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想吃点东西,饿了想吃东西但是吃了又想吐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4-08-04 19:02:18人气:
04月22日《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9篇文献,引起关注:食物选择、肠-脑轴、益生菌涂层、膳食脂肪、黏蛋白、昼夜节律、细菌相互作用、硫代谢、根系菌群。
肠道菌群影响小鼠食物偏好的PNAS——[11.205]食草、肉食、杂食3种野鼠粪便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它们表现出不同的饮食选择行为; 食草动物粪便移植小鼠喜欢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比例( P:C )饮食,杂食和肉食动物粪便移植小鼠选择低P:C饮食积极摄取碳水化合物与小鼠肠道菌群色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和血清中可用色氨酸相关; 食草动物粪便移植小鼠结肠质量更大以上提示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必需氨基酸的可用性,影响宿主的进食选择行为。 【主编评语】
肠道菌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主的大脑功能和行为,但菌群是否会影响宿主的食物选择偏好,目前缺乏实验证据。 PNAS发表的最新研究在小鼠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发现移植不同食性小鼠的肠道菌群会影响小鼠的特定饮食选择行为。 这可能与菌群色氨酸代谢对5 -羟色胺的调控作用有关。 (5-羟色胺影响饮食选择)。 ( @mildbreeze )【原文信息】
thegutmicrobiomeinfluenceshostdietselectionbehavior
2022-04-19,doi: 10.1073/pnas.2117537119
复旦大学:慢性脑缺血中菌群-肠-脑轴问题Microbiome——[14.65]慢性脑灌注不足模型导致双侧颈总动脉阻塞( BCCAO )大鼠认知功能受损,出现抑郁行为,肠道蠕动性下降,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BCCAO大鼠肠道菌群结构改变,SCFAs产生菌丰度降低,海马SCFAs降低; 行健康粪便菌移植( FMT )后,大鼠再次达到一个菌群平衡,并且海马体SCFAs水平升高,神经炎症降低; FMT促进肠道蠕动和肠道屏障功能,抑制海马体神经元凋亡改善认知下降和抑郁行为长期补充SCFA验证上述活性。 【主编评语】
复旦大学区宇翔与倪伟团队研究成果。 慢性脑灌注不足( CCH )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 菌群-肠-脑轴的破坏可使中央神经系统紊乱加剧,这可能与短链脂肪酸( SCFAs )有关。 本文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塞( BCCAO )大鼠模型进行健康粪便菌移植; 结果表明,控制SCFAs产生菌,增加SCFAs浓度,可改善BCCAO引起的肠道紊乱、认知下降及抑郁行为等症状。 ( @Bingbing )【原文信息】
themicrobiota-gut-brainaxisparticipatesinchroniccerebralhypoperfusionbydisruptingthemetabolismofshort-chainfatttyacids
2022-04-17、doi: 10.1186/s40168-022-01255-6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微生态纳米铠甲”或抗生素相关性改善腹泻naturecommunications 3354 [ 14.919 ]“纳米铠甲”为单宁酸和铁离子单细胞涂层,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纳米铠甲与抗生素之间的多重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将抗生素吸收到纳米铠甲中,避免益生菌受损; 铠甲化微生态制剂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大鼠肠道内定殖,显著减少左氧氟沙星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改善相关炎症症状; “纳米铠甲”策略可提高抗生素治疗患者肠道内治疗性细菌的疗效,避免抗生素在肠道的不良反应。 【主编评语】
肠道菌群在免疫调节和胃肠功能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广泛使用抗生素会严重破坏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研究证明口服益生菌制剂能缓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但无保护的益生菌仍会在患者肠道内受到抗生素的破坏,影响定植效果。 近日,四川大学郭俊凌、美国哈佛大学Neel S. Joshi、华西第二医院张曜耀和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利用植物多酚粘附细胞界面的作用特性,构建微生态制剂抗抗生素损伤的技术结果表明,植物多酚与抗生素之间存在多重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吸附益生菌周围的抗生素,避免益生菌的损伤。 铠甲化益生菌内定用于使用抗生素的大鼠肠道,可显著减少左氧氟沙星治疗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总之,纳米铠甲能为常见的益生菌物种提供抗抗生素的能力,显著提高生存效果。 ( @九卿臣)【原文信息】
