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老师!向米泉一中“邵晓林校长”致敬! (如果你是米泉一中的话,应该去看看)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14 20:58:49人气:


邵晓林,原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原米泉一中)校长,1976年大学毕业后到米泉一中任教,历任班主任、副校长、校长直到2009年退休。

邵晓琳始终对教育事业充满忠诚和热情。他不想离开他的学生或他的教育职位,并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在政府的职务。他话不多,但对学生有说不完的话,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当他担任校长时,他以身作则,长期坚持接任工作。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教导新分配的教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学骨干。邵晓林爱学生如子女,爱学校如家。他视校园为家,视学生为自己的家。他每个月的工资除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外,还用来买饭票、支付医疗费、为学生购买教育费。资料显示,他带领学校教职员工将一所设施落后、师资匮乏、条件差的学校建设成为新疆自治区教育设施齐全、教育质量优良、环境优美的示范性高中。

无悔人生——

有这样一位校长

新疆 韩群英

向邵小林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忠诚教育、尽心尽力、甘当梯子、默默奉献的优秀师德;学习他敬业、一丝不苟、治学严谨、追求卓越的精神。优秀的教师能力;学习他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孜孜不倦地教导他人、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的优秀教师行为……

邵晓林,1947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新疆大学历史系,同年在米泉第一中学任教,1985年起担任校长。

邵晓林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同事敬佩、家长称赞、社会各界广泛尊重和赞誉的人。他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从他身上能感受到的是他博大的气概和尊严,是他的正直无私的品格,是他全心全意奉献的敬业精神。

1998年9月8日昌吉回族自治州教育局党委下发的《关于在全州教育系统开展向邵小林同志学习的决定的通知》号指出:我们向邵小林同志学习,要学习他对祖国的热爱、对教育的忠诚、奉献、甘于奉献为他人做梯子,默默奉献。优秀的师德师风;学习他钻研业务、一丝不苟、治学严谨、追求卓越的卓越教学能力;学习他爱学生如自己孩子,孜孜不倦教导他人,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的优秀教学行为……

关于他,荣誉有很多很多:香港伯灵顿教育基金会“儒子牛金球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班主任;国家级特级教师;自治州拔尖人才;自治区诚信建设先进个人;自治区“十佳”校长;全国先进校长等荣誉无数……

他个子不高,留着短平头,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的眼镜。镜片后的双眸透露着他独特的智慧和决心……

三十年来,在师生的记忆中:蓝色的衣服和球鞋是他一年四季永恒的外在形象。 —— 一套深蓝色衣服和深蓝色裤子。几年过去了,颜色已经褪了,脚上一直都是运动鞋或者布鞋,没有什么比这更奢华的了……

他就是人人皆知、人人称颂的“奇人”邵晓琳。

时任米泉市教育局副局长孙正民说:“邵晓林话不多,也没有脾气,但他很有凝聚力,这种力量来自于他自己的行动。”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所做的事情却极其不平凡。

他的事迹,点点滴滴,还有他被人称赞的事迹,都如诗一般动人……

“如果人生能够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59岁的他仍然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没有家。他把校园视为自己永远的“家”。

1978年起,邵晓林担任高中一年级班主任。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他不仅精通历史,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他能够随时解答学生各科的疑问,被师生尊称为“万科老师”。

1980年,米泉一中26人考入高校,他的班就占24人; 1984年,三个毕业班86人考入大学,他班就占48人。是他一举摆脱了米泉一中低录取率的困境;是他开创了米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从班主任到校长,他从来没有离开过学生,与他们同吃同住。清晨,他带领学生跑步、晨练;课间,他带领学生做广播练习;课后,他辅导学生作业,与学生交谈,或者带领学生打篮球、踢足球、翻转双杠……

