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技能甘肃”世行职业教育项目精彩答卷,推动甘肃职业教育不断探索新模式、实现新突破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12 01:57:23人气:
因为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以下简称“世界银行项目”)的实施,更多的学生成为了具有技术技能的实用人才,在青春的轨道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2017年实施世行项目以来,我省成功探索了适合甘肃省和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和实施取得新突破。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中高等教育一体化、校企合作、教师能力提升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甘肃经验”。用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动笔触,世行项目的答卷上写下了精彩的答案。
兰州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大学(兰州新区校区)
世行项目为甘肃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实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培养了大批技术实用型人才,缩短了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但由于人才短缺、地理位置偏远等因素,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定位不够准确、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师资队伍滞后、专业设置不合理、职业教育不完善等。系统。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等诸多问题,职业教育发展不能完全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
如何突破瓶颈制约,推动职业教育进入转型升级发展新阶段,成为甘肃职业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你就应该做非凡的事情。
经过积极努力、精心准备,2017年,世界银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签约实施。至此,甘肃职业教育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动能。
世界银行项目在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现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现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所学校实施)、兰州文理学院。
在世界银行项目实施过程中,围绕推动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学校改革创新等目标任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师资培训、教学改革、学院管理等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引进国际先进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和经验,提高项目学校的教学质量和针对性,推动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兰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改革激发新活力
李永霞,世界银行项目培养的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种子”教师。在她的中文课上,学生们六人一组围坐在课桌旁。除了阅读之外,他们还积极演示、互相评价、与老师讨论。学生们热情高涨,班级充满活力。
“以前备课时我们用‘教学目标’,现在我们锚定‘学习目标’。用词的变化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李永霞所说的理念来源于世界银行职业教育项目中教授的主动教学方法。
这只是世行项目推动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案例。
改革意味着挑战和超越传统模式。世界银行项目的重点是推动基于专业能力需求而非传统课程模式或机构资源的课程建设,基于能力提升而非知识记忆和积累的学生评估,以及学生学习作为主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积累。被动灌输。正是这些理念和采取的改革措施,对加强四职院校内涵建设、推进高职院校“三育人改革”发挥了关键作用。
通过系统的课程改革,四所学校成功引入并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改革体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课程改革规范。剑桥集团支持的8个专业作为试点并成功推广为其他专业,大大加快了四所学校的课程改革进程。
在世界银行项目支持下,项目学校与剑桥集团合作开展主动教学方法培训,共有600名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教学方式的推广,将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项目学校,给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将教师从“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了整体教学水平,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毕业生的素质。适应性和竞争力。
世行项目实施后,世行贷款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项目办”)成立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等院校专家组成的“技能开发团队” 、合作企业技术人员、高等院校骨干教师。 “委员会”推动模块化能力本位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制修订课程标准1674项、人才培养计划209项,开发能力本位教材127门、网络课程394门。四所项目学校获得国内外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18326人,企业聘任教师10236人。
甘肃健康职业学院(新区校区)
校企合作打造四链融合新业态
产教融合是世行项目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这也是该项目实现突破的难点和关键点。
世行项目实施以来,我省面对产教融合诸多难题,创新思路,坚持系统性思维,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产教融合社区体系设计,融合世界银行项目与产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等问题。
世行项目实施过程中,省项目办成立了由西北师范大学等机构专家、合作企业技术人员、高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技能发展工作委员会”,对各项目机构进行指导改革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解决企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机制,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新业态,打通“最后一公里”。校企合作的“一公里”,为学生搭建了实习与就业之间的一座桥梁。
把企业带进学校,把教室搬进车间。
项目学校突破传统办学模式,引进先进实训设备,创新实训教室,建立实训基地,建设智能工厂,建设工业学院,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创建名师工作室,开设订单班,推行现代学徒制。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全面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增强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是项目实施的一大亮点。与以往的阶班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学校与企业共同牵头人才培养,建立标准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计划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通过现代学徒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对接。终身学习对接,人才培养更有质量、更有针对性,为学生实现“毕业即就业”铺平道路。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采取勤工俭学、兼职勤工助学的形式。实习教学依托校企共建基地开展。采用公司内对学徒进行业务培训和公司师傅带领学徒进行实际操作两种形式,真正实现了“干中学”。实行现代学徒制以来,学院秉承“入学招工、入学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理念,让学生具备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目前,学院已建立实习实训基地69个,合作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20家增加到2022年的178家。
同样,现代学徒制也在兰州文理学院“开花结果”。学校与陕西省戏曲研究所、甘肃琴剧院、金昌琴剧院、兰州秦腔艺术剧院等知名院团建立合作关系,并邀请6位行业名师、演员来校任教,开展出“绝活传承”。学校还推广“以演促教、演教结合”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加“文化义演”、“敦煌文博会”、“优雅艺术进校园”、“文艺汇演”等活动的表演。 “武威文化旅游节”。现代学徒制为学校带来了丰硕的教育成果:8名学生荣获“全国歌剧小梅花金奖”; 3名学生考入美国、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数十名学生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歌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等重点艺术院校。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天水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与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找到了校企合作的新途径。学校与甘肃中升奥华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奥迪学院”,与天水鲁石鲁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成立“66创意产业学院”,依托“奥迪“学院”打造全省首个实训产教融合的汽车实训基地,探索出“厂前校后”的教育模式。同时,学校紧扣产业发展趋势,率先组建了甘肃省机电职教集团等4个职业教育集团,实现了智能化水平高、市场强的专业链条。全省装备制造产业链适应性强、集约化。类型化对接推动全省机电专业“手指握成拳头”,优势明显。数据显示,2016年,学校合作企业数量仅为26家。自实施世行项目以来,合作企业数量已增至373家。
