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回响绥德实验中学: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培养时代新人才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15 05:14:29人气:
陕西日报
视频加载中.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爱党、爱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努力培养道德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智力、体育、艺术、劳动。 ——习近平
我心里有什么
绥德实验中学校长李杰
我们学校是一所带有红色基因的学校。我们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办学宗旨。以“三个课堂”为基础,将“尊德、启迪智慧、强身健体”的校训与“崇美爱工”融为一体,努力探索一条“以德治校”的发展道路。 “以德立校、以文化引领学校、以质量立校、以智慧强校、建设特色美丽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绥德实验中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乐学、教师快乐的品牌学校教书了,家长高兴了。 (绥德县新闻中心记者王娇编译)
3月27日,绥德实验中学的学生们正在上心理咨询课。绥德县新闻中心记者王杰摄
“红色时代的无数英雄点燃了西北革命的燎原之火……”春天,陕北大地生机勃勃,绥德实验中学身着红色校服的学子们大声歌唱。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校园,传向远方。
沿着汹涌的无定河两岸,山脚下是巍峨的群山。绥德实验中学红白相间的教学楼静静矗立。这所学校位于陕西省第四师范学校(以下简称“绥师”)旧址,兑现了“不忘读书救国,不忘读书救国”的承诺。 ”
2021年9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绥德实验中学时动情地说:“中华民族的复兴靠什么?靠的是我们民族高度文明的精神素养,基础在教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基,还在于教育,这个伟大国家几千年的强盛,教育至关重要。”
绥德实验中学全体师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将“崇德、启智、强体”校训与“崇美爱勤”融为一体,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新苗”才能茁壮成长。努力走出一条“以德治校、以文化引领学校、以质量立校、以智慧强校、成为特色美丽学校”的发展道路。
火种代代相传
红色“大树”长出“新枝新芽”
“球进球了!” “太好了,我们再来一次吧!” 3月27日,绥德实验中学操场上热闹非凡。教学楼上方,“用革命之火点燃快乐教育”的红色标语引人注目。
沿着学校操场往蜀蜀山走,爬上几级台阶就到了隋师师旧址。草席、老式煤油灯……每一个老物件都静静地躺在岁月的角落里。人们仿佛“穿越”到了红色时代,看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条件下办学的生动场景。
“90多年前,北方革命的火种蔓延到了陕北,在这里掀起了一场教育革命。”绥德实验中学办公室主任杨福利告诉记者。
杨福利,55岁,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学生,另一个是老师。
“学校一半的老师毕业于隋师范大学,我们在这里学习,后来又回到这里教书,在这里度过了最美好的岁月。”在隋师范学院旧址,杨福利指着1942年19班的毕业照。论坛上一位网友说:“这是杨崇源烈士,和我同村,我是听他的歌长大的。”故事,‘红火’在我心里已经种下很久了。”
教学楼的一侧,“读书救国勿忘读书,救国勿忘读书”的字样十分醒目。这是1924年时任隋师范大学校长的李子洲提出的办学理念。
“隋师大的红色精神就像一棵大树,教师是大树的枝条,学生是长出的新枝和新芽。”杨福利介绍,学校利用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新”校歌《点亮幸福》,利用隋师范学校旧址,将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渗透进课堂。
此外,学校全面创建“第三课堂”,将周边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红村”郝家桥、路遥纪念馆等纳入“第三课堂”实践范围,打造学生实践基地。思想政治课。
“我们面前的这组雕像高5米,中间是一群以李子洲为代表的绥德革命爱国者。”在绥德县革命历史纪念馆门口,“红色小解说员”崔玉轩生动地欢迎前来学习的学生讲述绥德红色故事。
这里也是第359旅指挥部旧址。学生马子博说:“每次来到旧址,我都能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精神,这让我更加坚定了成为国家栋梁的决心。”
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四个季节。 “通过红色教育,学生们体会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开阔眼界的同时,立志成才,学习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绥德实验中学副校长刘洪雄说。
为了让红色“大树”生出更多“新枝”,近年来,学校全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教育,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刘洪雄说:“我们正在编写红色校本教材,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读书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崇高信念。”
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做好教学改革的“加减法”
“怎么‘清’字这么重要!”
“‘乐’字怎么这么特别啊!”
“‘忧’字怎么这么重要!”
