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利好消息,温州这10所学校受欢迎!教育部发文公布名单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29 16:32:10人气:
1.温州乐清育英寄宿学校小学部——竹竿舞
浙江温州乐清育英寄宿学校创办于1993年6月,是一所九年制民办寄宿学校。 2014年秋季,学校分为小学部和初中部两个校区。现有66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6个,初中30个。学校占地面积47484平方米,建筑面积46681平方米。
创办23年来,浙江温州乐清育英寄宿学校经历了“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率促发展”、“打造特色品牌”三个发展阶段。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民办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教学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中小学课程一体化实验学校、浙江省课程改革评估基地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艺术特色学校、温州市一级学校、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科普特色学校、温州市“三小”培训基地(小作家、青年数学家、青年科学家)、温州市“数学家”“耀澜工程”实验基地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学校少儿舞蹈团被文化部派出代表中国参加第十九届国际少儿艺术节,并多次在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创新杯”小学生数学竞赛浙江赛区第一名、全国少儿七巧板现场大赛第一名。中考平均成绩、通过率、优秀率始终名列乐清市前茅,温州中学自主招生人数稳居温州市前四名。
2、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第一小学镜画、漫画、米雕——号
沙城镇第一小学位于沙城镇七屋村,东临东海,背靠大罗山。学校始建于1949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占地面积18345.8平方米,建筑面积9643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学生1044人,教职工64人。
几年来,学校坚持不懈地追求“为学生培养高素质教师,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学生”的办学目标,确立了“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和谐”的办学理念。确立了“每一个学生可持续发展”和“严谨朴实”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创造适合教师发展的管理”的办学精神,建立了“以规范为基础”的办学行为准则。 “注重细节、凸显特色”已逐步形成。我们成功打造了“走廊门厅成书海,露天书吧弥漫书香”的学校文化模式,“与孩子们的书相遇,与幸福同行,与经典相遇,与智慧同行”。学校德育以“上孝、下仁、和人、实事”为核心,以“行、悟、导”的德育模式为核心,“教”方面强调实效、效率,追求“绿色教育品质”,“学习”方面强调“自主学习”,强调习惯养成和学习潜力的实现,将“学校教师发展规划”与“个人发展规划”相结合以综合素质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诵读经典》为代表的校本课程特色,以“规范化”为代表的学校管理特色。
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浙江省示范小学”、“温州市雄鹰红旗大队”、“温州市科幻绘画二等奖组织单位”、“区级文明单位”、“温州市龙湾区” “红领巾示范学校”、“温州市龙湾区雏鹰大队”、“温州市龙湾区绿色学校”、“温州市龙湾区体育先进单位”、“温州市龙湾区安全自保先进单位”、“浙江省九“义务教育标准化三类学校”、“龙湾区小学教师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建设先进集体”、“龙湾区学校发展水平示范中学”、“龙湾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第一批”荣获“先进集体”、“龙湾区先进集体”、“龙湾区信息技术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构建和谐社会’读书教育活动先进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3、——温州市永嘉县岩滩镇张溪学校读书、畲族歌舞
张溪学校位于温州北部山区,永嘉、仙居、黄岩三县交界处的张溪村。学校四周青山环抱,楠溪江大源支流流过校舍。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鸟语花香,景色格外迷人。 2008年9月,根据张溪乡办学实际和教育形势发展需要,永嘉县教育局对张溪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将原张溪乡中学和张溪乡中心小学合并。九年一贯校——更名为张溪乡学校。 2011年,随着撤乡并镇行政区域的调整和变化,“张溪乡学校”也更名为“岩滩镇张溪学校”,现更名为“永嘉县张溪学校” 。
2008年改制后,张溪乡学校成立班子,由张连光担任校长,分管学校全面工作。学校目前分为“中学”和“小学”两个全日制教学区。一旦制度完善实施,各方面管理工作理顺,校舍规划建设,将不再分为“中学”和“小学”。 “小学化”,真正实行从一年级到九年级的九年一贯制教育模式。
其中,“中学”即原漳溪乡中学,始建于1970年2月,原名漳溪公社中学,首任校长为周福寿。第一期招收一个班约40名学生,学制两年。创办时与小学合并,设在“张氏宗祠”内。 1971年,利用公私援助,在张溪村上榭修建了一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设有四个教室。 1972年迁入新校舍,同时小学、中学分开,分别管理。公社撤销后,更名为张溪乡中学。
