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突破单一学校、单一专业、单一学科师资壁垒,打造职业教育跨界融合教育改革新路径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15 02:10:06人气:
绍兴市柯桥区职教中心数控专业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实际操作。 (资料图)
2021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绍兴“国赛”门票数位列全省第一,占浙江的1/4。
2020年,绍兴市中职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为99.58%,专业匹配率为89.73%,连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运行。
“绍兴的职业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在浙江属于中等规模,很多指标已经从十多年前的‘穷困’变成了现在的大众化。关键是基于‘穷’的新教育改革模式。”跨界融合,打破了原有单一学校、单一专业、单一学科师资的教育壁垒,为市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绍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在名人、文人云集的鲁迅故里,上职业学校、上鲁班班正在成为优质教育的新选择。
谁来培训——
从单一学校到区域联合体
改革是市场“倒逼”的。
绍兴职教中心有一门历史悠久的专业叫“电子电工”,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传统中小型电子企业。然而,一家芯片龙头企业落户绍兴,急需高素质技术工人。这个职业显露出了陈腐的一面:学生看不懂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封闭的工作环境对奉献精神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生产中出现废品,损失将达数万元。企业等不起,学校也很着急。
其他专业也是如此。传统烹饪专业培养“火头军”,创新菜品则受市场欢迎。传统建筑专业教授简单的装饰性,而市场更注重艺术性。还有旅游行业的互联网思维、护理行业的体养融合……
行业和市场的新动向牵动着职教人员的敏感神经。绍兴市职业教育教研室的调查发现,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单块”发展。虽然各学校都有一定的专业优势,但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地区之间的资源并没有充分整合。学校的“个体奋斗”为育人创造了天花板。 “全市只有一所学校开设这个专业,专业教师也只有两名,如何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教研室主任孙建东说。
事实上,早在2002年,绍兴市一些职业学校就尝试“学区管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教师的“分区”。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老师在办公室混搭,推出了文科与中学融合的文章。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改变。跨界融合的想法逐渐被老师们认可,但仅有学校内部的“蜗牛壳里的道场”似乎还不够。
2014年,绍兴市终于从学校方面突破,提出组建区级“1+4+N”教学创新团队——人。 “1”是指1名导师,必须具备协调管理和课程整合的能力。 “4”包括专业课教师1名、文化课教师1名、高职名师1名、企业骨干1名,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 “N”指的是8名以上的年轻师徒。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是灵活匹配的,可以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县,甚至可以从浙江省内借用人才。
以绍兴职教中心“1+4+N”导游创新团队为例。浙江省教学界后起之秀王北方带头招聘学校语文骨干、上虞区职业中专旅游教师、绍兴旅行社经理、浙江农商职业学院教授。 “旅行社把脉市场,大学教授指导课程,另外两名老师负责文教融合,整体战斗力明显强于传统校内教研团队。” ”王北方说道。
目前,绍兴市已创建创新团队83支,吸纳能工巧匠200余名,覆盖各专业门类。其中,由本地教师带队的62支队伍,由浙江省外地名师带队的21支队伍,其中大部分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根据规定,团队遵循“不变、可变”的原则。 “不变”的是,团队必须与一个行业内的3-5家公司对接,经常汲取市场的源头。所谓“可变”,就是团队每年轮换,动态更新。
83个创新团队组建了地区级教学联合体,旨在以不拘一格的运作方式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例如,一个烹饪团队最初探索烹饪与中文的跨界融合。经过深入研究,他们发现需要拓展其他专业,于是在其他团队中寻找合作伙伴,最终组建了一支以烹饪为主体,语文、数学、艺术、历史、会计等专业的团队。营养学等专业,跨界融合的教学共同体。
如何培养——
从单一教学到多元教学
以“创新”之名,团队必须创新。
我们先来说说教材。过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十二五”时期的旧教材,千篇一律,缺乏个性。柯桥区职教中心体育老师范洪吉发现,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体育内容大同小异。 “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比如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注重手臂、手腕、手指的力量,教材中缺乏专业训练的内容。”
于是范鸿基召集了四名队员。绍兴烹饪大师讲述学生实习期间出现的体能不足问题,柯桥区青少年体校体能教练设计专业解决方案,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教授指导课程整体架构,中文老师提供指导教材和教学计划的文本支持。
半年后,自编教材问世《烹饪遇见体育》册,共计144学时,每课5-8分钟,穿插于每节体育课中。除专业培训内容外,教材还创新了生动易学的“课前练习”。据统计,使用新教材后,学生平均握力提高了近30%,教材立即推广到绍兴所有烹饪专业。
目前,83个创新团队已根据企业生产真实全流程编写了共计165本教材,涵盖各专业,如填补花雕技能教学空白的《黄酒花雕工艺》、利用合作企业真实施工图教学。等待。教师“手上有饭吃,心里不慌”。一些教材还流传到浙江省其他城市。
我们再来看看教学。嵌入、跨课程、跨界,是绍兴职业教育教学的新“三件套”。
语文老师劳红岩向美术生讲述《施工图识图实战应用》时,引导学生在平面上画出3D图案,感受平面字与原型字的区别;按角色朗读,绘制音量分贝趋势图,感知对话中不同角色内心的情绪波动;课后,我被布置了一张周冲的作业素描,然后修改成周朴园,以了解环境带来的变化。
学生们似乎分不清这是语文课还是美术课,“嵌入”悄然发生。根据绍兴市教学考核要求,专业课程要嵌入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文化课程要嵌入专业情境和工作情境,所有课程都要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否则,干教室就是“不合格”的。
