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生时代的童年回忆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08 23:47:05人气:


我学生时代的童年回忆

张春波

童年是人生中最活泼、最可爱的时光。这是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开始,也是结交最初的朋友、同学的阶段。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上初中

当孩子到了七岁,就进入了青少年时期,达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爸爸带我去红山第一小学报到入学。我背着一个四肩带的粗布立式书包,开始了四年的小学学习。当时的学校是位于红山公社三民村一路东南的一处住宅小区。校门是门楼,有两扇深色的大木门。在我们小学生眼里,校门楼看起来很高大上。我们的教室是一栋老式的房子,有三个房间。门窗用青砖砌成,屋顶用麦秆覆盖。里面并不宽敞。教室的东墙上挂着一块木制黑板。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名叫孙凤兰。她很年轻,很精致,脸上表情很严肃。初中时她已经当我们班四年了。那时的成绩不是按班级、年级排列的,而是按年级排列的。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在一年级一个班,第二学年我们在二年级一个班。孙老师对我们班要求很严格,王倪怀明这个班上的孩子见了她就得老实。

进入小学后就加入少先队,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在学校陆续加入了队,成为了少先队。我们特别珍惜红领巾,它是红旗的一角。我总是把红领巾叠得整整齐齐,上学时小心翼翼地戴上,放学后摘下来,整齐地存放起来。我比穿新衣服更珍惜它。我的好同学徐兆清还担任少先队旗手。我当时真羡慕他啊!

学校不是很大,有前后两个庭院,主要用于课间练习和活动。较大的文体活动在学校南侧马路对面的广场举行。它是当时红山铁厂留下的,后来成为红山陶瓷厂厂址。现为欧景华城住宅小区、益鑫源超市旧址。商业商店开门营业。

补作业

记得有一次孙凤兰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必须在放学前完成,否则就不回家继续在教室里干活。我和一些同学玩得很开心,作业没有完成。因为孙老师的威严,放学后我们不敢离开,就继续在教室里补作业。那些同学做完作业,纷纷离开。我还没做完,就继续在教室里做。

这时天已经黑了,我看不清作业。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不耐烦,还有点害怕。这时,我听到妈妈和孙老师在教室外面说话。我听见妈妈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放学回家了,你没看见我的孩子回家了吗?孙老师说:“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回家吧。你是不是在外面玩了还没回家?”妈妈说:“也许你去哪儿玩了。我再去找找。”说完她就走了。我放学没有回家,妈妈也来学校了。过了一会儿,没有动静,我就悄悄收起书包,溜出了学校。回到家,妈妈问我这件事,我只是说在外面玩,我不敢说我和妈妈见面的事。处理了它。

进入社会多年后,我去第四砂轮厂学校看望孙老师时,提起这件事,大家都笑了。孙老师狐疑地说:“有这种事吗?我不记得了。”

课间活动

红山小学有两个院落。前院是初中教室,有高层学校办公室,西边有几间教师宿舍。后院有小学高年级和小学的教室。一排排比较明亮的砖砌建筑,门窗都相当新。它们主要是小学高年级的教室。前院的初小学生比较调皮,而后院的高中生相对来说比较懂事。初小学生非常羡慕高小学生。他们自认为比我们多上学几年,知识面比我们广,教室也宽敞。他们总是盼望着快点长大,早日上小学。

记得前院不是很大,三、四班的学生下课后就从教室里冲出来,就像参加一个大集市一样。除了课间练习之外,学生们还在课间表演了各种花样、游戏。有反对拐杖的人,有扔纸皮卡的人,有加入玻璃蛋的人,还有砍腰果的人。女同学通常踢球和跳绳。课间活动种类繁多,最吸引人的就是“骑马打架”。我们班的孩子王倪怀明擅长“马背上打架”。就是两个同学拿起他的手,把他举起来当骑手,和另一群骑马的同学进行“肉搏”和“撕扯”。只要把对手拉倒”“马”就是胜利的意思,我们班永远是胜利者。有一次,另一个班的同学来挑战我们班“骑马”,这个同学个子比较高,经过几个回合后经过一番战斗,他终于拉下了我们班童王的“马”,虽然我很不服气,但谁叫人“大而有力”呢?

