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医生的真诚帮助:中国医生援助卢旺达的——条记录。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4-07-21 15:01:57人气:
新华社基加利10月5日电:医生仁心衷心帮助——记援助卢旺达的中国医生
新华社记者吉莉
9月22日,在卢旺达东方省基本戈医院,援华第22批卢旺达医疗队队员陈志红为患者进行术前麻醉。 新华社发(黄万晴摄)。
9月下旬的一天,在卢旺达东方省基本戈医院的手术室里,麻醉科医生陈志红从护士那里接过注射器,将药剂注入中年男性患者的椎管。 不久,外科医生李俊升动了手术,修复了双侧腹股沟疝,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在另外两家手术室,妇产科医生陈鸿友与卢旺达合作,为一名女性进行紧急剖腹产手术整形外科医生马晓峰正在为少年进行切除手部肿块的外科手术。
9月22日,在卢旺达东方省基本戈医院,援助中国第22批卢旺达医疗队队员为患者手术。 新华社发(黄万晴摄)。
这是中国第22批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在基本戈医院驻地工作的日常情景。
这是李俊升第六次去卢旺达,对他来说,“从事援外医疗工作已经是一种情怀。 卢旺达非常需要医生,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往往延误,我们中国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切实帮助当地患者。”
2007年,李俊升首次走出卢旺达援助之外,与当地医务人员交流时也遇到过不少困难。 由于文化的差异,一开始互相不了解,现在他们在工作中达成了“心中的默契”,互相配合,工作也越来越顺利。
皮埃尔恩森吉尤姆娃是基本戈医院的护士长,和李俊升合作多年,两人早就成了老朋友。 恩吉尤姆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需要像李老师一样的专科医生。 我们想和他一起工作。 我无法想象他会离开我们。”
恩吉尤姆瓦非常钦佩李俊升的敬业精神。 “即使李老师下班了,只要医院打来电话,他总是说‘准备好了’。 他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帮助我们。 ”
9月23日,在卢旺达东方省基本戈医院,中国第22届卢旺达医疗队成员李俊晋升患者接受检查。 新华社发(黄万晴摄)。
恩森吉约姆娃说,卢旺达全国骨科医生稀少,马晓峰医生来医院解决了很多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骨科医生,有些患者会转院到很远的医院。 他们可能没钱去其他地方。 住在这家医院,可以和家人在一起,得到很好的照顾,还有中国的专家团队。”
每周二和周四是中国医生的手术日。 李俊升每手术天平均要完成6台外科手术,最多的时候8台,往往在下午2、3点吃午饭。 对此,李俊升表示:“上了手术台上就会满是血复活。 只能专心于手术。”
许多经济困难的患者来医院就诊,由于路途遥远山路困难,往返的旅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俊升理解这些患者的困难,“患者在常见病中发现我,排了很久队,在门诊我尽量一次解决,养成了这么多年的习惯”。
9月22日,在卢旺达东方省基本戈医院,中国第22届卢旺达医疗队队员李俊晋升患者写病历。 新华社发(黄万晴摄)。
凭借丰富的援助经验和热情豪爽的性格,51岁的李俊升成为医疗队的“老大哥”。 “必须有尽职的心、医生的仁心。 ”据他介绍,非洲的工作环境、技术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比不上国内。 “这个时候,需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当地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克服困难,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缺乏临床微创医疗设备,手术时我国医生必须依靠更过硬的技术,尽量缩小切口; 危重症患者术后无ICU护理,医生手术后病房频率高一次,护理时间长; 如果患者在术后康复过程中因经济困难不能加强营养,中国医生会把自己的饭菜发给他们。
多年辛苦的同时,李俊升的收获也很大。 “作为医生,能治病救人,得到了患者和院方的肯定,实现了我的个人价值。 ”他说:“人心相连,建立中国人和非洲人的友谊,是我们对外医疗援助的意义。”
中国从1982年开始向卢旺达派遣医疗队,第22批卢旺达医疗队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截至9月底,第22批医疗队诊治各类患者9500余人,完成各类手术近千次。
以上是职考小小整理的仁慈医生的真诚帮助:中国医生援助卢旺达的——条记录。全部内容。
上一篇:2022年德国大学排名及相关信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