中学建校以来,学生人数时高时低,学生人数最高时达到600余人,累计毕业生4000余人,为下一级各学校输送了数千名合格学生。 40年来,周福寿、胡永熙、李西进、周早梅、李世友、张跃成、陈崇德、陈仓良、潘秀华等同志曾担任学校校长或主持学校工作。他们分别带领老师和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4年,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符合《永嘉县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标准的学校; 2005年通过县公安局、县教育局等单位“平安校园”学校验收; 2007年被评为符合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标准学校,团委指定为“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在。
“小学”,原“漳溪乡中心学校”,始建于1949年,其前身是漳溪小学,是1941年2月创办的私立学校,校长张兴泰。 “漳溪乡中心小学”创办时,正值解放初期的过渡时期。一切都由当地村庄和农会的领导管理,而且是一所私立学校。首任校长是时任农民协会理事的滕志林同志。教师4人(周喜云(下日川村)、陈祥文(江滩村)、张冠峰(张西村)、张志宇(张西村)),由农民协会聘请,负责支付所有工资。学校里有不到100名学生。从1950年春开始,学校正式由政府接管,成为公立机构。校长和教师也由组织任命和指派。 “乡中心学校”创办60年来,发生了很多变化。李喜壮、潘凌云、王新恩、卢兰贵、李西进、戴海清、周福寿、姜长涛、李启鹏、戴本奥、戴金发、金秀一、张成云、张连光等,他们都辛勤耕耘,为张溪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经周折,学校校址在村内几经变动。创办“张溪小学”时,校址设在上协陈家祠; “张溪乡中心小学”创办时,学校位于村尾张家。 1988年,学校由原“张家祠堂”迁至村头新校舍(沿溪路1号),至今。 1998年,学校通过省验收为“九年制普及教育达标学校”; 1999年通过县验收为“普及实验教学达标学校”; 2005年通过永嘉县“中小学生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永嘉县“平安校园”验收; 2006年被评为“全省农村远程教育先进集体”; 2007年申请的《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方法与实践研究》项目获县一等奖,2008年申请的《有效利用光盘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项目获市一等奖; 2008年被评为全县“信息化建设先进集体”、“校务公开先进集体”。
20世纪80年代至今,有多位教师获得先进个人荣誉。其中,陈建平老师的事迹尤为感人。 2001年被评为“温州市师德师风标兵”; 2004年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浙江省中小学师德师风标兵”、“温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 2006年被评为“2006年度感动温州十大人物”、“温州市职业道德标兵”; 2007年荣获“温州市劳动模范”、“2007年度感动浙江十佳乡村教师”; 2008年被评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先后宣传其先进事迹30余次。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张连友老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虽然张老师已经去世,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朴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顽强的工作毅力、无私的奉献精神始终激励着张曦师生不断进步。张福梅、邹面海、张家兴等分别荣获省级“春蚕”、“农园工程”先进个人;获得市、县及以下荣誉的教师不计其数。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活动。师生们通过“四节”活动平台展示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其中美术、拼图、散文、书法等作品送评,中标率较高。
2006年9月,永嘉县教育局根据张溪实际情况,结合张溪乡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合并两所民办幼儿园,设立一所位于小学的国有和民办中心幼儿园。由小学领导管理。幼儿园现有4个班级,在园幼儿约100人。建有行政村幼儿园教学点(即行政村幼儿园空白点)两个。学校全力投入学前教育的热情让教育局领导感动。 2012年11月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定名为张溪学校附属幼儿园。张西学前教育已发挥辐射学校辖区18个行政村的作用; 2007年,永嘉县聋哑学校在张溪小学设立特殊教育教学点,后改为“带班学习”试点学校。 2012年3月28日,温州市课堂招生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学校召开。 2012年9月21日,省教育厅、市、县教育局等领导莅临学校,就课堂招生工作进行调研。张连光校长、潘艳梅老师多次带班级学习、工作,并在各级会议上介绍经验。张曦的听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2年10月,学校成立“乡村学校少年宫”。
张溪学校现有全日制教学班18个,其中初中6个班,小学12个班。共有学生790人,其中中学生239人,小学生352人。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61人,其中普通教师(专任教师)48人。 48名专任教师中,小学28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10人,中学教师3人,小学高级职称15人;中学20岁,硕士学位。 1人,其中本科学历17人,大专学历2人,初中一级职称2人。全体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专业技术水平较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张溪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展现出年轻、知识、专业、革命的新面貌。目前,学校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永嘉县教育局计划于2013年按照九年一贯制学校总体规划重新设计建设张溪学校。
