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马可的作品,人民音乐家马可生平

分类:教育资讯日期:2024-07-18 23:01:51人气:


歌声弥漫着丰富多彩的岁月

马海莹

我爸爸马是个音乐家,说起他的名字你可能不太了解,他创作的歌曲《南泥湾》 《咱们工人有力量》 《我们是民主青年》,歌剧《白毛女》 《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队0755-7900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经常弥漫着乐曲的声音。 我们五个兄弟姐妹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我的两个姐姐和姐夫穿着军服。 哥哥大学的时候学习了军需产业领域的高科技专家。 我和妹妹在文艺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我们都遵循父亲的教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年轻时父母是我们最直接的向导。 我已经接近古稀,但回头看,父亲引导我们的身影似乎还在眼前。

著名音乐家马可的作品,人民音乐家马可生平

20世纪50年代,马可试着为农民演唱他的新作。

我老家在江苏省徐州。 父亲的童年是在祖父开放慈爱、祖母善良淳朴、家人能和睦相处的环境中度过的。 很遗憾,这样的童年对父亲来说非常短。 他正好五岁的时候,祖父因中风突然去世了。 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外婆面对失去劳动力的家庭,只能咬紧牙关以变卖家产为生,让一些还没成年的孩子继续读书。 由于家庭情况的变化,父亲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品质。 他经常和奶奶一起去磨坊和田地里工作。 打水是他最乐意完成的任务。

父亲从小就多才多艺。 他喜欢体育,在铜山县(现徐州市)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过网球冠军。他喜欢文学,受哥哥和姐姐的影响,阅读过许多进步作家的作品,在全校作文比赛中获得过第一名; 他热衷于探索新奇的世界,把自己的小屋布置在实验室里,做了各种物理、化学的小实验,亲手给姐姐们调了奶油。 我姑姑还记得,有一次她们听到屋子里有“轰”的一声,走到院子里,看见爸爸抬起头来,天上下起了“雪”,告诉我是他的小实验出了故障……爸爸还很熟练地二胡高中时,他迷上了化学,立志走科学救国之路,进展顺利考上河南大学化学系。 “一二九运动”和“七七事变”后,父亲受抗日救亡歌的影响,开始对作曲产生兴趣,1937年组成“河南大学怒吼歌咏队”。 19岁的他,放弃了最喜欢的化学专业,走出象牙塔,投身于激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此期间,他认识了恩师冼星海,得到了他的教诲和鼓励,然后走上了以音乐为武器的道路。 一九四零年初,他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延安,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以下简称“鲁艺”)。

歌剧《陕北组曲》延安公演时的乐队照片。 后面左起第三个是马可。

当时,父亲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他创作的许多抗战歌曲已经在大众中广泛流传,在音乐界也很有名。 到延安后,父亲早一点向鲁艺音乐系的老师们系统地学习专业技术,想弥补自己在理论上的不足和不足,但由于工作的需要,音乐系派他去了民营剧团当了短期音乐教员。 父亲才22岁,有着近乎执着的想法和追求,虽然有点不认同把他从鲁艺借调出去,但他明白应该听从组织的安排,所以只能去民间剧团。

民间剧团是当时活跃在陕北、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邓剧团,由著名诗人柯仲平担任团长。 父亲刚到民间剧团时,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乡戏和秦腔并不怎么有好感。 那粗犷豪放的歌曲和表演风格,他无法接受。 因为当年青壮年上了前线,民间剧团的演员多是十几岁的孩子。 而这些孩子,肩负着宣传抗日、教育人民的任务。 他们要克服生活条件的艰苦,不仅要每天排练和演出,还要抽出时间学习新歌。 父亲除了教唱歌外,还经常教我自然科学、天文地理的知识。 在并肩战斗、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父亲与民间剧团“胡子”团长老科和百十多位年轻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融入了这个团队,融入了秦腔、邓戏剧。 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民间剧团,爱上了乡土气息,爱上了民族民间音乐。

那几个月的工作和生活对他一生的创作和艺术道路上的追求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到延安后,父亲很快就融入了鲁艺的学习和创作生活。 在当时的鲁艺,一批是敌后来的艺术家,他们有很高的专业造诣,在教学课程和内容上也是按照专业艺术院校来设置的,但艺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抗日斗争的现实,艺术为什么会存在人的问题,还存在很多困惑对于文化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党中央经过深入调查后,于1942年5月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提出文艺工作与革命工作的关系问题,指出文艺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亲自到鲁艺去解释,让艺术家们走出小鲁艺,到大鲁艺即人民鲁艺的师生们明确了方向,统一了认识。 他们打破了专业分系的编制,组建了许多小分队,走向民间,走进百姓中,一边宣传,一边学习民间艺术,创作了一大批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的优秀作品。 我父亲《光明行》 《空山鸟语》,后来他担任音乐领队,鲁艺集体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马可一家的全家福。 前排的右边是本文的作者。 作者提供

