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是什么样子吗?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15 19:33:29人气:


追忆一中老校园

我初中的母校肇东一中的旧校区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八中是它原来的所在地,但已经面目全非了。我时常在梦中徜徉在记忆中无法抹去的老校园。当我醒来时,眼角总是挂着一滴清澈的泪水……

当我十四岁的时候,正值青春年华。我考入了肇东市一中,是省内的名校。每天上学,我走过许多乡村般的土路,参观居民的小菜园,听着狗叫声,然后走上一中门前的碎石路。向东转头,映入眼帘的是红瓦、黄墙、绿树成荫的一中校园。

一中大门前,有两根用水泥和黄色粉末涂成的方形门柱。两个门柱上都写着红色的字。右边:你今天该做的事完成了吗?左边:你想好明天要做什么了吗?我们把这两句话作为我们的校训。门柱两侧是一尺多高的混凝土平台,上面有铁栅栏。围墙内是一片高大的杨树林,枝条摇曳,绿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欢迎学生来到学校。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红砖砌成的弧形走廊。走廊两侧是榆木墙,修剪得整整齐齐。榆树围墙内是果园,树身呈扁平黄色,枝条雄伟。果树下种满了红、绿、黄、紫、粉的各种瓜果蔬菜,像一条五色锦缎。其中大部分是专门用于植物类的实验田。每当果树结果的时候,我班就多次承担起照料的任务。组间交接时,我们需要清点果树上的果实数量。瓜田、李子下损失一些果实是很正常的。然而,我们班在执行关爱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损失一颗水果,这成为我们的骄傲和谈资。

穿过数百米长的走廊,便是脊梁砖砌的校舍,呈工字形,外墙刷着黄粉,窗户明亮洁净。两侧还有榆木墙。墙上有紫丁香。花季时节,香气四溢,蜂蝶成群。教室里,一群天真的少年正在吸吮知识。窗下,花海里,蜜蜂和蝴蝶忙着采花、酿花蜜,营造出美妙的诗意景象。

走进学校礼堂,右手边就是收发室。有一个可以打开的小窗户。老邮递员经常从里面分发信件或订阅报纸和杂志。左墙上有一扇玻璃报纸窗,上面写着当天的《人民日报》 《解放军日报》 《中国青年日报》 《黑龙江日报》等。堂门对面是黑板报,称“黑板报”。它实际上是一个深绿色的玻璃板,上面用彩色粉笔写着非常漂亮的字。发表的文章大多是学生写的优美文章,包括诗歌、散文和交流报告,让你一踏进大厅就享受到丰富的精神盛宴。这所中学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版面几乎被高中生占据,就连黑板报也被文笔比较好的人抄。黑板报上还有插图和花边,美观大方。黑板报两侧各有一个办公室,右边是广播室,左边是总务办公室。

你知道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是什么样子吗?

一条长长的走廊呈工字形,以正厅为分界线,走廊两侧和两端都有宽敞的房间。走廊左侧是党支部书记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校长办公室。对面是学校办公室和教职员工。主任办公室。再往里走就是教室。走廊右侧是共青团、学生会等,然后是教室。高中和初中老师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体育老师的办公室是一个单间,里面堆满了篮球、足球和各种运动器材。走廊两端分别设有物理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其余都是教室。西侧还有一间医务室,只有一名戴着近视眼镜的男校医值班。

我们一年级和一年级的教室在东走廊的北侧,对面是高中三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室。他打开门,面向讲台。讲台后面是一块深绿色的玻璃板。双人课桌和长凳,走进教室就会有一种神圣感。我的班级还将触觉延伸到了走廊。学生们赞助的每一期手写海报《向日葵》都张贴在走廊上,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高三学长的目光。李汉君的散文《起名》和我的散文《向日葵》都已发表在海报上。高中语文组老师李红秀老师也给了我们海报《乱说日记》。他亲手抄写了小楷书,用清新、有意义、幽默、活泼的语言讲述了写日记的诸多好处。文笔和文笔都是一流的。当这期海报被取下时,我把手稿剪下来,至今仍弥足珍贵。

北面的教室有两扇大窗户。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偌大的操场。操场上有一个高平台。做广播体操时,引导练习的人是体育老师。乐声中,虽有千人,面孔各异,但都是统一的。体操比赛结束后,往往是教学部主任上台讲话,内容大多是关于纪律的。教学楼附近的操场上有一个篮球场,两个篮球架相对。再远一点就是足球场,两端有两个相对的足球门。两个足球门后面各有一排小杨树。西边是女洗手间,东边是男洗手间。男女卫生间分为男女教师专用卫生间。

工字形教学楼与操场之间由礼堂和餐厅隔开。北墙有几扇做饭用的窗户,后面是厨房,东侧有一个大戏台,有帘子和帘套。舞台是空的,通常有长长的餐桌。宿舍的学生都是站在桌边吃饭,没有凳子。聚会时,长桌移到一边,每个班两名学生抬着一条长凳进入会场,会场可容纳千余人。在这个舞台上,我和同学们表演了自编的小剧《一对大公鸡》,剧中我扮演早期革命卫八群;独幕剧《小马克捡了一个钱包》,我在里面扮演老医生贺利氏;还有一部大型话剧《南方来信》,我在剧中扮演越南老师文安。教高中俄语的关老师曾在舞台上表演过挥舞火把的表演。关灯后,他将手电筒挥成一个圆圈,从各个角度形成一道光晕。它非常美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高中生曾经演过闹剧《三丑会》。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扮演算命先生、舞蹈大师的角色,另一个角色我不记得了。表演自然、风趣,引人发笑。