经过九年一贯制,在上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等的领导和关怀下,学校各项工作正在正常有序、健康快速发展。学校的校园网、多媒体小平台、计算机房等硬件设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为学校现代信息化教学和基础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学校的校园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校园文化非常浓厚。为教育学生热爱学校,2012年2月,学校专门创作并教授了校歌—— 《我爱我们的学校》。通过培训、引进、走出去培养教师,使教师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积极贯彻减负不减质量的精神,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每年的中考成绩都比较理想和乐观,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家长的好评。学校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学雷锋、做好事”、“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活动,以活动抓管理、促和谐。张溪学校是一所集学前教育、全日制教育、特殊教育等为一体的学校,以独特的办学模式向一体化办学迈进。
校训是“诚实、好学、自立、仁慈”;其校风是“德、明、求实、仁”;其教学风格是“严谨、负责、合作、高效”;其教风以“乐学、善于提问、善于思考、勤奋实践”为学风。学校崇尚严谨治学,以德育为先,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锐意创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打造漳西教育新品牌。乡村建设。
以教育为基础的百年大计。如今,张溪学校拥有一支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一支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一群天真可爱活泼的学生。新起点、新理念、新挑战,全校师生将以新的精神面貌、正确的工作态度,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奋力拼搏,迎难而上,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抓住机遇,为构建平安和谐校园、规范学校教育管理建言献策。
张溪的教育即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4.温州市龙湾区温州南泉永兴第一小学——
2000年1月,永兴镇政府又投资160万元,修建了2240平方米的四层综合楼。工程于2001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在学校的努力下,在镇政府和市区六个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在部分家长的慷慨解囊下,仅用了三年的时间。 1999年至2001年,共筹集资金100万元建设学校。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舞蹈室、两个音乐室和美术室等。还建立了校园广播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2000年12月,原永兴、海滨、永昌、永中四镇合并,学校名称变更为“瓯海区永中镇永兴第一小学”。
2001年10月,永强隶属龙湾区,校名改为“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当年11月,学校大队被市团委、市青工委命名为“雄鹰大队”。
学校现有建筑面积6567平方米,24个教学班,学生1200余人。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含在读生)近50人。他们的年龄趋于年轻化,平均年龄不到30岁。
近年来,学校坚持“两手抓、两手要强”的方针。在硬件日益完善的同时,也树立了“师德是办学之本;教改是教育发展之道;质量是办学之本”的意识。如果说省级项目《创新教育模式初探》实验研究的成功只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尝试,那么《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普及实验项目的推出则是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的推进。在这种良好氛围中,培养了一大批敢想、敢变、敢拼、敢创新的“教学界新秀”、“精品课程创造者”、“新苗子”。敢于探索,脱颖而出,展露锋芒。其论文也多次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或获奖。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表现出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已有约200人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奖。如今的永兴小学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无论是教风、学风,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都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社会面前,就像校园里的古树一样,一进入春天,就显得生机勃勃、枝繁叶茂。
5.温州市瓯海区潘桥镇陈庄小学书画——
瓯海区潘桥陈庄小学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目前在校的510名学生中,65.8%是新居民子女,这也增加了学校实施“双减”工作的难度。学校结合自身办学情况,集思广益,创造了以课程延伸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独特的课后管理模式。
学校以“金锁课程”为基础,统筹安排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空间,根据学生整体和个性发展设计课程活动,服务学生发展。
学校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作业,重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阅读写作、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等意识,实现学生多元化成长。
学校将课后服务管理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兼顾学生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培养自信、自律的金锁少年,深情又梦幻。