他孤身一人,没有“家”。他把学校当作自己真正的家。他很了解这个家,他像珍宝一样珍惜它,无微不至地爱护它,爱护它。

每天晚上他都会巡视校园,清点寄宿学生,检查教学楼、宿舍的门窗……学生半夜有事,他随叫随到。以前交通不方便时,他亲自用自行车、手推车送学生去医院。他支付了学生们的医疗费和治疗费……

晚上自习时,为了准确回答一民族学生问的一句话,他冒着大雨查资料,告诉他正确的解释;

假期里,他一边当老师,一边当厨师。饭烧焦了,他吃的是锅巴;饭烧焦了,他吃的是锅巴。米不够了,他就忍饥挨饿,让学生吃饭。那年高考,他为生病的考生做了一日三餐,连续三天送到她手里。她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天气突然变冷,他只穿了几件衣服,却把自己的两件棉衣送给了两个学生……

在学校条件不好的那些年,他亲自为学生宿舍搭建炉灶;他每天早上起床,生起旺火,取出骨灰。

当时校园封闭设施并不完善。有一年,一伙歹徒半夜潜入校园,对女生宿舍门窗进行强奸骚扰。邵校长带着几个人在严寒中一夜又一夜地躲在校园里,直到抓住了那几个歹徒;

1994年,一名残疾男孩考了557分,但没有学校愿意录取他。邵校长自费租车,带他到乌鲁木齐找招生办、残联、媒体……《新疆日报》 注销《周建军何时能圆大学梦》,让学生以身份入读大学他希望如此。为了这个孩子上大学,他花了一千多……

军训场上,烈日当空,邵校长始终没有离开过操场。他满头大汗,却忙着给学生们倒茶、倒水、洗脸。他担心孩子们会中暑。当学生们在场上射击时,他早早地到达射击场,挖好掩体,然后就跑。我忙着给学生汇报、粘贴目标,每天都尘土飞扬、疲惫不堪。负责训练的教官非常感动:作为校长,可以陪学生们进行军训,不畏艰辛,不畏尊严,不畏疲劳……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他有说不完的话要和他的学生谈论。在宿舍里、在办公室里、在操场上、在树荫下,你经常可以看到他与同学们亲切交谈……

邵校长的笔记本上记录着数千名学生的状况,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刘向成老师感慨地说:“他对学校每个班级的情况都很了解,邵校长知道一些班主任不知道的事情,他可以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填写志愿者表格……”

邵校长善于与学生真诚沟通。他理解学生的一言一行。他能及时发现谁有情绪、谁有思想包袱,有针对性、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常对学生说:“一个人没有远大的理想,就是一个道德不完整的人,就像一艘失去航向的船,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一个没有道德理想的人,就像一个没有道德理想的人。”迷失方向的船,没有翅膀的鸟,是一个心碎的人;一个不热爱祖国的人,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叛逆孩子。”经过与邵校长的几次谈心,那些没有抱负的学生有了奋斗的目标;那些自暴自弃的同学们都受到了邵校长的鼓励和启发。有努力工作的勇气。

小东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学习不认真,不求进步。在邵校长的帮助和鼓励下,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他写信给邵校长:“您教会了我如何生活和生活。”怎么活……我也想当一名教育家,成为中国的马卡连科……”

他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视他们为自己的学生。他为无数学生买过饭票;他为无数学生支付了医疗费;他为无数学生购买了学习资料……

建校初期,教学设施简陋,教学环境艰苦。为了改善学校条件,邵校长积极筹集资金,联系工程队,准备方案,制定方案。工程开工后,他每天早出晚归,监督施工质量。他甚至和施工队成员一起工作;在教学楼安装测试台,在运动场安装篮球架。他自己设计测量、吊板、搭架、划线、吊运、安装……

为了创建文明花园式学校,邵校长亲自带领师生植树、种草、种花……如今,教学楼、宿舍、住宅楼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到处树影婆娑,花草悦目。没有花园比花园更好。

锅炉坏了,邵校长连夜陪着他修,递给他工具,装螺丝。年初,锅炉炉排被烧坏。邵校长担心天瀚的老师和学生会被冻住。锅炉一旦停运,会造成一系列不良后果。他跳进热得难以忍受的炉子里,亲自更换了炉排,保证了当晚的供暖。当下水道堵塞时,他带领手下用镐挖地,亲手将管道卸下,将淤泥和水排出……

以前,他冬天常常做炉子取暖。每年春天,灰渣堆积成山。他带领师生们装矿渣,弄脏了他的鼻子和脸。有时,他是唯一在那里工作的人.

