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打工”经历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10-02 02:09:42人气:
学校是按军队建制的,我们班是二连五排,但学校的名字是“厂办吴起中学”。
哪个“工厂办公室”?我在学校里困惑了几个月,终于有机会弄清楚了。
当时提倡“工人阶级管理学校”,学校进驻“工人宣传队”。队长姓王,大家都叫他“王大爷”。王师傅个子不高。他整天背着双手,板着脸在校园里走来走去。每当有“缅怀苦难的会议”或“批评批评的会议”时,他都会坐在主席台上主持。但见他端坐,背脊挺直,目光凛冽,言语犀利。王师最擅长引导口号,声音如雷,气贯丹田。
那年国庆节过后,我接到通知,要求农村学生回乡“学农”,住在县城的学生“学工”。除了少数人留在校办工厂外,大部分人都去了县机械厂半个月。
这才知道学校是县机械厂的“厂办五十七中学”,工人宣传队也来自机械厂。
那时我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很少。我挖隧道“备战”,为“胶枝铁路”捡石头,研究“九大”重要文件。此外,还有很多会议,如回忆苦难批判会、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讲座和实践会等。此外,每年夏秋收成时,人们都在大寨等地耕种田地。一年到头,让大家都觉得无聊。
当同学们听说要到工厂学习时,都欢呼起来。
通知中要求带钱和粮票,中午到工厂职工食堂吃饭(让农村学生回家学农是明智的决定,也是无奈的决定)。
那时,父亲刚刚“解放”,拖欠工资一年多了。于是我把油印好的通知书拿给妈妈看,她二话不说就给了我五元钱和十斤粮票,算是“读书工作”经费。
我最好的朋友张志勇因为姐姐去机械厂“学工科”,被分配到学校办工厂。
我的同学刘沙安的一条腿有病,被世人称为“三足”。他家住在城关医院旁边。我们早出晚归,结伴而行。
当时,县机械厂名气很大,但规模较小。其产品单一,仅生产大、中、小型三种台虎钳。工厂有四个车间。第一车间铸造机身;第二车间切割、抛光、钻孔、拉线;第三车间在机身上涂抹腻子,干燥后用砂纸打磨平整;然后第四车间喷漆并安装把手。还有钳口(钳口采用特种合金钢制成,是制造台虎钳的点睛之笔,钳口能否夹紧机器零件,是否会磨损,是台虎钳质量的关键)。最后,将铭牌铆接并装入木箱中。
当时是计划经济,机械厂只负责生产,不负责销售。搞笑的是,生产虎钳的机械厂,第三车间使用的虎钳,是偃师县机械厂的产品。
我们五连三排的十几个人被分配到了第三车间。在虎钳身上涂抹腻子是一项技术活,不应该留给我们新手。我们的工作是用砂纸打磨零件。先用粗砂,再用细砂。
到了机械厂没几天,新鲜感很快就消失了,感觉自己只是在“学做工”无所事事。用砂纸抛光机器零件既不熟练又乏味。三车间里女工居多,尤其是几个女士,干活的时候话很多,柴米油盐都贵,而且父母又很短命,烦人。
早知道来机械厂“学工”这么无聊,我还不如留在学校和张志勇他们一起经营一个小工厂。
县机械厂也有亮点。其员工自助餐厅提供价格实惠的午餐。我可以吃两个馒头(3两粮票6毛钱),碗里加一条猪肉包子(15毛钱),喝一大碗白菜粉丝汤(5毛钱)。再看工宣队的王师傅。他吃素菜的费用不到五分钱。
当我咀嚼父母时,我不但没有感到羞耻,反而有一种优越感。老王,你批评校长在学校打老师、骚扰学生,这不是很厉害吗?你怎么吃这样的食物?