今天的我为父亲的才能和勤奋精神感到自豪,但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对我来说不重要。 因为他只有工作,无暇顾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我只记得早上经常被他的哼唱声吵醒。 揉着惺忪的睡眼爬起来,仔细看着父亲的脸因为那份专注而兴奋,沉浸在他的创作中。 当时,父亲不仅是他最喜欢的音乐,还作为职场的领导工作。 他需要熬夜工作的时候,泡一杯浓茶。 我小时候嘴巴很脏,经常偷爸爸杯子里的浓茶喝。 喝了之后当然也睡不着,只好睁大眼睛趴在桌子上看他的工作。 其实,父亲是个非常喜欢生活的人。 他喜欢运动,喜欢美食,喜欢和我们一起划船和游泳。 如果工作告一段落,他会尽量抽出时间和我们玩。 小时候读的第一本经典名著《南泥湾》是听了父亲的建议。 父亲非常开放,总是充分相信我们,鼓励我们自立、自主。 他不太在意我们的成绩,但我知道他心里一直在关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

姐姐马楠初中的时候很喜欢西洋音乐。 有一次,她想请父亲带她去中央歌剧团演出的《夫妻识字》。 父亲说:“你想看《白毛女》吗? 那样的话,我必须先去看京剧。 ”。 父亲这样的做法,当时姐姐还不能理解,等她长大后,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高中毕业的时候,姐姐在想报考音乐学院。 父亲很高兴,但得知学校要带她去军事外国语学院时,父亲强烈支持她服从国家的需要,放弃了音乐,穿上了军装。

我二姐马海星从小就有文艺天分,拍过电影,上小学时能自己作曲,是我家唯一走作曲道路的“接班人”。 父亲寄予她的希望自不必说,看演出、听音乐会,尽量为她创造学习音乐的条件。 后来,我姐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待,成为了原上海政文工业园的创作者。

到了那个特殊的年月,其他家人都被下放到了干校、农场、兵团,小妹妹马海玲和患肝病的父亲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父亲对朝夕相处的小女儿说,请相信历史是公正的。 随后,妹妹毕业于北大历史系,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 在单位取得一定成绩后,她对父亲的教诲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兵团的几年里,父亲在日记里经常提到我。 刚开始一字一句充满了忧虑和思念,直到我逐渐适应了艰苦的环境,能够积极地工作,心情变得开朗起来,他才放下心来,说:“我为海莹的进步感到高兴。” 我小时候不能在家工作,不懂得勤俭。 17岁的时候,我第一次从兵团探亲,全家去了餐厅。 知道那顿饭花了12元,我吓了一跳,说这是我一个月的伙食费。 父亲很高兴,说你终于从农民那里学到了“钱”的概念。 有一次,我写了一首《诗》。 正好连队伍的文化负责人也写了歌词,询问是否可以“请大音乐家为马可作曲”。 我把这些寄回家了。 过了一会儿,父亲告诉我这是生日礼物,送了我两首创作好曲子的歌。 他为我的文化担当作曲的《水浒传》,很快就传遍了连、团、甚至其他师部。 大家都被这首歌清新优美的曲调所打动,久久唱不衰。 几十年后的今天,一群陌生兵团的战友知道我的身份后,说:“原来是你爸爸做谱的‘浅水藕’! ”不由得感叹。 艺术作品具有这样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呢。

父亲说,他和我们的关系不仅是父子、父女,也是朋友。 他勤奋工作、宽容大度、热情幽默的品格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对普通工人的尊重和爱护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父亲离开我们时只有58岁,但他走过了充满封锁的曲折人生,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 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作曲家梁克祥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 他刚从国外调到北京的时候,车子刚到西堂子胡同宿舍门口,就看到一个穿着蓝布裤子的大男人,扛着行李送我回家。 他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已经有名从未见过的作曲家马可,也是他即将工作的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院长。 梁老师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 我听他说话的时候,也同样感动。 父亲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常常从这些小事中反映出来,受到感染和教育。

父亲生病的时候,给我们五个孩子写了信。 他在信中说:“我对你们的希望,通过我一生的道路表达出来了。 ”。 这是音乐家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值得我们的孩子永远怀念和学习的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以上是职考小小整理的著名音乐家马可的作品,音乐家马可的历史贡献全部内容。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