在没有水厕所之前,邵校长总是带头用扫把和铲子打扫厕所,清除粪便。冬天,他用镐砍东西的时候,冰冻的粪便溅满了他的全身和脸上……

当厕所被堵时,邵校长亲自清理赃物。有一次,他从下午工作到凌晨……

他考上了大学,却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退学的前景……看到他眼中的焦急,邵校长多次联系所在单位和公司。经过多方努力,学校筹集了6800元,为小宗解决了问题。学费;鑫鑫集团为学生峰辉筹集1万元……两个孩子顺利考入大学。

三十年来,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岁月完全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这样说道:“如果人生能够重新选择,我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他对教育的热爱胜过一切。

学生们尊敬他、热爱他、崇拜他,因为他们不仅得到了他无私的关怀和帮助,而且也获得了勇往直前的力量。他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源于他对学生热情而真挚的爱。

韩志平老师说:“邵校长朴实正直,从不炫耀自己,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的亲和力在于他的人格魅力。”

“没有学生,我就不是校长。学生是我的生命线,我怎么能离开他们呢?”

有人说,名利是一块试金石,对人有着强大的、难以抗拒的诱惑。而邵校长则用实际行动做到了:遇到金钱,他就走开;遇到荣誉,他就回避;即使他有权力,他也放下走开……

他拒绝了1978年、1979年连续两次加薪和上级决定的一级工资奖励;

1982年昌吉州教育“双先锋”表彰大会、1985年全国模范班主任表彰大会上,无一人获奖……上级给他开出了两级工资和500元奖金现金,但他礼貌地拒绝了;

1987年,他将“高等教育”的头衔让给了其他教师;同年,昌吉州教育局组织一批优秀教师赴内地度假,点名邵校长前往,但他仍安排其他教师前往……

1980年,考上大学的父母集资给他买了一台电视机,他却心急如焚,连夜不眠地说服他们。 1984年,学生家长想筹集资金送孩子上大学,想送礼物给他们,但他多次努力取消他们的礼物。想法。

1996年、1997年,他将上级授予的“双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奖金分别送给一名特困学生和一名住院的受伤学生……

1997年12月,荣获香港伯灵顿教育基金会第三届“如子牛金球奖”,并应邀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但他觉得年底的工作比去北京领奖更重要,所以没有去。基金会把奖金发给了一中,钱已经到了学校的账户上……

1983年,新华社记者专程从北京到米泉一中采访邵晓林,但他回避见面;

多年来,新疆各大报刊记者都想写有关他的报道,但他都拒绝了。新疆《回族文学》记者终于找到了他,但他始终没有提及自己。他相信这个成绩是全校尤其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电视台一直打算拍摄一部关于邵校长的专题片,但他总是拒绝出现在记者或镜头前。之后,拍摄计划多次被搁置。

多年前,上级部门决定提拔他担任分管教育的副市长,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没有学生,我就不会当校长。学生是我的生命线,我怎么能离开他们呢?”

