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八旬老人酷爱算术 每天“刷题”健脑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2-14 19:20:33人气:
视频加载中.
“87乘以96等于8352,没错。” 12月13日清晨,我们吃早餐。赵子建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桌前,饶有兴趣地做着两位数乘法。他今年80岁了。他不喜欢出去玩,也不喜欢种花种草,但他喜欢算术题。老头的思路很清晰,他用一叠叠的计算纸,想出了一个更简单的算法。
爱好源于工作
有人说,要想做好一份工作,首先要热爱它。对于赵子建来说,正是年轻时的工作让他养成了这个爱好。
他曾经是一家矿业公司的会计,每天要根据工分计算员工的工资。在金钱方面,他是一丝不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从中找到了乐趣并养成了一种习惯。退休后,做算术题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即使出门,我口袋里也总是备着笔和纸,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做一些题。
“看到算术题,我就兴奋,做对了,就有成就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坚持做题,也能锻炼大脑,不至于‘生锈’。”老人家住安宁街89号。社区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他喜欢解决问题。
面对一道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题,老人不需要计算器,只要口中念出乘法公式,用手在草稿纸上算出答案,很快就能得出答案。
“我入住的时候,经常看到老人在草稿纸上算,很认真。两位数、三位数、甚至四位数的乘法他都能很快算出来。”豫园南社区网格员杨恩英说,有一次他想“考考”老人,就胡乱写下了几个三位数乘法。不到10分钟,老人就搞定了。她用手机计算器检查了一下,结果完全正确!
与孙女的比赛
老人做的题要么是自己写的,要么是从孙女的练习本上抄下来的。从小学开始,我的孙女就收到了学校发来的数学作业纸,里面的算术题都得由她的爷爷做。
起初,孙女在计算时老是出错,心情很郁闷。她爷爷知道后,每天陪她做50道算术题。坚持一段时间后,孩子的计算精度明显提高,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我的孙女今年读初一年级,她经常和爷爷比赛,看谁做题更快。完成后,查看答案,看看谁的答案最正确。获胜者往往是爷爷。几次之后,孙女有点泄气了,要我教他技巧。
爷爷指着他们各自的草稿说:“你看,你们写得太潦草了,肯定会写错的。我的字写得工工整整,字迹清晰,做题就像做人一样,只有踏踏实实做人”你能不能别犯错误。”孙女想了想,点了点头。说:爷爷,我明白了。
把问题当作游戏
赵子健只有初中文化。起初他能够轻松地计算两位数的乘法,但是当涉及到三位数的乘法时,就有点困难了。
他不甘屈服,从书店买了一本速成算术书,开始自学。几个月后,老人居然自己想出了一个更简单的算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速度越来越快,三位数的乘法轻而易举,甚至四位数的乘法也能很快算出来。
“我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游戏,如果做错了,我会多做几次,直到做对为止。这个过程非常有趣。”他笑着说:“一切都一样,只要有爱心,有毅力,总会有成功的一天。”
“我感觉自己的脑力还是60、70岁的人,去菜市场买菜或者去超市买东西,价格加起来都差不多,回答问题也很流利”与人交往时,一点也不混乱。”对此,他充满信心。
生活和学习
老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5点30分,他准时起床,洗漱、晨练、吃早餐,开始了充实的一天。早上,我摘报纸、写古文、练书法。下午大部分时间都在做计算题。一次又一次,他越来越“上瘾”,直到家人劝他“休息一下”。
书柜和咖啡桌上摆满了草稿纸、书籍和报纸。在这样的氛围中,老人并不觉得无聊,反而很享受。
夕阳无限美丽,何不黄昏。赵子健生动地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他的晚年生活也通过日常的实践和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在老人脸上的笑容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岁月赋予的慷慨和豁达,更隐藏着平凡生活的知足和幸福。
并州报记者李涛文/图(图为老人伏案做算术题)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
上一篇:搭建独立网站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