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265人感染诺如病毒。专家:病毒传播力强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4-08-03 23:02:18人气:
(健康时报记者徐婷婷实习记者谭琪欣) 9月4日,西北民族大学发布《校内部分同学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通报》。 从9月2日开始,校内学生相继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截至9月4日18时,共有265人发病。 当地卫生部门、疾控部门专家判断是由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重叠引起的。
“诺如病毒具有食源性感染和通过粪便污染物在人类传播两个特点,短短两天内就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聚集性感染,不排除食物污染和人类传播同时存在。 诺如病毒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多数患者2-3天后自行治愈。 ”疾控中心的专家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图来自西北民族大学官方微博
不仅是冬季发病的“冬季呕吐症”
此次诺如病毒疫情又称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榆中校区”。 该校区位于兰州市郊榆中县夏官营镇附近,位置偏僻。
目前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的刘芳(化名)是该校榆中校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 她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西北民族大学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实行封闭管理,由于禁止外卖进入学校,学生一般都在学校食堂吃饭,不接触外面的食物。 “最初的症状是腹泻,以为是食堂食物不干净引起的胃肠炎,但诺瓦克病毒不知道,没有想到这方面
刘芳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校内学生出现感染现象以来,校方陆续有领导来到寝室慰问,督促学生安抚情绪,注意个人卫生,注意卧室通风,预防诺瓦克病毒。
但目前诺如病毒的校内传染源尚未确定。 西北民族大学通报称,目前已有214名学生恢复健康,但具体感染来源尚未查明。
健康时报记者搜索发现,校方在发布《关于学校部分同学出现腹泻等不适症状的通报》后,于9月5日和6日两天发布了关于诺如病毒的宣传教育、发病症状、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等三条信息。
“诺瓦克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因冬季高发,又称‘冬季呕吐病’,但在实践工作中发现,一年四季都有相关病例报告。 虽然不是国家法定传染病,但具有很高的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诊断,不及时采取消毒隔离措施,传播速度会非常快。 但该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呕吐是比较普遍的自身限制性疾病,这类疾病一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特殊治疗,通过自身免疫逐步恢复,感染该病也无需恐慌。 &; #039; 前述疾控中心的专家说。
根据甘肃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幼儿园、学校等人流聚集单位或者场所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立即报告辖区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专家指导下对事件进行调查处置,对可能造成病毒污染、传播的食品、学校
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大多数患者1-3天即可康复
&; #039; 诺如病毒并不是新发病的病,我们对此一点也不知道。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现相关病例,容易在养老院、餐厅、学校、托儿所、医院、邮轮等相对密闭的地方暴发。 上述疾控中心的专家说:“目前还没有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健康时报记者了解到,2019年3月,福建工业学校共有31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现象,福州市仓山区疾控中心采集部分发病学生标本检测后确诊为诺如病毒感染。
同年3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有学生聚集性感染诺如病毒。 2019年7月,北京市朝阳区位于豆各庄乡的万科青青家园、富力庆典步行、京城雅居、朝丰家园等多处小区居民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疾控部门根据调查情况判断存在诺如病毒感染情况。
前述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诺瓦克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毒浓度较低会引起感染大爆发,食用被诺瓦克病毒污染的食物,如贝类、生菜等新鲜农产品和饮用水会引起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感染性疾病。 其中,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鲜食果蔬类是引起诺如病毒感染大爆发的常见食品。 保持良好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诺如病毒感染传播的最有效措施,人员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清洁措施。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科主任余少灵告诉健康时报记者,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流行的高发季节。 该病毒传染性强,可通过粪便-口途径感染。 另外,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感染。 如食用或饮用受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受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手指(入口,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等,该症状与常规急性胃肠炎症状高度相似,临床上也大致相同多数患者发病后2但频繁呕吐腹泻会导致脱水,尤其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基础性疾病患者,为此部分患者进行补液治疗。
以上是职考小小整理的西北民族大学265人感染诺如病毒。专家:病毒传播力强,应及时隔离治疗。全部内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