教书育人三十年,他渐渐老去:从一个精力充沛、胸怀大志、气血充沛的青年,到额头皱纹、白发缕缕、突然微微驼背的背影……想起自己付出的巨大努力为了学校,他忙碌的身影,为小事而奔波,他的脚步永不停息,他没有时间照顾自己,也不求任何东西。 —— 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酸酸的情绪和崇敬之情。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他为了永恒伟大而崇高的教书育人事业,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邵晓琳的名字和事迹不胫而走,被人们传颂。

他所做的一切;他简单、真实、感人的细节会让人不禁浮想联翩。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格,是如此的简单和微妙,但却清晰而真实地让我们感受到平凡与伟大的交融与联系……

“办学靠什么?没有好老师就办不成学校。”

民族振兴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希望在教师。

邵校长常说:“办学靠什么?没有好老师,就办不成学校。”担任校长期间,他长期坚持当代课老师,奋战在教学第一线。

他做事干净利落,毫不拖沓。在学校的会议上,他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废话。他把一、二、三的工作任务安排好后就散会了……以他性格坚定而鲜明的性格,有时难免有些独断专行。或许正是这种独断专行,才让他敢于敢为敢为。在坚持原则面前没有任何含糊和犹豫。

在用人上,他不重文凭而重水平,不重资格轻能力。相反,他把有能力的年轻教师放在第一线,压上重任,促提高。对于新分配的教师,他一步一步地教导、帮助、指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教学骨干。

张传新老师对此深有感触:邵校长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如果有愿意调动的老师,他一定会去茅草屋参观,邀请他来一中试教。然后大家再进行评审,有一定教学水平的就录取。否则,无论多么有信誉的人介绍或谈论它,都是行不通的!

物理老师徐洪浩永远不会忘记:邵校长半夜坐班车到石河子总厂与厂领导商量转学事宜,半夜亲自接他去一中;

教务处副处长王宝政永远不会忘记邵校长冒着风雨去火车站接他,亲自拎着行李,大步走在他前面的那一天;

英语老师白艳玲永远不会忘记:当她因夫妻分离而苦恼、即将转学时,是邵校长帮她解决了后顾之忧,让她安定下来教书。她说:“原本离家近、工资高的学校同意我转学,但我以为校长对生活没有要求,所以就没有离开。”

他为所有接受的老师办理了转学手续。他帮助他们搬家、卸货;他为他们走遍各地,联系多方,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夫妻分居、子女就业、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甚至还为他们写就业材料……

2003年5月,韩志平老师永远不会忘记:当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而他却苦于支付手术费,病倒在乌鲁木齐医学院病床上时,是邵校长接手了他的救治工作。相关通知。材料多次到教育局寻求相关部门协助;校长为他贷款了4万元手术费,他有救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

对于学生来说,他是一位慈父;对于老师来说,他是一位长兄。任何老师有困难,他一定会帮忙;如果哪位老师有困难,他一定会来帮忙。有红白喜事,他不知疲倦地奔波;有红白喜事,他不知疲倦地奔走;当有紧急危险的疾病时,他四处奔走,竭尽全力……他只是想让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不分心,不担心任何事情。会担心。

每每提起这些,老师们都感慨万千。他们真诚地说:“当我们面临一些困难,有一些抱怨和想法时,但只要看到——校长我们的邵校长,他对生活没有要求。他一心一意教学,一心为学生,一心为学生。一切。”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困难和抱怨会让我们感到内疚。任何想法都会成为做好工作的动力。”

“我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他总是有做不完的工作。为了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教师的待遇状况,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生活和环境,邵校长东奔西走,上上下下,但出差却从未报销费用,他也没有报销过一次医疗费,但从来没有。

学校原来的老式小型面包车已经被转卖成了几千块钱买的“三鹿”,现在这辆桑塔纳是送车人送给学校的,因为他不忍心看到邵校长太辛苦,太累了。不过,他从未将其用于私人事务。

就算是为了工作,只要不离开米泉,他也会用自己的两条腿来回走……

过去,他是在一年半后才回乌鲁木齐看望父母。 1996年父亲去世后,他担心母亲会孤独,所以他会每隔一两周回家看望她一次。所有行程均乘坐巴士。有人建议用公司的车来接生,他却淡淡地说:“车是学校的公共财产,我无权私用。”

