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生时代的童年回忆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08 23:47:05人气:
我学生时代的童年回忆
张春波
童年是人生中最活泼、最可爱的时光。这是学习知识、积累经验的开始,也是结交最初的朋友、同学的阶段。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讲述着不同的故事。
上初中
当孩子到了七岁,就进入了青少年时期,达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爸爸带我去红山第一小学报到入学。我背着一个四肩带的粗布立式书包,开始了四年的小学学习。当时的学校是位于红山公社三民村一路东南的一处住宅小区。校门是门楼,有两扇深色的大木门。在我们小学生眼里,校门楼看起来很高大上。我们的教室是一栋老式的房子,有三个房间。门窗用青砖砌成,屋顶用麦秆覆盖。里面并不宽敞。教室的东墙上挂着一块木制黑板。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女老师,名叫孙凤兰。她很年轻,很精致,脸上表情很严肃。初中时她已经当我们班四年了。那时的成绩不是按班级、年级排列的,而是按年级排列的。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在一年级一个班,第二学年我们在二年级一个班。孙老师对我们班要求很严格,王倪怀明这个班上的孩子见了她就得老实。
进入小学后就加入少先队,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在学校陆续加入了队,成为了少先队。我们特别珍惜红领巾,它是红旗的一角。我总是把红领巾叠得整整齐齐,上学时小心翼翼地戴上,放学后摘下来,整齐地存放起来。我比穿新衣服更珍惜它。我的好同学徐兆清还担任少先队旗手。我当时真羡慕他啊!
学校不是很大,有前后两个庭院,主要用于课间练习和活动。较大的文体活动在学校南侧马路对面的广场举行。它是当时红山铁厂留下的,后来成为红山陶瓷厂厂址。现为欧景华城住宅小区、益鑫源超市旧址。商业商店开门营业。
补作业
记得有一次孙凤兰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必须在放学前完成,否则就不回家继续在教室里干活。我和一些同学玩得很开心,作业没有完成。因为孙老师的威严,放学后我们不敢离开,就继续在教室里补作业。那些同学做完作业,纷纷离开。我还没做完,就继续在教室里做。
这时天已经黑了,我看不清作业。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不耐烦,还有点害怕。这时,我听到妈妈和孙老师在教室外面说话。我听见妈妈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放学回家了,你没看见我的孩子回家了吗?孙老师说:“孩子们都放学回家了。”回家吧。你是不是在外面玩了还没回家?”妈妈说:“也许你去哪儿玩了。我再去找找。”说完她就走了。我放学没有回家,妈妈也来学校了。过了一会儿,没有动静,我就悄悄收起书包,溜出了学校。回到家,妈妈问我这件事,我只是说在外面玩,我不敢说我和妈妈见面的事。处理了它。
进入社会多年后,我去第四砂轮厂学校看望孙老师时,提起这件事,大家都笑了。孙老师狐疑地说:“有这种事吗?我不记得了。”
课间活动
红山小学有两个院落。前院是初中教室,有高层学校办公室,西边有几间教师宿舍。后院有小学高年级和小学的教室。一排排比较明亮的砖砌建筑,门窗都相当新。它们主要是小学高年级的教室。前院的初小学生比较调皮,而后院的高中生相对来说比较懂事。初小学生非常羡慕高小学生。他们自认为比我们多上学几年,知识面比我们广,教室也宽敞。他们总是盼望着快点长大,早日上小学。
记得前院不是很大,三、四班的学生下课后就从教室里冲出来,就像参加一个大集市一样。除了课间练习之外,学生们还在课间表演了各种花样、游戏。有反对拐杖的人,有扔纸皮卡的人,有加入玻璃蛋的人,还有砍腰果的人。女同学通常踢球和跳绳。课间活动种类繁多,最吸引人的就是“骑马打架”。我们班的孩子王倪怀明擅长“马背上打架”。就是两个同学拿起他的手,把他举起来当骑手,和另一群骑马的同学进行“肉搏”和“撕扯”。只要把对手拉倒”“马”就是胜利的意思,我们班永远是胜利者。有一次,另一个班的同学来挑战我们班“骑马”,这个同学个子比较高,经过几个回合后经过一番战斗,他终于拉下了我们班童王的“马”,虽然我很不服气,但谁叫人“大而有力”呢?