……
讲台上,绥德实验中学八年级一班语文老师马凯在《小石潭记》上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座;
讲台下,在马凯的影响下,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课后,前来听公开课的绥德实验中学中国“名师+”培训社团成员围绕马凯的课堂展开了“看、听、问”。
课堂上,原来由教师灌输讲授,变成了指导学生学习的老师;课后教师及时总结,完善教学设计;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来我校视察时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杜谦陕西省初中语文研修班的带头人和杜谦的主持人,钱老师的“名师+”培训社区,我不断壮大我的团队,目前团队成员覆盖榆林、咸阳2市3县9所学校,横跨中小学,涉及语文、信息技术、 ”杜谦老师说,“这样的团队结构打通了中小学之间的知识联系通道,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实现了学科的融合。人们的道德修养得到了落实。”
杜谦提到的“名师+”培训共同体,就是绥德实验中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缩影。学校以“蓝色工程”、“名师示范班”等教研活动为重点,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质量显着提升。教学。
培养谁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从绥市师范学院到绥德实验中学,一贯的办学理念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努力培养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一所学校,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一名爱心教育者,以德滋养学校,把‘德智体力’与‘崇美爱工’结合起来,滋养学校。” ”。我们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落到潜移默化中,知行合一,以身作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绥德实验中学校长李杰说。
生长在乡村学校的李杰不仅关注学生成长,还积极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她带领同事多次走进农村学校和社区,开展教育教学和家庭教育公益讲座,逐渐改变了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在很多农村学生的心中,李洁被称为“校长妈妈”。
除了李杰之外,绥德实验中学的多名教师也参与了“送教育培训”下乡活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
“双减”政策出炉后,绥德实验中学成为家校教育的“大学校”。李杰说:“好的教育需要协调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只有在幼儿园、小学‘播种’,在中学‘加入’,才能在大学实现‘引导’。”
以教育为基础的百年大计。 “2011年,我们推出了‘家长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近期又制定了相关计划,搭建家校沟通新平台。我们希望逐步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让学生健康、更好地成长,发挥中学的‘关节’作用。”李杰说。
全面发展
让每一颗“种子”健康成长
“脚踝要灵活,大小腿一起发力,注意技巧!” 3月27日下午,在绥德实验中学格致楼,韩大伟老师耐心指导鼓社的学生练习。他兴奋地说:“我们是‘网红’社团,每个班都坐满了学生!”
每天17:00下课铃一响,校园就热闹起来。操场上,有射击、射击、荡秋千;格致楼里,歌声嘹亮,舞蹈欢快……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同学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
“我们对俱乐部教室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28个俱乐部包括艺术、体育、科技、非遗等多个类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绥德实验中学体育艺术部主任刘晓刚告诉记者,自2011年学校在绥德县率先成立社团以来,特色社团一直是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尤其是“双减”政策发布后,每天都举办社团班,学校还聘请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书法协会专家等校外名师授课。
王欣怡,七年级学生,泥塑社学生。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艺”两个多月,把“校园操场”弄得栩栩如生。王信仪自豪地说:“我姐姐曾经在这里上过学,现在我也如愿成为了这里的学生。”
“非遗俱乐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让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泥塑社导师、绥德民间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文宇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学校与学生交流。
“现在,孩子们都带着国际象棋、足球、羽毛球拍到学校。课间的10分钟里,大家都要争分夺秒地在操场上比赛。”体育老师王亚笑着说道。
强身健体,方能实现高目标,已成为绥德实验中学师生的共识。
幸福教育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答案:
“静下心来做泥塑,很放松,给学习增添了很多乐趣!”
“每次在排球比赛中获奖,我总是获得很大的信心和荣誉感!”
“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有理想、敢于担当、能吃苦、肯拼搏,一定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
十年树成,一百年树人。 “每天走在校园里我都感觉很幸福!”李洁说,在她心目中,最理想的素质教育课堂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兴趣爱好,快乐成长。
正是启航的好时机。在希望的春天,“新苗”展现青春活力,向未来出发。 (陕西日报记者李旭佳王晨曦李静茹榆林传媒中心记者马露露任辉绥德县荣传媒中心记者王杰王娇)
记者手记|让综合教育“见效”
在绥德实验中学,我们看到了一座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学校——
讲台上老师们认真的态度和学生们脸上的笑容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师生们的精神面貌。
要努力办好教育,让素质教育“见效”。我一次又一次被老师和同学们的言行所感动。
感人的,在语文老师霍晓媛的教学笔记里。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霍晓媛坚持文学可以塑造孩子性格的观点,并与“考点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认真的辩论。她坚信孩子们从文章中吸收的营养可以帮助他们成长。
七年级学生崔宇轩的一句“再见”让我感动。记者采访结束后,崔宇轩和同学们专程前来告别,怀里抱着排球,还大方主动提出合影。他们旺盛的生命力和昂扬的精神让我们看到了青春最美的样子。
用户评论
绥德实验中学真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还能培养出时代新人才,太棒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所学校真的很用心,把红色文化和现代教育结合得那么好,我为这所学校点赞。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暖回响,这个名字就让人感到温馨,绥德实验中学确实在培养有责任感的新人。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绥德实验中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红色历史的厚重,还让我看到了新时代人才的希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色基因是我们的宝贵财富,绥德实验中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传承。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学校,虽然条件简陋,但那种精神传承至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绥德实验中学的做法值得其他学校学习,培养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红色教育。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暖回响,绥德实验中学,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方向。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时代在变,但红色精神不能丢,绥德实验中学的做法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绥德实验中学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做出了榜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青春,希望绥德实验中学的学子们都能成为时代的脊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绥德实验中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敬佩。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暖回响绥德实验中学,这篇文章让我更加坚定了要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信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色教育是孩子们成长的必修课,绥德实验中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绥德实验中学,你的教育理念让我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也是一位从红色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暖回响,绥德实验中学,你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这些老一辈人也感到欣慰。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色精神是我们的根,绥德实验中学在培养人才的道路上,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绥德实验中学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一所值得尊敬的学校。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