他和学生吃同样的饭菜,但每顿饭他要求比学生多付几毛钱……

上级来视察工作时,学校没有订座,也没有设宴。所有餐食均在学校食堂安排,并支付合理的餐费。如果食堂关门了,他在外面吃饭,他就坚持自己付账。

根据规定,该校教职工子女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他的侄子只差几个点,完全可以享受付款优惠。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六千块钱的费用并没有折扣,虽然他知道大哥已经下岗了,经济也不宽裕……

这是他告诫自己和其他领导人的:“作为领导者,一定要公平,不能谋取私利。”

他拒绝参加任何宴会。有的老师真想请他吃一顿饭,以表达谢意。他坚决拒绝,并表示:“不用客气,我可以为大家做点事,这只是兄弟间情谊的表现。”

没有人敢给邵校长送礼物,因为这样做是对他品格的玷污和亵渎。

在贪婪腐败、滥用职权依然存在的现实生活中,邵校长是公正无私的。

记住老师!向米泉一中“邵晓林校长”致敬! (如果你是米泉一中的话,应该去看看)

一个简单的卷筒和一套不再轻易褪色的换洗衣服,就是他二十多年来的财产。

一件破了比手掌还大的破洞的旧棉衣,他不忍心扔掉。他把它交给了司机,并让司机的妻子帮他补好。然而,学校购买电教设备时,他却悄悄预付了数千块钱。袁……这就是邵晓琳对人生追求的鲜明对比。

米泉人认识他,从心底尊敬他;在米泉人眼中:他完美无缺、正直、正直、开放、无私。

学校一栋栋住宅楼,还有单间宿舍。学校多次研究,决定给邵校长分配一套房子,但他却一再拒绝。他说:“我一个人管理很容易。你可以住在任何地方,我们和其他老师分享吧。”

1988年,徐文中老师回忆道:“那一年,我和校长住在一起,他总是很忙,从不午睡,晚上很晚才回来,一大早就起床带领全班同学。”学生晨跑……有时他一个人吃冷馒头,一杯茶就是一顿饭,有时我直接喝水龙头里的凉水……”

1996年,他住在体育器材室。堆放运动器材的房间里有一张双层床和一排桌子。上下床是给两位新老师睡的,我睡在桌子上。两位老师感慨地说:“邵校长每天半夜才回来,一半被子铺在桌子上,一半盖在身上……一大早就出去和学生们到操场上活动。 ”

他意识到自己可以一个人住在任何地方,所以他到处搬家。 20多年来,他住在杂乱拥挤的仓库和设备间;闲置和废弃的教室;危房;甚至在厕所里.

当学校90%以上的老师都搬进楼房,包括教学楼和宿舍,条件有所改善时,他仍然住在四人学生宿舍,这是学校最后一间平房宿舍。和这些学生一起生活,他感到安心、满足。

《新疆经济报》的记者问他:“你是校长,住得并不比其他老师好,至少得有个固定的住处吧?”

当时邵校长只回答:“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直到2000年,他才终于安顿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沙发、一台电视、一台电脑和几本他喜欢看的历史书……

“道德、智力、体质缺一不可,缺了其中任何一个,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没有强健的身体,一个人无论学多少知识,将来也无法运用。” ”。

从班主任到校长,他不仅十分重视教学质量,而且十分重视体育活动。他对学生们说:“品德、智力、体质缺一不可,缺了其中任何一项,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无论学多少知识,都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他以后就无法使用了。”

三十年来,春夏秋冬,他从未间断过带领学生晨跑、做广播操;课后,他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冬季长跑训练,他和学生一起跑步;在体育比赛中,他将哨子挂在胸前担任裁判;在篮球场上,他是最活跃的篮球运动员……从他上课到现在,每年的体育标准测试,他都是昌吉州第一名。头。每次参加区、州的体育赛事,我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 1992年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荣誉。学校建有篮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足球、田径等运动队,学生参加率达90%以上。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盛大的登山活动。邵校长认为,登山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开阔人的视野和心胸。说到登山,他总是像年轻人一样意气风发、充满激情。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每年东山之行,他都穿着深蓝色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带领学生们大步流星,勇往直前。他总是先到达高山之巅……登上高处,眺望远方,清凉的景色,风吹在脸上,他心里感受到“海纳百川”的豪情。立壁千尺,无欲则刚”,感受到了明代于谦“清风拂袖向天”的洒脱与洒脱。以免说太多”.