a single-cellnanocoatingofprobioticsforenhancedameliorationof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2022-04-19,doi: 10.1038/s41467-022-29672-z
调整膳食脂肪,改变血脂构成和心血管代谢疾病风险Circulation——[29.69]德国成年人27548名,分别给予富含饱和脂肪酸膳食(对照组)、或MUFA、或MUFA -6PUFA膳食16周结果显示,69种血浆脂质与CVD或2型糖尿病相关,几种单酰基甘油和二酰基甘油中的FA16:0和FA18:0也与两种疾病相关,胆固醇酯、游离脂肪酸和鞘磷脂主要为CVD 高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照影响19种风险相关血脂,如高MUFA饮食降低二酰甘油,增加三酰甘油。 【主编评语】
在血液和组织中,膳食和内源性生成的脂肪酸( FAs )以游离形式或作为复合脂质分子的一部分存在。 最近在Circulation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利用高分辨率脂质组学发现血浆脂质与心血管代谢疾病发生的相关性,然后测试确定的风险相关脂质对膳食脂肪的变化是否敏感。 本研究发现识别心脏代谢疾病相关脂质,用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作为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潜在措施是有用的。 注: MUFA为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多不饱和脂肪酸,CVD为心血管病。 (临床营养陈彬林)【原文资讯】
eeplipidomicsinhumanplasma-cardiometabolicdiseaseriskandeffectofdietaryfatmodulation
2022-04-15,doi:10.1161/circulation aha.121.056805
Lancet子刊(肠道生理病理中黏蛋白的被动介质和主动调节作用(综述) 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 —— ( 18.486 )黏蛋白分泌为肠道菌群提供养分,形成其组成和功能。 跨膜粘附蛋白介导肠道屏障功能调节; 菌群稳定影响粘膜发育、粘液性状,特定共生菌/病原菌降解粘蛋白或以此为粘附位点,促进自我复制、定植; 粘蛋白可通过积极调节宿主抗菌肽的生成、改变抗原递呈细胞活性、增强细菌清除等途径防止感染影响细胞在癌症、炎症中的相互作用、分化、增殖和凋亡等途径,如上皮细胞间质转化中的NFB等信号; 其异常表达或可作为相关疾病的诊断、随访和治疗靶点。 【主编评语】
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最近发表的综述文章关注肠道菌群与粘蛋白在胃肠道疾病和癌症中的双向相互作用,重点探讨粘蛋白对肠道菌群和屏障功能的积极调节作用和机制。 ( @solo )【原文信息】
theroleofmucinsingastrointestinalbarrierfunctionduringhealthanddisease
2022-05-01、doi:10.1016/s2468-1253(21 ) 00431-3
Cell子刊:高脂饮食如何扰乱肠道菌群节律cellhostandmicrobe —— [ 21.023 ]常规饮食( RC )和高脂饮食) HF分别促进和抑制小鼠回肠Reg3节律性,这与核心生物钟和 RC增加有节律的乳杆菌科,其特定菌株诱导Reg3,抵抗抗菌作用; HF减弱菌群节律性,增加消化道链球菌科等与Reg3负相关的细菌,特定菌株能抑制Reg3的表达; Reg3缺乏破坏小鼠糖的稳定性,此时HF使受reg3抑制的细菌获得节律性; 与膳食和肠杆菌双向相互作用的Reg3,作为主要和次要信号形成菌群节律。 【主编评语】
宿主和肠道菌群存在生物钟,Cell Host and Microbe最新发表的研究探索了宿主抗菌肽Reg3和肠道菌群的节律性以及两者与饮食的相互作用。 本研究表明,饮食和Reg3分别作为主要和次要因素,在肠道菌群节律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同时肠道细菌与Reg3之间也存在双向调控。 高脂饮食扰乱Reg3和肠道菌群节律,促进代谢紊乱。 ( @mildbreeze )【原文信息】
high-fatdietdisruptsreg 3andgutmicrobialrhythmspromotingmetabolicdysfunction
2022-04-18,doi: 10.1016/j.chom.2022.03.030