我记得1982年,我参加工作后,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作为单位的普查员,参加了红山地区的培训。培训地点恰好是我的母校红山小学。我再次来到了小学时就熟悉的地方。我看到我上课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不再那么高大了,房子也显得很旧了。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长大了,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是训练学习,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小男孩活泼可爱的时候。

度过青涩的岁月

当我上小学时,国家就制定了“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更快、更高效、更节约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于1958年发动大炼钢运动,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红山还建有炼铁厂。当时的人们也是意气风发,积极参加大跃进和大炼钢运动。我记得红山炼铁厂建了好几座高炉和高高的烟囱。红山铝土矿的家属也积极参与炼铁活动,包括我的母亲,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炼铁厂里。随着形势的变化,红山铁厂和一些小铁厂也停止了运营。红山铁厂厂址后来成为红山耐火材料厂,后又成为陶瓷厂。改革开放后期,原来的工厂逐渐消失,现为住宅区。

大规模钢铁冶炼后,我国连续三年发生自然灾害,大量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严重减少。 1960年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灾害频发,物资匮乏,许多地方出现严重的饥饿和贫困。那个时期,食物不够,他们就吃野菜、红薯藤、玉米骨头,甚至羊树叶、树皮。我的父母发现我们的祖籍枣庄受灾影响较小,农作物产量也较好。 1960年秋,全家五口回到家乡枣庄。父亲在那里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回到了工作单位。我母亲和我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将近一个秋天,度过了一段饥荒时期。当时我九岁,姐姐八岁,弟弟只有五岁。

我学生时代的童年回忆

我爷爷家已经没有人口了,就去了薛城区店子村,他的祖籍也是我奶奶在枣庄的家。我的爷爷和奶奶先后去世了,所以他们就去叔叔家住了。我只有一个叔叔。他的村子靠近大运河,离微山湖也不远。水源比较丰富,农作物长势较好,自然灾害影响较小。老家的主食就是吃煎饼,或者是用竹串摊的煎饼,尤其是小麦磨成糊状的煎饼,比较筋道。刚摊开的煎饼松软可口,卷起来点着更美味。香。枣庄的菜煎饼至今仍是当地的特色菜。

我家乡的语言和淄博的语言有一些差异,尤其是方言,彼此很难理解。在舅舅家,我们兄妹三人有时会饿,我们就会在儿子旁边嘀咕“饿、饿、困”。儿子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一脸不解地问妈妈。 “孩子们刚才说‘七谷’、‘七谷’,叽叽喳喳地叫什么呢?”妈妈笑着说道。 “他们说‘吃鼓’的意思是,他们饿了。”我听后也笑了:哦,原来我饿了,快点吃吧。后来长大了,回老家看望叔叔阿姨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时不时的开玩笑说“饥饿”“济谷”!

祖籍枣庄,属鲁南地区。鲁南方言的“水”和“肥”字是没有区别的,就像淄博的“肉”和“漏”一样。鲁南地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喝非(水)不沸,吃米不浮(熟)”。 “有一个小老头拿着(老鼠),掉进非(水)缸里,淹死了。”浮子漏(跳)浮子漏(漏)”在家乡和亲戚交往时,我不能别再开这样的玩笑了!

师生关系

回想起初中的往事,我再次找到了“红山小学二年级一班师生全体学业、品行成绩合影”的照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很久。王校长坐在学生中间。班主任孙老师和陈院长站在三十九名学生的两侧,仿佛在保护我们。

盯着照片,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也有一些我不认识、不记得的同学。我静下心来想了想。那时天真活泼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管教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进入社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浮现出来。

班主任孙凤兰女士以对学生严格的教育而闻名于学校。我们既害怕又尊敬她。我们班的黑板顶曾经贴满了不同荣誉的班级证书。二年级期末,他被评为学校“品行优秀班”。孙老师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后来,孙老师被调到第四砂轮厂学校任教。进入社会后,我们低年级的十多名同学也到南丁四沙看望了孙老师。

这所学校的校长名叫王希孝。我们很少见到他。即使我们看到他,我们会感到害怕他,但我们也觉得他相当友善。也许是因为他年纪还小。后来,王校长调到淄川一中,也就是现在的淄川实验中学,担任校长。

初中的时候,我经常去最好的同学徐兆清的奶奶家。他奶奶家在学校的马路对面,洪山二路的北端。记得有一次我们玩的时候,徐朝清用勺子从水瓮里舀水,不小心掉进了瓮里。正在铺煎饼的邻居听到响动,连忙跑过去把许朝庆扶了起来,可却把我们吓得够呛,再玩的时候都得格外小心。