我记得1982年,我参加工作后,进行了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我作为单位的普查员,参加了红山地区的培训。培训地点恰好是我的母校红山小学。我再次来到了小学时就熟悉的地方。我看到我上课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不再那么高大了,房子也显得很旧了。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长大了,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视野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是训练学习,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小男孩活泼可爱的时候。
度过青涩的岁月
当我上小学时,国家就制定了“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更快、更高效、更节约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于1958年发动大炼钢运动,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展。红山还建有炼铁厂。当时的人们也是意气风发,积极参加大跃进和大炼钢运动。我记得红山炼铁厂建了好几座高炉和高高的烟囱。红山铝土矿的家属也积极参与炼铁活动,包括我的母亲,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炼铁厂里。随着形势的变化,红山铁厂和一些小铁厂也停止了运营。红山铁厂厂址后来成为红山耐火材料厂,后又成为陶瓷厂。改革开放后期,原来的工厂逐渐消失,现为住宅区。
大规模钢铁冶炼后,我国连续三年发生自然灾害,大量土地荒芜,粮食产量严重减少。 1960年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灾害频发,物资匮乏,许多地方出现严重的饥饿和贫困。那个时期,食物不够,他们就吃野菜、红薯藤、玉米骨头,甚至羊树叶、树皮。我的父母发现我们的祖籍枣庄受灾影响较小,农作物产量也较好。 1960年秋,全家五口回到家乡枣庄。父亲在那里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回到了工作单位。我母亲和我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将近一个秋天,度过了一段饥荒时期。当时我九岁,姐姐八岁,弟弟只有五岁。
我爷爷家已经没有人口了,就去了薛城区店子村,他的祖籍也是我奶奶在枣庄的家。我的爷爷和奶奶先后去世了,所以他们就去叔叔家住了。我只有一个叔叔。他的村子靠近大运河,离微山湖也不远。水源比较丰富,农作物长势较好,自然灾害影响较小。老家的主食就是吃煎饼,或者是用竹串摊的煎饼,尤其是小麦磨成糊状的煎饼,比较筋道。刚摊开的煎饼松软可口,卷起来点着更美味。香。枣庄的菜煎饼至今仍是当地的特色菜。
我家乡的语言和淄博的语言有一些差异,尤其是方言,彼此很难理解。在舅舅家,我们兄妹三人有时会饿,我们就会在儿子旁边嘀咕“饿、饿、困”。儿子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一脸不解地问妈妈。 “孩子们刚才说‘七谷’、‘七谷’,叽叽喳喳地叫什么呢?”妈妈笑着说道。 “他们说‘吃鼓’的意思是,他们饿了。”我听后也笑了:哦,原来我饿了,快点吃吧。后来长大了,回老家看望叔叔阿姨的时候,我们还是会时不时的开玩笑说“饥饿”“济谷”!
祖籍枣庄,属鲁南地区。鲁南方言的“水”和“肥”字是没有区别的,就像淄博的“肉”和“漏”一样。鲁南地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喝非(水)不沸,吃米不浮(熟)”。 “有一个小老头拿着(老鼠),掉进非(水)缸里,淹死了。”浮子漏(跳)浮子漏(漏)”在家乡和亲戚交往时,我不能别再开这样的玩笑了!
师生关系
回想起初中的往事,我再次找到了“红山小学二年级一班师生全体学业、品行成绩合影”的照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很久。王校长坐在学生中间。班主任孙老师和陈院长站在三十九名学生的两侧,仿佛在保护我们。
盯着照片,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也有一些我不认识、不记得的同学。我静下心来想了想。那时天真活泼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管教下,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进入社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浮现出来。
班主任孙凤兰女士以对学生严格的教育而闻名于学校。我们既害怕又尊敬她。我们班的黑板顶曾经贴满了不同荣誉的班级证书。二年级期末,他被评为学校“品行优秀班”。孙老师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后来,孙老师被调到第四砂轮厂学校任教。进入社会后,我们低年级的十多名同学也到南丁四沙看望了孙老师。
这所学校的校长名叫王希孝。我们很少见到他。即使我们看到他,我们会感到害怕他,但我们也觉得他相当友善。也许是因为他年纪还小。后来,王校长调到淄川一中,也就是现在的淄川实验中学,担任校长。
初中的时候,我经常去最好的同学徐兆清的奶奶家。他奶奶家在学校的马路对面,洪山二路的北端。记得有一次我们玩的时候,徐朝清用勺子从水瓮里舀水,不小心掉进了瓮里。正在铺煎饼的邻居听到响动,连忙跑过去把许朝庆扶了起来,可却把我们吓得够呛,再玩的时候都得格外小心。
小学班有一位同学叫赵怀新,是从红山壮族老家转来的,从小就住在北京。他转到我们班后,我们就叫他“小北京”,因为他说的是北京话。有一次老师让他讲故事,他用北京普通话给他讲: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一个和尚讲故事。学生们听了这话,全都笑了起来。
我们初中班有近四十名同学。班长杜慧兰上学时住在学校所在的红山三民村。她比我大,是个大姐。她是老师的好助手,我们都很尊敬她。
初小毕业后,我们直接升入红山小学高小,初中生被分配到不同的高小班级。我在红山小学读了近三个月,父亲调岗后又转学到罗村大桥桥小学。不到一年,我转学到洪武小学。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了淄博第十学校。第五中学。当我上初七三年级时,我看到了许多小学同学熟悉的面孔。同学中有初小同学徐兆庆、刘国梁、赵怀新、孙增举等,初小同年级的同学有六人,初小同学更多。
初中毕业后,我们都步入了社会。除了偶尔住得近、接触多的同学的小聚会外,我们还举办过几次大型的初中同学聚会。几个去红山小学的同学见面了。我们见面就不停地谈论上小学的事!