通过世行项目的实施,四所项目学校校企合作企业总数从178个增加到999个,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就业人数从3173人增加到35441人,社会学校培训人数从3,898人增加到26,553人。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从37%的基线提高到72%。
特色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实施,实现了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融合对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在世行项目的带动下,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也增强了学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八方面成果展现职业教育新亮点
世行项目实施以来,甘肃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得到一一解决,在八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推动以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甘肃成为西北技能发展大省、先行省。项目成立了技能工作组,开展了8项研究项目。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双师队伍建设等研究成果建议被甘肃省采纳,并作为甘肃省政府发展“技能甘肃”职业教育的实施指南。一系列项目成果解决了项目学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培训和校长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瓶颈,为项目学校推进内涵建设、推动甘肃职业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发展对甘肃成为西北地区技能大省和技能开发排头兵发挥了关键作用。
——推进受益院校内涵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实施期间,四所项目学校共有18,326名管理人员和教师接受了国内外培训,10,236名教师在企业担任临时教师。为改变教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各项目学校积极开展“三教”改革,大力推进模块化能力本位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改革。同时,为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实习实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各项目学校共新建校舍22栋,新增建筑面积192,067平方米。世行项目资金的投入促进了项目院校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了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基于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设置、基于职业能力发展的学生考核、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培训注重实际效果等方面的目标。
—— 项目管理有效,监测评估促进项目可持续性。甘肃省各级政府和项目学校将项目工作与学校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成立专门机构进行项目管理。同时,省项目办聘请省级专家组指导各项项目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对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学校。
—— 管理创新和内涵发展促进项目目标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省项目办和四所项目大学共实施项目活动140项,产出项目成果229项,平均完成率128%。项目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机制,推动项目实施成效显着,实现了三大预期发展目标。其中,毕业生6个月内对口就业率为67%,女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66%,相对较高。基线值分别增加81%和106%;毕业生双证书率50%,女毕业生双证书率46%,分别比基准值提高56%和35%。合作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从基线的3173人增加到2022年的35411人,增长了10倍。该项目13项成果指标超出预期。
——扩大惠及范围,促进包容发展。世行项目实施后,项目学校共有81823名学生和29600名教师从项目活动中受益,受益学生人数增加了176%。项目学校对少数民族、妇女、家庭困难群体等群体的关注逐年增多。他们在项目活动设计、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对上述群体权益的保护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上述群体的自我发展。
——工程赋能扶贫。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院校门槛更低、成本更低、就业途径更直接,点亮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孩子的人生梦想。项目实施以来,职业院校纷纷敞开大门,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生“进得上、学得上、学得好、有未来”。项目社会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四所项目学院毕业生人数为18153人,对应就业率为67%,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应就业率为69.02%。
用户评论
哇,技能甘肃这个项目听起来真的很棒!我为甘肃职业教育的新突破感到自豪。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个标题,我特别期待了解甘肃职业教育的新模式,希望能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技能甘肃世行项目,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力量,期待看到甘肃职教的新突破。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职业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甘肃能在这个项目中实现新突破,真是太好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我立刻想到了家乡的职业教育,希望甘肃能借此机会更上一层楼。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技能甘肃,这个项目名太吸引人了,甘肃职教未来可期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甘肃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是不是能让我们看到更多职校生的精彩表现呢?期待中。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对甘肃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希望甘肃能不断探索,实现更大突破。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技能甘肃世行项目,希望甘肃的职教生们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甘肃职业教育的新突破,是不是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前景呢?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我觉得甘肃职业教育真的很有潜力,希望他们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技能甘肃世行项目,期待看到甘肃职教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甘肃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来说,也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技能甘肃世行项目,希望甘肃能借此机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助力国家发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甘肃职业教育的新突破,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希望更多省份能借鉴他们的经验。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技能甘肃,这个项目名让人振奋,希望甘肃能实现更多可能。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甘肃职业教育的新模式,我期待看到他们如何在实践中不断突破,实现更大成就。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技能甘肃世行项目,甘肃职教未来的发展令人期待,希望他们能创造更多辉煌。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甘肃职业教育的新突破,让我们看到了职教改革的决心和力量,希望他们能取得更多成果。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