第三车间里有一位沉默寡言的中年男子,远离人群,埋头苦干。他穿着一件像夹克一样的蓝色外套。这种风格特别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经过询问,我发现那是空军地勤人员的制服。这个人姓何,同学们都尊称他为何大师。何师傅是一名空姐技术员,因不明原因复员。由于妻子在镇平工作,他被分配到机械厂当一名普通工人,刚刚参加工作。
何老师很喜欢和我们年轻人说话。他说,一台打磨机可以代替车间十几个人的砂纸打磨工作。这就是知识的力量;他还说,你们年轻人以后走上社会就会发现知识。好处。
我第一次从他那里了解到喷气式战斗机发动机使用航空煤油代替汽油,进一步了解了汽油和煤油的特性。我知道比重、体积、可燃性的术语和解释,都是何老师教的。
他还给我们讲了战斗机上的敌我识别,这涉及无线电知识:一方释放加密的询问信号,另一方收到后解密,确认是己方,并回复加密信号,从而完成朋友或敌人的识别。
关于飞机的科学知识充满乐趣。我一生一直很喜欢有关飞机和轮船的知识,何老师是我的第一位老师。
何师傅还给我讲了一个过去的故事:高射炮开火时,并不是向飞机开火,而是在雷达等仪器的指挥下,向敌机预定的空域开火。进入,即提前开火。空军战斗英雄杜XX的飞机在追击敌机时不慎进入我军高炮火力圈,被弹片炸伤。英雄跳伞,被敌机炮火击中身亡。
这颠覆了我的认知。事实证明,英雄也可以这样牺牲,官方宣传也不能完全相信(两年后,副总司令于9月13日在异乡去世,更加印证了我的这个观念)。
当然,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何老师有些话只是对我们几个男生说的,我们知道不能传给别人。 “学习工作”期间,我们与何老师互动,相处融洽。
《学习工作》中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我们玩得太卖力了,差点就出事故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过“文武打卫”时期,武术盛行。所有的学生都为拥有一把刀而感到自豪。后来武器被没收,每个人手里都剩下几把刀。二车间的同学们无意间发现,工人们正在把用过的钢锯或钢锉打磨成菜刀、刨槽铲等日常用具。他们把它们带回家,开始自己打磨刀具。他们用钢锯片磨光的匕首,一口气砍断拇指粗细的树枝,削铁如削泥。每个车间都有砂轮,厂里还有大量用过的钢锯和钢锉。下午两点前,是工人们的休息时间。车间里的砂轮没有休息,制刀忙碌,切屑飞扬。奇怪的是,负责我们的老师并不知道这件事,工厂里的工人看到也没有在意。 “勤工俭学”结束的前一天,我已经拥有了两把钢锯匕首,一把用大锉刀制作的短刀,还有两个未完成的半成品。
要塞最容易从内部闯入,此事被一位名叫马的班长透露。
不,应该是排长。前面说过了,我们学校是军事编制,我班是五连三排。
我们在这里告诉他,马匹已经排好了。
马排比我们大两三岁,是学校“学以致用”的榜样。这是一个早期的启示,也是一个阴谋。是他回到学校批评同学造刀的行为。人称“王校长”的副校长王振奇当天下午带着班主任纪英奎、马排来到机械厂正门,堵住大门并进行搜查。除了少数女生外,男生无一幸免。
幸运的是,工宣队队长王师傅及时赶到。他告诉王校长,这件事发生在工厂里,工厂会负责处理。你可以回去了。
校长等人走后,王师傅把大家叫到一起,笑着说,孩子们已经学会干活半个月了,已经能把钢锯、钢锉磨成刀了。他们学得很好!让我们这样做吧。双刃剑称为匕首。把它放在你身边是一场灾难。把它翻过来。至于单刃的,20厘米以下的都算菜刀。每个人都保留一个作为纪念品,超过这个尺寸和数量的就被使用。王师此话一出,脸色陡然一变,平日冰冷的目光再次出现,言语也变得更加犀利。他提高声音喊道:如果有人隐瞒什么,我就抓住他,立即开除他!
王老师的大度让学生们高兴,但他最后的严厉话语却让大家都害怕了。
第二天早上,按照吩咐去做。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件大事。从广义上讲,在没收武器期间制造刀具是逆风犯罪;钢锯、钢锉属于生产工具,不视为报废的,可以成立破坏生产罪。王师傅处理的方法就是把大事变小,把小事变小。
王师傅是一个善良又忠诚的人。王老师在学校里所做的一切,只是装腔作势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假装。
不知道是谁选他当工宣队队长的。可谓知人善任!