从高中转入小学
我顺利地完成了初中四年级的学业,进入了高小五年级。当时,红山小学已经有了小学高年级。我在五年级三班,班主任是王志光老师。王老师的书法很好,聊斋园的奇石上都有他写的字体。王老师也是一位研究蒲松龄作品的学者。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语文特别好,尤其是汉语拼音。当我到淄博师范学院干部培训班学习时,现代汉语发音测试我获得了班上的并列第一。五年级作文课上,我曾写过一篇作文《我的学校》,成为班级的范文,并在班上宣读。五年级上学期,我在红山小学上学了三个月。后来随着家人搬家,我和弟弟、妹妹一起转到了罗村公社大桥桥小学。我舍不得留下洪山一个人,班主任王老师也很心疼我。当我转学时,我填写了我的学习成绩信息,并与转学手续一起转学。至此,我满怀怀念地离开了学习了四年多的红山小学。
我们转学到罗村公社大桥桥小学,感觉很陌生。我们是工人和矿工的孩子。我们在农村上学很困难。我们彼此相对陌生。我们对学校没有太深的印象。我只记得那栋教学楼好像是一个富人家的住宅。门楼和教室都很高。校长姓王,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我只在大桥桥小学读了不到一年的五年级,又因为父亲的办公室搬到了七八里外的红螺村区南,弟弟妹妹就转到了洪武小学,我就读于洪武小学。学校。我已经上高中六年级一年了。
洪武小学的环境比较好,组织也比较好。学校位于红山煤矿洪武宿舍区。由于红山煤矿设有儿童学校,洪武小学主要招收周边农村和红山煤矿外单位的孩子。我去洪武小学的那一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我对学校的一些老师和同学还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毕业后,我考入了淄博市十五中,成为了初中同学,交往也很多。站起来了。在洪武上学和洪武宿舍区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2024年8月3日淄川红山
用户评论
哎呀,看到这个标题就想起小时候的快乐时光了!那时候的夏天,每天放学后都和小伙伴们去河边钓鱼,那滋味简直太美好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生时代的童年回忆,真是满满的幸福感。那时候的作业少,课间休息可以尽情玩耍,真是太怀念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勾起了我的回忆,那时候的操场,每次跑圈都是最开心的时刻,可惜现在再也没有那样的感觉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回忆啊,我那时候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每天的小确幸呢,现在想想,那些日子真是简单而又美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生时代的童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时候的友情,纯真得让人难以忘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太打动人了,我小时候最爱和哥哥一起玩捉迷藏,每次都躲得远远的,哈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回忆,想起小时候的动画片,那时候的画质虽然简单,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却是无限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文具盒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的文具,每天都是新奇的。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家乡,那时候的田野,那时候的童年,真是太美好啦。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回忆,想起那时候的班主任,总是那么温柔,那么关心我们,真是感激不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课间操,每次都是那么整齐,那么有活力。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冬天,那时候的雪,那时候的欢乐,真是难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回忆,那时候的自行车,总是骑着它去学校,去公园,去河边。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课本,总是那么厚重,那么有知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夏夜,那时候的星空,那时候的萤火虫,真是浪漫。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回忆,那时候的课间小零食,总是那么美味,那么让人怀念。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生时代的童年,那时候的放假,总是那么期待,那么快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