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刊登中国高知父子文章:我为何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5-03-06 14:03:40人气:


星标托福抢看一手资讯|点击上方海报咨询课程

此前,资深媒体人董郁玉为纽约时报中文网写了一篇文章:《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两周后,董郁玉的儿子董一夫,又写了一篇《我要去美国读大学》,回应父亲之前的文章。

《纽约时报》刊登中国高知父子文章:我为何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父亲董郁玉,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曾任哈佛大学尼曼研究员,现任《光明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董郁玉的儿子名为董一夫,毕业于耶鲁大学,曾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曾任耶鲁大学《中美通》(China Hands)杂志执行主编。

一个是留学生家长,一位是留学生,这对父子,分别从旁观者和亲历者的角度,对于为何要前往美国留学,中外教育的根本差异在哪里,为何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选择了留学这条路这几个问题,分享了自己的亲身体会,发表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董郁玉:“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

在《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中,父亲董郁玉首先说到了现在出国读书的中国学生,是多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一份有120多人的高中生毕业名单中,用大陆汉语拼音拼写的姓氏,竟有近70人。接着,他又分享了自己陪同儿子去香港参加SAT考试时,在机场看到“黑压压的来自大陆的考生”时的场景:

“在我领儿子回国四年后,去年12月和今年6月,我儿子参加了SAT(美国本科入学考试) Ⅰ和SAT Ⅱ的考试。我虽然清楚此道不孤,也听说过大陆参加SAT考试的考生在把香港的考位占满后,又开始去占据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考位。但是,当我领着儿子赴港,在机场、酒店和考场,看到黑压压的来自大陆的考生时,还是被这样的庞大阵势所震撼。”董郁玉说,“我领着儿子,但没有在中国的教育‘神殿’前跪下,以拜上最后一拜——我们用脚选择了逃避。”

这位父亲回顾了自己儿子读初中、高中的历程,还举了儿子身边出国读书的同学的例子:“还在初二,我儿子班级中就开始有人出国去读中学了。刚升入高中,儿子所在学校曾借开家长会之机,统计有多少学生想在三年后弃考中国大学而直赴国外读大学,结果当时有100多名家长表达了这种意向,大体占整个年级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我儿子在上初中时,成绩稳定在其班级前列的头四名男生,全部以出色的成绩升入本校高中。这四个人全部选择了出国读大学本科,其中一人已在高一学年结束后,申请进入了美国一所著名私立高中。这四人之外,还有一位同样升入本校高中的特长明显的学生,也被新泽西一所私立高中录取。我儿子所在的北京四中,今年有70多人直接投考国外大学。据学校负责老师介绍,在这70多人中,有90%多的学生被美国排名前30的大学录取,这还不包括那些在高一或高二出国就读高中,在国外参加考试的学生。我儿子的高中班级中,一名当年崇文区的中考“状元”,也是在高一学年一结束,就出国读高中去了。”

很多人看到中学生出国读大学,都会觉得他们是想避免与“千军万马”一起高考这条“独木桥”。

但是,这位父亲认为,这些出国读书的学生中,不乏学习能力并不低的人,所以“很难单纯用躲避高考来形容这些出国读高中和大学的中学生们”。

这些选择出国读中学和大学的学生中,不敢说全部——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升入北大、清华的学习实力,并非夸张。而问题在于,北大和清华还值不值得那么多人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

“一个曾在《纽约时报》负责报道教育新闻的记者,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在某大公司谋得了一个驻中国的职位。一次,在与我谈起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与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后,感慨地说,那些在工作中更有创意的国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如果当年在中国参加高考,那是无论如何也考不上北大、清华的。”董郁玉也坦言,在中学生出国的潮流中,无论以中国的眼光还是以美国的标准,也并非所有学生都是可造之材,其中也不乏家长砸大价钱把孩子送出国,用一辆豪车换儿子一门课及格的“趣闻”。

在文章的最后,董郁玉引用了《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2006年发表的一篇专栏文章的观点和结论:美国的对手永远赢不了未来,美国的中国人将战胜大洋那边的中国人。

弗里德曼在那篇文章中说,美国的对手永远赢得不了未来,因为当他们的油井干涸时,他们的社会就会如贫瘠的沙漠一样荒芜;而吸纳了全世界人才的美国之井却仍将汩汩涌动。弗里德曼还断言,美国仍是吸引全世界人才的最大磁石,因此,这边的中国人将战胜大洋那边的中国人。”至于事实是否如此,这位父亲也没有下结论,只是说,“恐怕得问我儿子他们那代人了”。

点击下方咨询客服,了解院校申请细节????????还有专属优惠等你领取????????