听机械厂的人说,王师傅参加了志愿军,回来后去了县机械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是造反派。他找了个“头脑沉闷”的乡下老婆。有四个女儿和一个男孩。他们都是能吃饭但不能打工挣工分的人。他们是生产队里的缺粮户。一家六口人靠他每月40多元的工资生活。
后来,我们在王师傅家附近参加了劳动,他的妻子带着孩子参观了营地。看他的老婆和孩子都衣衫褴褛,衣衫不整,想必他们家里日子过得也很辛苦吧。午餐时,我们吃了芝麻叶和煮红薯面条。我十岁的儿子吃了两大碗,再加上一个馒头,我根本吃不完。
记得我在机械厂“学工”时,因为王师傅吃饭而看不起他,我顿时感到羞愧。
唉,如果不是一家人,就不知道柴米有多贵,如果是年轻人,就不知道悲伤是什么滋味。
还有评论家马排的结局。
年底,陆军征兵,骑兵排入伍。到了部队后,他们故技重施,继续“学以致用”。没想到兵力来自五湖四海,华夏人才辈出,他实在受不了他的招数。工作了三年,我既没有入党,也没有参加工作。任期届满后,他黯然退休。马排回到家乡后,又不好意思联系大家,最后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当我告诉你马牌的时候,我并没有轻蔑的意思。当时,我们的领导人教导我们要继续革命、继续进步,但别有用心的人却操纵我们互相争斗、不认亲人,让大家都感到危险。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就会诉诸指责、诬告。马排无非是响应号召,只是比我们普通人迈得大一点,走得快一点而已。
这就是我的“学习打工”经历。虽然只持续了半个月,但让我受益匪浅。
我还想说,半个月的时间,我在工厂员工食堂吃了十几顿午饭。妈妈给我的5元钱和10斤粮票我都花光了。
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和粮食,让妈妈伤心欲绝。那段时间,妈妈一提起这件事就会唠叨:你吃的怎么样?我去焦作卫生学校时,每个月的开支只有6元。
哈哈,还是那句话。不成家,不知柴米何贵,年少时,不知悲伤是什么滋味。
—— 结束——
初稿:2024-9-5
坐者简捷
王鹤伟,笔名王鹤
我一生喜爱读书,虽然读起来不求任何解释,却乐此不疲。
退休后,他在电脑上练习输入法,并利用自己的文学爱好作为延缓大脑痴呆的手段。
用户评论
哎,看到这篇“学习打工”的经历,我简直感同身受。那段时间,我既要兼顾学业,又要拼命工作,压力山大啊!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学会了时间管理和抗压能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打工”确实不容易,但我觉得这样的经历让人成长。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那些正在经历同样困境的朋友们一些鼓励。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里的“学习打工”经历,我也有过。那时候,每天都是连轴转,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但想想,这是为了更好的未来,就又振作起来。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了这篇文章,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学习打工”岁月。虽然辛苦,但那段日子里的收获真的很多。感谢分享,让我找到了共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打工的日子,真的是又苦又累。但每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回报时,那种喜悦是无法言表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学习打工”经历虽然短暂,但那段时间的经历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艰辛和努力的价值。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那段美好的时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太真实了,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那时候,真的是分秒必争,但最后收获的成果也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打工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拼搏。虽然辛苦,但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学习打工”的经历,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段日子虽然难熬,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打工的日子,真的是一段难忘的回忆。虽然辛苦,但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时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里的“学习打工”经历,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大学时光。那时候,为了梦想,我们都在努力拼搏。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打工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人生没有捷径。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这篇文章,我不禁感叹,原来每个人的青春都有那么一段“学习打工”的日子。希望我们都能珍惜这段时光。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学习打工”经历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每当想起那段日子,心里还是充满了感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习打工”岁月。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独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打工的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虽然辛苦,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宝贵的经验。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学习打工”的经历,我忽然明白了,生活就是要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成长。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坚持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