小学班有一位同学叫赵怀新,是从红山壮族老家转来的,从小就住在北京。他转到我们班后,我们就叫他“小北京”,因为他说的是北京话。有一次老师让他讲故事,他用北京普通话给他讲: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一个和尚讲故事。学生们听了这话,全都笑了起来。

我们初中班有近四十名同学。班长杜慧兰上学时住在学校所在的红山三民村。她比我大,是个大姐。她是老师的好助手,我们都很尊敬她。

初小毕业后,我们直接升入红山小学高小,初中生被分配到不同的高小班级。我在红山小学读了近三个月,父亲调岗后又转学到罗村大桥桥小学。不到一年,我转学到洪武小学。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淄博第十学校。第五中学。当我上初七三年级时,我看到了许多小学同学熟悉的面孔。同学中有初小同学徐兆庆、刘国梁、赵怀新、孙增举等,初小同年级的同学有六人,初小同学更多。

初中毕业后,我们都步入了社会。除了偶尔住得近、接触多的同学的小聚会外,我们还举办过几次大型的初中同学聚会。几个去红山小学的同学见面了。我们见面就不停地谈论上小学的事!

从高中转入小学

我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四年级的学业,进入了高小五年级。当时,红山小学已经有了小学高年级。我在五年级三班,班主任是王志光老师。王老师的书法很好,聊斋园的奇石上都有他写的字体。王老师也是一位研究蒲松龄作品的学者。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汉语拼音。当我到淄博师范学院干部培训班学习时,现代汉语发音测试我获得了班上的并列第一。五年级作文课上,我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学校》,成为班级的范文,并在班上宣读。五年级上学期,我在红山小学上学了三个月。后来随着家人搬家,我和弟弟、妹妹一起转到了罗村公社大桥桥小学。我舍不得留下洪山一个人,班主任王老师也很心疼我。当我转学时,我填写了我的学习成绩信息,并与转学手续一起转学。至此,我满怀怀念地离开了学习了四年多的红山小学。

我们转学到罗村公社大桥桥小学,感觉很陌生。我们是工人和矿工的孩子。我们在农村上学很困难。我们彼此相对陌生。我们对学校没有太深的印象。我只记得那栋教学楼好像是一个富人家的住宅。门楼和教室都很高。校长姓王,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只在大桥桥小学读了不到一年的五年级,又因为父亲的办公室搬到了七八里外的红螺村区南,弟弟妹妹就转到了洪武小学,我就读于洪武小学。学校。我已经上高中六年级一年了。

洪武小学的环境比较好,组织也比较好。学校位于红山煤矿洪武宿舍区。由于红山煤矿设有儿童学校,洪武小学主要招收周边农村和红山煤矿外单位的孩子。我去洪武小学的那一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对学校的一些老师和同学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毕业后,我考入了淄博市十五中,成为了初中同学,交往也很多。站起来了。在洪武上学和洪武宿舍区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24年8月3日淄川红山

用户评论

ゞ香草可樂ゞ草莓布丁

哎呀,看到这个标题就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了!那时候的夏天,每天放学后都和小伙伴们去河边钓鱼,那滋味简直太美好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艺菲

学生时代的童年回忆,真是满满的幸福感。那时候的作业少,课间休息可以尽情玩耍,真是太怀念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年约

这个标题勾起了我的回忆,那时候的操场,每次跑圈都是最开心的时刻,可惜现在再也没有那样的感觉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泪湿青衫

童年回忆啊,我那时候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每天的小确幸呢,现在想想,那些日子真是简单而又美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寻鱼水之欢

学生时代的童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时候的友情,纯真得让人难以忘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你,很幸福

这个标题太打动人了,我小时候最爱和哥哥一起玩捉迷藏,每次都躲得远远的,哈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莫阑珊

童年回忆,想起小时候的动画片,那时候的画质虽然简单,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却是无限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余温散尽ぺ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文具盒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文具,每天都是新奇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绝版女子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家乡,那时候的田野,那时候的童年,真是太美好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失心疯i

童年回忆,想起那时候的班主任,总是那么温柔,那么关心我们,真是感激不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呆檬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课间操,每次都是那么整齐,那么有活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仰望幸福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冬天,那时候的雪,那时候的欢乐,真是难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安i

童年回忆,那时候的自行车,总是骑着它去学校,去公园,去河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课本,总是那么厚重,那么有知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暮光薄凉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夏夜,那时候的星空,那时候的萤火虫,真是浪漫。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优雅的叶子

童年回忆,那时候的课间小零食,总是那么美味,那么让人怀念。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玻璃渣子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放假,总是那么期待,那么快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