董一夫:“我要去美国读大学”

在《我要去美国读大学》一开篇,董郁玉的儿子董一夫就写到,他将父亲的文章转给了文中提到过的已在国外读高中的几位同学,其中那位的崇文区状元回信给他,说经过一年的国外学习,她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来只想着能上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现在想的是要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对她观念发生的变化,董一夫一点都不奇怪。还写到,几位来自北大、清华等中国名校的哈佛博士生的朋友曾不止一次地劝他,“一定要出来读大学”,并告诉他说“出来之后才知道大学的时间浪费太多了”……接下来,他主要针对了中国和美国的学校面对“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有创意的思考”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他先举了自己在美国上学时,写读书笔记作业时的经历:他起初是用国内语文课上的“读后感”模板来应付读书笔记的,结果在老师眼里,这样的读书笔记“问题一大堆”,在他看来,老师的评价简直“太伤自尊了”:

我实在弄不懂,他的那些问题和我读过的书有什么关系。大概在头几十篇读书笔记中,老师几乎在每一篇批语中,都写着“我需要你的reaction”,“你的thought呢”,“你的idea是什么”,“给我你的viewpoint”……你的,你的,你的;我的,我的,我的。书读到这个份上,才知道看别人的书,为的是生产自己的想法。……这些话让我明白了,我每天的作业,其实就是在教我思考,启发我思考,“逼迫”我思考。为了完成这种要有自己的reaction、thought、idea和viewpoint的作业,我不得不看更多的书,上网找更多的资料。慢慢地,“朱笔御批”中的内容变成了“商榷”和探讨,而有时则干脆是我的名字后面加上两个英文单词:“Great job(非常好)”。天天读书“写作”的结果,就是我在插班的第一个学期末,不仅在数学和科学,而且在戏剧等全部八门功课上,都得到了A。接着,他举了在国内上学时,老师面对需要“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时的态度,并且分享了自己的观点:许多题目,“在教科书中是无法找到‘标答’的,仅罗列史实也是不行的。”

我们的考题中,也有看似需要“创意”的题目。一次,高一政治考试中,一个题目需要“谈谈你的看法”。在试卷讲评时,老师“爱怜”地对在这个题目上汪洋恣肆却没得分的同学说:“孩子,你真的以为要你谈什么看法呀?!”在同学们心领神会的暗笑中,这些将来几乎肯定都会进入中国重点大学的“精英”,自然而然地给“标答”和“自己的看法”找到了各自的位置。......我知道,如果要回答“对比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外交政策”的问题,尤其是要对政策和人物作出“谈谈你的看法”的评价时,那是需要一定资格的。但是,试想,一个从中学时代起,就要对国家的外交政策不断发表看法的人,和一个进入外交部门才知道外交为何物的人,在对世界大势和国家利益的判断上,哪一个更有可能把握得恰当一些?

随后,他还写到了自己发现的一个事实:在国内教育里,需要加入自己的创意的思考,是“非主流”的:

需要创意的思考,在国内学校属非主流。为SAT备考,为AP备考,我都是利用高一和高二期间免修英语课的时间。即便如此,你也必须时刻警惕着,不能让那些激荡你大脑的问题闯入“标答”的地盘。在学校,我们的“研究性学习”项目还只有2个必修的学分。而类似(引自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的)SDP(Skills Development Programme)等培养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意的课程,在我们学校也只是被列为选修课,而在其他学校,类似这样的课程,可能都没有被列入选修课表。好在当我和几位同学参加完在田纳西大学举行的DI(Destination Imagination)全球总决赛后,我知道了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在另外的地方可能就是主流。

在文章的最后,董一夫承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能学到多少知识,取得多大的成果,始终是要靠自己的努力的。他说曾经有一个海归姐姐对他说,“千万别以为到了美国就自然会说英语。”他还写到,他同样知道,”到美国读大学,也并不一定就会用好美国的教育资源。我老爸把我送出国门,修行当在我个人啦。”不同的选择意味着未来的留学生活将会有不同的学习、生活、文化体验。无论排名还是环境,遵从你的内心选择才是关键。

新的申请季启动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卯足全力,奔赴自己的梦校,不留遗憾!

语言成绩是第一关,抓住开学季备考黄金期,弯道超车拿下目标分!

短期冲刺全程通关托福在线课程课前定制教案课中强效提分课后定时模考,答疑解惑,作业批改课程+服务+智能数据分析≈强效提分1V1/小班课多种班型选择点击下方海报锁定寒假班折扣优惠

星标托福

每月最新机经免费领 |最新留学资讯抢先看美英日等国限制中国旅客入境!是情有可原还是故意针对?

“我们捞一笔!”中国留学生回国前狂刷信用卡:反正再也不来了,赚多少是多少!

靠代考、造假狂圈1个亿!无良留学中介在美被抓,大量中国留学生被开除!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