他的心随着他视为儿子的学生们的欢呼声而起伏。从高处看去,那种“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的激昂感悟,让他豪迈又从容。在那样的境遇中,人们可以清晰地用心感受到他的沧桑,他那不为名声和名声所影响的坦荡的灵魂和坚强的骨骼,以及他不变的痴情。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步入老年。绿色浓密的黑发与白发混杂在一起;挺拔不屈的脊背,因过度的呵护和劳累,被岁月压弯了……三十年来,他把一生奉献给了米泉一中。智慧,所有的能量,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爱的深度。

在学生眼中,他是慈爱的父亲、温暖的阳光;在老师们心中,他是哥哥,是坚实的臂膀;他是一个榜样,高尚无私,令人敬佩;在米泉人眼中,他永远是不屈的脊梁、牢不可破的脊梁;在教育界,他的故事、他的行动,都是一首首可被传唱不已的赞歌。

“当我退休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母亲的愿望。”

一个七尺高的男人,他有他的激情,也有他的忧郁。他对父母邵校长感到愧疚和不安。 1996年父亲的去世对于这位钢铁般的男人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心痛。为了做好工作,让学校更加繁荣,他这个儿子却很少尽孝心。

父亲去世前一年半,有一天晚上,他会坐公交车去乌鲁木齐看望父母,天亮之前就匆匆离开。三十年来,寒暑假他从来没有给自己休息过一天。

父亲的突然离开,让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必须每周或每隔一个周末抽出一个晚上去看望母亲。我早早的处理好学校事务,坐末班车回家,第二天一早就赶回来了……

看到母亲慈爱的老脸,儿子的心颤抖了。虽然母亲不再过多询问他的私事,但她探寻的目光却让他心生愧疚,他总是安慰他。妈妈:妈妈,别担心,我很好。学校也不错。总有一天,我一定会把儿媳妇带回来给你……

母亲的眼里涌出泪水,她用枯萎的双手摸着儿子不再年轻的脸……转眼间,几十年就过去了。

听了儿子多次的承诺,母亲现在能理解儿子的心情了。她理解她的儿子,那个凡事都想做到最好的儿子,那个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学校和更多孩子的儿子……她希望他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

她相信她的儿子。因为我的儿子一直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

“当我退休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妈妈的心愿。”爱是深沉而真实的。

他把个人问题推迟到退休后才解决。

“人活着只是为了做某事,而不是为了做任何事……”

三十年来,米泉一中的入学率一直位居区、州前列。每年向全国各大高校输送德才兼备的大学生数百名……2000年以来,米泉一中已向各高校输送合格大学生7025名,其中6所清华大学录取6人,北大录取6人,重点本科生2554人,录取率由80%提高到92%;各年级学生在昌吉市、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各类竞赛中均名列前茅。

2001年,米泉市第一中学被自治区命名为“示范性高中”,2002年被国家命名为“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工程实验基地。

学校多次荣获市、州、区、国家各级奖项:市教育系统党建双目标先进集体、“五好党支部”、“五好广播电台”、共青团双标先进集体、“教育系统党建“工作示范点”、绿化“先进单位”;昌吉州“模范工会”、“五一”红旗团支部、“巾帼文明示范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区级示范学校”、“区级”被列为“全国基础教育考试示范考点”、“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先进学校和实验基地、市重点课程中心课题组被确定为“语文教学立体目标制定与实施”实验基地,荣获“全国教育网站系统示范单位”称号.