Cell子刊(肠道细菌的种内杀灭与防御cellhostandmicrobe——(21.023 )肠道共生菌罗伊乳杆菌具有两个聚酮合酶基因簇fun和pks,其中pks基因簇具有抗菌活性体外、体内竞争实验检测51株罗伊氏乳杆菌对Pks产物的敏感性,发现10株菌能抵抗Pks,该作用与菌株宿主来源无关; Pks耐药与敏感菌株基因组比较发现PKS耐药菌株特有酰基转移酶基因act野生型与act敲除菌株细胞壁比较发现act可乙酰化细胞壁成分抵抗PKS介导的杀伤小鼠体内竞争实验显示,PKS诺【主编评语】
肠道菌群中充满着不同细菌之间的爱,为了在肠道中占有一席之地,细菌们各尽其能。 这项由Cell Host and Microbe发表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同一肠道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不同菌株之间的竞争。 该研究表明,乳杆菌R2lc菌株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生代谢物Pks,通过细菌间的细胞-细胞接触杀灭同种内其他菌株,为该菌株提供竞争优势; 但一些罗伊氏乳杆菌菌株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武装”自身细胞壁来抵抗Pks的杀伤作用,实现与R2lc菌株的和平共处。 ( @mildbreeze )【原文信息】
asecondarymetabolitedrivesintraspeciesantagonisminagutsymbiontthatisinhibitedbycell-wallacetylation
2022-04-19,doi: 10.1016/j.chom.2022.03.033
人肠道菌群中硫代谢基因及其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 14.65 ]纳入健康对照265名、结肠腺瘤患者112名及结肠癌患者290名,分析肠道菌群中硫代谢基因; 已鉴定142个菌属具有硫酸盐还原基因,且有机和无机硫酸盐还原基因均与结直肠癌相关; 在人肠道菌群中,厌氧亚硫酸盐还原酶比异化亚硫酸盐还原酶常见,多种肠道细菌具有牛磺酸代谢相关通路; 人肠道中,半胱氨酸和蛋氨酸是菌群产生硫化氢的丰富来源。 【主编评语】
根据Microbiome上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深入分析了人肠道菌群中的硫代谢基因,鉴定了结直肠癌相关的硫酸盐还原基因。 ( @aluba )【原文信息】
diversityanddistributionofsulfurmetabolicgenesinthehumangutmicrobiomeandtheirassociationwithcolorectalcancer
2022-04-19,doi: 10.1186/s40168-022-01242-x
( imeta )西工大团队揭示了根系菌群沿环境梯度的响应机制) Imeta——(n/a )本文研究了土壤根系连续体中微生物沿环境梯度的变化,微生物生态位仍然是区域尺度上影响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利环境增加了土壤-根系连续体中菌群差异; 根表菌群网络特征表明荒漠草原微生物网络更稳定,这表明(提高菌群抵抗不利环境; 土壤-根系连续体中菌群沿环境梯度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和组装机制,这是受根系生态位和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 【主编评语】
本研究作者在对黄土高原82个草地样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细菌16S rDNA扩展名序列分析评价了土壤根系连续体中细菌的多样性、组成、群落组装和共发生网络。 本研究为了解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梯度下土壤根系连续体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组装机制提供了新的认识,加强了对区域尺度上土壤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的了解。 (刘永鑫-中国科学院-宏基因组)【原文信息】
differentialmicrobialassemblyprocessesandco-occurrencenetworksinthesoil-rootcontinumalonganenvironmentalgradient
2022-04-05,doi: 10.1002/imt2.18感谢本期日报的作者。 圆儿、兵兵、临床营养陈彬林、付蓉、WK红叶、aluba、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点击阅读过去10天日报: 04-21 |贾伟04-18 |磨刀砍柴不误! 9文焦点菌群研究方法学前沿04-17 |警惕! 人工甜味剂对细菌耐药性04-16 | 9文一览IBS研究前沿:焦点疾病机制与干预治疗04-15 |今日Science :肠-脑轴如何控制食欲? 新机制公布04-14 |傅静远等突破Nature :环境因素如何形成肠道菌群(国内团队新巧思)“光控”工程菌,用肚皮配制大脑04-12 |新冠如何伤及胃肠道? 国内研究46.8点观点文章深入揭示
以上是职考小小整理的饿了想吃点东西,肚子里的细菌在叫吗?全部内容。
上一篇:最新!福布斯公布2023年美国大学排名!让我看看是谁赢麻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