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三下乡暑期实践队赴江心园开展汉绣传承调研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10 14:20:39人气:
汉绣是湖北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始于汉代,盛于唐代,盛于清代。 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3年,湖北省首家民办汉绣博物馆在武汉市汉阳区江心园社区成立。江心园也因此成为汉绣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娱乐项目的多样化,汉绣的传承和发展逐渐衰落。为了了解汉绣的刺绣工艺和风格,同时了解汉绣的历史和文化,实践团参观了江心园十余香汉绣工作室和武汉汉绣博物馆,希望了解汉绣文化同时也弘扬传统。汉绣之美的文化与宣传。
图为实践小组成员参观石玉祥汉绣工作室。戴雨婷摄
在史玉祥老师的汉绣工作室,实践队的学生首先采访了史老师。史玉祥老师是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汉绣委员会副秘书长。谈起学习中国刺绣的初衷,施老师怀念地说,他从小就迷恋曾祖母的那双三寸金莲绣花鞋。他十一岁开始学习中国刺绣,并传承至今。对于汉绣未来的发展,石老师坚定地表示“汉绣将来会越来越好”。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石玉祥老师。周亚飞摄
随后,在石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成员开始了汉绣的第一次体验。黑笔勾勒出它的雏形,银针在布间翻滚,蚕丝绽放出它的魅力。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在大部分白布上铺出细如头发的丝线。甚至像胸针和头带这样的小物品也是制作的。完成一件作品需要耐心,让线条均匀严密需要细心,几十年传承汉绣更考验诚意和信心。团队成员花了三个小时才完成工作。
图为实践队完成的汉绣作品。魏振辉摄
图为队员与石玉祥老师。段方明摄
告别施玉祥老师后,实践队参观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江心园社区党政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和介绍下,实践小组还了解了江心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的发展历史:江心园曾经是一个小渔村,2004年城市化改造后,建设武汉。改造重建,打造汉绣发展之地,传承古老文化,同时发展社区。汉绣博物馆,汇集了不同风格的汉绣作品,是蒋心源一路走来的总结和回顾。这是一座纪念碑,也是一个里程碑。未来,江新源也将跨越未来发展,弘扬传承千年的针织工艺,将汉绣文化向中国人民和世界普及。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武汉汉绣博物馆采访江心园党政办公室工作人员。魏振辉摄
用户评论
哎呀,湖北大学的实践队真是给力,去江心园调研汉绣传承,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希望他们能带回更多精彩的成果。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标题就让人激动,期待湖北大学实践队的调研成果,汉绣可是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啊!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下乡活动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湖北大学这次选的地方不错,希望他们的调研能推动汉绣的传承。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湖北大学这次活动挺有教育意义的,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了解民间艺术,太赞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汉绣传承不易,湖北大学实践队能去江心园调研,真是为传统文化出力了,期待他们的调研报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江心园的汉绣很有名,湖北大学实践队去那里调研,我也要关注一下,希望他们能传承好这门手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大学这次实践队去的地方好独特,汉绣调研活动一定能让他们学到很多,期待他们的成长。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湖北大学实践队的汉绣传承调研,我有点担心,希望他们能克服困难,保护好这门技艺。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我就想到了家乡的汉绣,湖北大学实践队的活动真是太有意义了,希望他们能有所收获。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看到这种调研活动,我都特别感慨,湖北大学实践队的汉绣传承调研,希望他们能做出点成绩来。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汉绣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湖北大学实践队的调研活动,希望他们能深入了解,让更多人了解汉绣的魅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大学实践队去江心园调研汉绣传承,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希望他们能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人关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大学实践队的汉绣调研活动,让我对汉绣有了更深的认识,希望他们能带动更多的人加入传承行列。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湖北大学实践队去江心园调研汉绣,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社会实践,希望他们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大学实践队的调研活动太棒了,希望他们能将汉绣的精髓传承下去,让这门艺术焕发新的活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期待湖北大学实践队的调研报告,希望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汉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大学实践队的汉绣传承调研,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希望他们能抓住机会,为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湖北大学实践队的汉绣调研很辛苦,但我觉得这很值得,希望他们能成功完成这次调研任务。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湖北大学实践队的汉绣调研活动,让我看到了大学生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光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