“成绩是学校领导和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就角色而言,我只是一条松土的蚯蚓。”他把自己比作一条松动土壤的“蚯蚓”。

这个成绩让邵校长很高兴,也让他憧憬米泉一中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设一座风格独特、可容纳2000人的闽汉食堂取得了成绩……今后,我们将扩建教学楼,增加和完善校园绿地;建造现代化、宏伟的体育馆和游泳池;新建标准塑料田径场;新建宿舍一座可容纳1000人的演讲厅……2010年前进入“国家示范高中”……

他就是这样,他的心里永远都是学校和学生;他为别人想得太多,做的太多,却不为自己。

有人说他傻,不知道什么是享受、什么是权利?甚至有人说他活得太可怜,活得太累,活得太认真……

是的,邵校长一生都是穷的。三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同样简单的衣服和简单的家具……他不抽烟,不喝酒;他从来没有为自己谋取过半点个人利益的算计……他一心教书育人。他总是吃苦,却从不考虑享受……

但正是他,把米泉一中建成了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设施齐全、教学质量高、校园环境优美的全国名校。

他是这样说的:“人活着只是为了做事,而不是为了做事……随心所欲,就会让世界、潮流、党风乱了……”

就是这样一个人,朴实无华的外表,却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和内涵。就是这样一个人,三十年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地为全校师生不懈努力。忙忙碌碌,无怨无悔,不求任何东西,没有一丝一毫的贪婪。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啊!

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没有自私),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脱离庸俗趣味的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记住老师——邵晓琳

1>

清风之美

他,个头不高,一头剃得很短的小平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流露出他特有的睿智和坚定…… 三十年来,在师生们的记忆里:一年四季,蓝衣服和球鞋是他永远不变的外在形象——一身深蓝色衣装、深蓝色裤子,几经年月,色泽黯淡,脚上始终是球鞋或布鞋,再无奢华… 时任米泉教育局副局长孙政敏说:“邵小林话不多,没有什么脾气,但很有凝聚力,这股力量来自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做出的却是极不平凡的业绩。 他的所作所为、点点滴滴和被人称道的事迹如诗般打动人心…… 1978年始,邵小林担任高一班主任,为了更好的辅导学生,他不仅精通历史学,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如饥似渴的钻研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等学科知识,做到随时能够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科疑难,被师生们尊称为“全科教师”。 1980年,米泉一中考取高等学校26人,他的班占24人;1984年,三个毕业班86人考上大学,他的班占48人。从班主任到校长,他从没有离开过他的学生,与他们同吃同住。清晨,他领着学生晨跑、做早操;课间带学生做广播操;课外,他给学生辅导功课,找学生谈心或领着学生打篮球、踢足球、翻双杠…… 他孑然一身,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他对这个家了如指掌,他对这个家珍爱若至宝,百般呵护,悉心照管。 1994年,一残疾男生考了557分却无一所院校愿意录取。邵校长自己掏钱租车带着他到乌市找招办、残联和媒体……《新疆日报》登出了《周建军何时能圆大学梦》,使该生如愿走进大学的校门。为了这个孩子能上大学,他花费了一千多…… 在邵校长的记事本上,记录着数千名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情况。刘向承老师感慨地说:“学校每个班的情况他都十分了解。有些班主任不知道的情况邵校长都知道。他可以帮助毕业班的学生填志愿表……” 有人说,名利是试金石,对人有着强大的难以抗拒的诱惑力。而邵校长以他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遇到金钱绕着走,碰到荣誉躲着走,虽有权柄放下走…… 1978年、1979年连续两年的调资及上级决定的奖励一级工资,他拒绝了; 1982年,昌吉州教育“双先”表彰大会,1985年,全国模范班主任表彰大会,颁奖时却没有领奖之人……上级做出奖他两级工资,500元现金,他全部婉言拒绝; 1987年,他把“高教”职称让给了别的老师;同年,昌吉州教育局组织一批优秀教师到内地参观度假,指名要邵校长去,可他还是安排了其他老师去…… 1980年考上大学的家长集资买电视送他,他急得觉也不睡连夜说服;1 984年,又有学生家长为孩子考上大学想集资礼谢,他反复地做工作,打消了他们馈赠的念头。 1996年、1997年,上级奖励给他的“双目标”管理先进个人奖金,他分别给了一名特困生和一位受伤住院的学生…… 1997年12月,他荣获了香港柏林顿教育基金会第三届“孺子牛金球奖”,被邀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颁奖仪式,但他觉得年底工作比去北京领奖重要,他没有去。基金会将奖金寄到一中,而这笔钱一直挂在学校的帐上…… 1983年,一位新华社的记者专程从北京来米泉一中采访邵小林,他避而不见; 这些年来,新疆各大报刊的记者都很想写关于他的报告文学,他都拒绝了。新疆《回族文学》的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他,他绝口不提自己,他认为成绩是学校上下,特别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电视台一直计划拍摄一部关于邵校长的专题片,可他始终不肯在记者、摄像机前露面,拍摄计划一再搁浅。 好多年前上级部门决定提拔他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他婉言谢绝。他说:“没有学生就没有我校长,学生是我的生命线,我怎么能离开他们呢?”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他为着教书育人这永恒的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人的品格,那如此简朴、细微之处却分明真切地让我们感受着平凡与伟大的交融和贯通…… 先生虽逝而精神长留 谨以此纪念之