礼堂和餐厅两侧各有两间学生宿舍,东侧为男生宿舍,西侧为女生宿舍。每个宿舍都有几张铁床,上下铺,供农村学生使用。我班的几个农村同学住在男生宿舍。有一次,我不记得为什么,晚上没有回家,就和同学王静丽睡在一张床上。如今,王经理早已去世,但他的声音、容貌、笑容依然浮现在我的眼前。

工字形教学楼西侧还有一排砖砌建筑,是教师宿舍。我们的班主任、语文老师王玉海住在教师宿舍。那年他二十二岁,还没有结婚。四年前,他从这所学校高中毕业。由于家庭是富农,他政治考试不及格,被取消了报考大学的资格。校长范中天先生看中了他的才华,特意向县教育局申请批准,留他在学校任教。同期,同样情况的三名高中毕业生也留校任教。我多次被王老师领到他的宿舍辅导我背诵。晚上,他在星空下送我回家。

你知道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是什么样子吗?

教师宿舍对面有一口水井,周围环绕着榆树。第二年春天,井里出现了溜冰鞋。我班五个调皮的女生模仿“猴子捞月”,拉着胳膊、腿,往井里取冰鞋。教育处处长看到了。他不敢大声喊叫,只能长声劝道。当他们站起来的时候,他们就受到了雷鸣般的训练。从此井上加了井盖和铁锁。

这所学校为国家的大学输送了大量的学术大师和尖子生,也培养了一批各类专家、学者、艺术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宇、哈尔滨工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实验卫星”一号总设计师曹锡斌、冰雪画创始人于志学、尹画虎的延江、画牛的迟春菊等,均出自此派。我的文学启蒙老师王玉海先生后来成为一名自学成才的教师,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教育专家、《作文成功之路》杂志创办人、国家一级编辑、诗人、作家。

在这所学校“年年、天天讲阶级斗争”的时代,很多出身寒门的尖子生被剥夺了报考大学的资格。他们含着泪水走出学校,到乡村或山区去当农民或山区工人。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挖土或者上山觅食,浪费着凄凉的生命。也有很多人在逆境中奋斗,独行,最终看到了阳光。

这所学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经历过风风雨雨。学生时代,学校党支部书记马红荣、校长范中田、教办主任黄桂森、工会主席、高中物理老师唐承志等人被发现四清运动期间,被扣上实行资产阶级反动教育路线的帽子,受到批判。文革期间,他们的犯罪行为不断升级,被扣上反党团体的帽子。马、唐被关进监狱,范、黄被关进牛棚。大批教师受到处罚和批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克老师,一位在我班教音乐和美术的总是和蔼可亲的老老师。他歌喉优美,国画高超,德艺兼备。据说他有一些“历史问题”,他还向组织解释说,文革期间,贴了一批大字报,第一个就被捕了。那天,我一从校门走进校园的走廊,就听到教学楼里传来人们的喧哗声。突然,一名男子从大楼里跑了出来,他的脸上沾满了墨水,并以最快的速度向校园外跑去。当他从我身边跑过时,我才看清他是刘可老师,他身后跟着一群拿着棍子的高中生。我愣住了,记忆定格在这非人化的场景上……

如今肇东一中有两个校区,一处位于正阳街十八街南侧,一处位于消防路西端。我去过几次了,但我再也找不到学生时代在母校的感觉了。

用户评论

花花世界总是那么虚伪﹌

哎呀,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肯定很不一样了,那时候的老师和学生都是那么纯朴,真怀念那个年代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我爷爷说过,他年轻时在肇东一中读书,那时候的学校条件虽然简陋,但同学们的感情很深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之若素

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听起来就很有历史感,我想知道那时候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虚伪了的真心

标题里提到的“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我倒是不太清楚,但是对那个时代的学校总有一种向往。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对啊,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是不是有很多我们现在看不到的珍贵回忆呢?好想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每次听到这种关于老学校的回忆,都会勾起我对那个时代的向往,不知道现在的肇东一中还是不是那个味儿。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迁心

我爷爷就是在肇东一中毕业的,他说那时候的学校环境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很努力,这种精神真的让人感动。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冷风谷离殇

现在的孩子可能无法理解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是什么样的,但我觉得这种历史感是很宝贵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赋流云

小时候听长辈说过,他们那会儿在肇东一中读书的时候,每天都是早起晚睡,学习氛围超级浓厚。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怅惘。

对肇东一中的印象还停留在爷爷的讲述里,那时候的学校一定很特别,不知道现在还保留着什么。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南初

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想想都让人觉得时间好快,那时候的人们一定很有情怀。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道别

我小时候总听父母说起他们年轻时的肇东一中,说那时候的同学关系比现在亲密多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神经兮兮°

现在的学校变化太快了,真希望有机会去探访一下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看看有没有什么遗迹。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原

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一定有很多我们现在看不到的纯真和美好,好想去体验一下那个时代的校园生活。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采姑娘的小蘑菇

我奶奶经常提到她年轻时的肇东一中,说那时候的老师非常负责任,学生都很尊敬老师。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现在的肇东一中可能已经大变样了,但是那个时代的记忆依然让人怀念,特别是那份对知识的渴望。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櫻之舞﹏

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虽然历史久远,但那份对教育的执着和热情应该一直传承下来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醉枫染墨

每次听到关于老学校的回忆,都会不禁感慨,现在的孩子是不会有那种经历了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代价是折磨╳

我觉得半个多世纪前的肇东一中,不仅仅是学校,更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