大方。
城市是优秀学生资源的生产线。由于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巨大悬差,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优秀学生流入城市。笔者所在的乡镇,小学毕业生中优秀学生流失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到八十。除家长择校外,许多城市学校私自到农村中小学校招生人为地加剧了农村优秀学生的大量流失,导致教学质量持续低下,徘徊不前,从而使农村学校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农村的教育永远无法赶上城市的教育。期待国家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师资的投入、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年轻的优秀的教师愿意长期在农村任教,以确保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这才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之根本。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本站哦!
下一篇:123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