用户评论

挽手余生ら

邵校长真的是一位令人敬佩的教育家,他不仅是我们的校长,更是我们的人生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智慧和爱心,感谢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如此美好的学习环境。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山暮雪

邵晓林校长,您是我们米泉一中的骄傲!记得有一次我遇到困难,是您给了我最大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谢谢您,邵校长!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真心为邵校长点赞!他在我们学校的改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我们的校园焕然一新。希望邵校长能继续为我们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个人

邵校长,您辛苦了!每次看到您在校园里辛勤工作,我们都深感敬佩。希望您能保重身体,继续带领我们走向辉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無極卍盜

向邵晓林校长致敬!他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他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业,更关心我们的成长。感谢邵校长,您是我们的榜样。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心叵测i

邵校长,您是我们心中的英雄!记得那次您亲自为我们解答疑惑,让我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感谢您的付出,我们会更加努力学习的。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Edinburgh°南空

邵晓林校长,您的教育方式真的很独特,让我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知识。希望您能一直这样带领我们,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为爱放弃

听说邵校长即将离开我们,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感谢您在我们学校的日子,您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邵校长,您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在学校里,您总是用您的热情和耐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烟消云散

邵晓林校长,您的教育理念真的很前卫,让我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感谢您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笙南吟

邵校长,您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记得那次我犯了错误,是您没有放弃我,而是给了我改正的机会。感谢您的包容和理解。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雨优美回忆

邵校长,您是我们的守护者!在学校里,您总是关注我们的安全,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感谢您的关爱,我们会更加珍惜这份情谊。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拗旧人

邵晓林校长,您的教育方法让我受益终身。每次听您讲课,都让我对知识充满了渴望。感谢您的付出,我会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执笔画眉

邵校长,您是我们学校的灵魂人物!您的离去,让我们感到无比失落。但我们会永远记住您,感谢您为我们付出的一切。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陌颜幽梦

邵晓林校长,您的教育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虽然您离开了,但您的教诲将伴随着我们成长,谢谢您,邵校长!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邵校长,您的离去让我们感到惋惜,但您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无人能替。我们会永远怀念您,邵校长,您是我们的骄傲。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婞褔vīp

邵晓林校长,您是我们的精神领袖!您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感悟人生。感谢您,邵校长,我们会记住您的教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邵校长,您的离去让我们感到痛心,但您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无人能及。我们会永远怀念您,邵校长,您的付出我们将铭记于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