这是绍兴中等职业学校的拓展课程。染整专业学生需完成一段《向外商推荐扎染丝巾》英文短片。过去,专业老师教扎染,英语老师教英语。这两个班级是“两张皮”。现在两位老师共同授课,英语老师创设外贸情景,专业老师介绍扎染流程,每个环节都有英文讲解。两节课扩展到三节课,英语短视频顺利完成。
跨班教学解决了单一教师参与教学时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多位教学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实践项目。每个创新团队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这样的课程。
进入跨境,企业出现。为了培养新型工种的“大数据标注员”,绍兴职教中心创新团队不仅设计了国内第一本专题教材,还将企业骨干作为课堂标准配备。在校园高仿真实训工厂里,专业课老师讲理论,业务骨干讲实践,学生边做边学。当我来到公司实习时,公司的骨干变成了领导。专业课和文化课的老师全程陪伴,并邀请大学教授进行课堂观摩。一个学生有四个硕士。
嵌入常规课程、跨课程拓展课程、跨界现代学徒制,构成了集企业实际生产、不同专业教学、学生综合培养于一体的系统化复合式教学。据悉,绍兴市已形成典型课程范例2.4万多门,推出近百门在线同步课程,在全国举办观摩课200多门。
如何评价——
从“三好生”到“三工匠生”
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优势是什么以及如何评价?国内尚无现成标准,绍兴正尝试推出“本土粮票”。
“在普通高中提及‘三好生’显然不合适。我们从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江’字出发,从去年开始评选全市‘三好生’ ”。教育部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戴志敏说。
“三工匠”分为工艺、工艺、工艺。在“五育并举”的基本逻辑框架内,每个“工匠”都有自己的侧重点。
匠心彰显人文底蕴。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开设一定比例的文化拓展课程,学生必须完成相应的学分。同时,学生参加文化课比赛相当于技能比赛,可以获得额外学分。
工匠精神注重学生的专业跨界能力。绍兴市每年组织师生进行创意作品评比。除了考验扎实的技术功底外,还要考核作品的创新内容。学生不仅要有书面的设计文案,还要用精彩的语言来介绍。各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也参考此类评价。
工匠强调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学生要参与社会实践,运用专业技能为公众提供服务。比如,过去,学生为敬老院送去爱心,学生帮助老人洗衣服、洗脚、整理随身物品;现在已经扩展到学机电修电子设备的人,学做饭做一桌子菜的人,学缝纫做手机包的人。
“三工匠生”评价采用试听的方式,根据比对对每位学生打分,选出班上的尖子生,逐级上报市里进行评价。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学生卞晨雪在专业课、文化课上名列前茅。他还带领学校的创新团队设计了一款廉价的多功能折叠头盔,并成功申请了专利。他在工艺和工艺上获得了高分,被评为绍兴市首批“三名工匠学生”之一。
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肖立生告诉记者,“三工匠生”评价仍在完善中,尚未取代原有制度。 “但这是一个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提供参考的指导方针。”
用户评论
看了这个标题,感觉绍兴真是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啊!跨界融合的教育模式太有必要了,希望真的能打破那些壁垒,让更多学生受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改革听起来好高大上,但不知道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如何。希望不是纸上谈兵,真正能让职业教育更上一层楼。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一直觉得职业教育太单一,这次看到绍兴的做法,真心觉得有盼头。希望全国都能学习这种模式,让教育更均衡。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单一学校、专业、学科的师资壁垒确实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绍兴的做法值得点赞!期待看到更多学校的跟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跨界融合的教育改革,听起来挺新鲜的,希望绍兴能成功,然后推广到全国,让更多学生受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自己读书时的专业局限,如果能打破这些壁垒,对学生的成长真是太好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职业教育一直被忽视,这次看到绍兴的改革,感觉职业教育终于要迎来春天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跨界融合的教育改革,太有必要了。希望绍兴能成功,然后带动更多地区跟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中的“突破”二字用得太好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教育改革方向。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绍兴的做法让我看到了职业教育的新希望,期待它能改变更多学生的命运。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跨界融合的教育改革,听起来好有前途,希望绍兴能带个好头。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改革太及时了,希望绍兴能成功,然后全国都能推广这种模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职业教育的发展太重要了,绍兴的改革让我看到了希望,希望全国都能学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中的“师资壁垒”两个字让我印象深刻,这正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所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绍兴的职业教育改革,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未来,希望它能成为全国教育的典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改革太有必要了,希望绍兴能成功,然后带动更多地区改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改革,绍兴的做法值得肯定,希望全国都能学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跨界融合的教育改革,听起来好有前途,希望绍兴能成功,然后引领全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