6.温州苍南县民族中学——民族传统体育、剪纸
苍南县民族中学创办于1986年8月,是一所蓬勃发展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初中。是全国民族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民族体育先进集体、温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温州市民族体育学校。训练基地、温州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苍南县文明单位。
学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行动指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总体工作,牢固树立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后来者崛起”的要求,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民族宗教部门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积极推动学校发展。战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教育。
学校全体师生秉承“团结、勤奋、追求、奉献、创新”的校训和“和谐+特色”的理念,勤奋学习,积极工作,为学校打造校风。学校纪律,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民族品牌。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7.温州麻池小学书法——
温州麻池小学位于温州市麻池坊杨柳巷10号。麻池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作书,洗砚于此”而得名。翠绿的白杨树上体现着书画的芬芳。 1878年,英国人苏慧莲在莫奇创办艺术文学学校,奠定了莫奇小学的基础,并延续了128年。
百年来,人才辈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奇虎、清华大学校长胡贤章、一代名医陈美豪、电子工程博士后余树怀等。犹他大学教授、温州大学外语系教授盛培林、留美博士于景涵、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韩文德、温州实验中学校长王朝书而一大批杰出人物都是麻糬校友。
8. 瑞安市曹村镇学校—— 南泉无骨灯笼
曹村乡学校始建于1943年,学校原址为曹村武林寺(武灵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曹村乡中心学校(中小学合办)。 1989年2月,成立中学,更名为曹村镇中学(2011年6月规划调整后更名为马峪镇曹村中学)。 2018年11月,因校网调整,中小学并入曹村镇学校。
曹村镇学校现址位于享有“中国进士第一村”称号的曹村镇书院路104号。曹村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校园风景优美,布局合理,育人环境良好。学校内部绿化,绿化面积395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6.9%,生均面积6.56平方米。种植了80多种名贵花木。因校园布局调整,学校征地14.3亩,新建4500平方米教学楼。根据学校需要,拟再建4700平方米教学综合楼和300米塑胶操场一座(在建)。整个校园的建设需要重新规划,正在规划重新布局。
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学班42个,学生1843人,专任教师99人,会计专业1人。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92人,硕士学位2人,占94%;具有高中职称14人,具有初中职称48人,占62%;市、学区两级骨干教师23人,市学科组中心人员6人,温州市教学界骨干1人,瑞安市教学界骨干2人,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3人辖区,瑞安市教学界新秀3人,瑞安市教学界新秀7人,学区教学界新秀3人,学区新教师6人;现有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新进教师1人,温州市、瑞安市优秀教师15人。教师平均年龄32.5岁。现有占地面积32182.8,总建筑面积8472,绿化面积3956。由于学校正在建设中,各种功能用房及配套设施尚缺乏。学校文化氛围浓厚,定期出版校刊《川苗》、《学校论文集》等刊物。还有独具曹村本土文化气息的文化长廊和“农耕净读”的校园廉洁文化布局。
曹村镇学校努力在教育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以文学为荣”的办学理念,积极拓展内涵。学校围绕“秩序、效率、特色、内涵”四个关键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为学校发展创造机遇。强大的生命力引领学校积极向更高层次发展。
9.温州市泰顺县洛阳镇中心小学书法篆刻——
泰顺县洛阳镇中心小学位于泰顺县洛阳镇。学校始建于1981年,是“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占地面积17840平方米,绿化面积2934平方米,塑胶游乐场4000多平方米。米。学校现代化教育配套设施齐全,有校园局域网、电视网、通讯网、广播网,还有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其中包括国家希望工程园丁奖获得者、省市优秀教师、市县教学新秀、名师培养人选等。
2021年11月2日拟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10.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实验小学—— 瓯窑
平阳县鳌江镇实验小学是平阳县鳌江镇第四所小学。学校位于景山麓,鳌江之滨。这是一所崛起在古澳大地上的现代化小学。鳌江实验小学前身为雁门小学,始建于1912年。
平阳县敖江镇实验小学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办学成就。培养了金克喜、王一川等一批著名学者、教授,才华横溢。 1994年,学校搬迁,现位于鳌江蜀东新区。校园占地面积15341平方米,有4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43人,专任教师120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舞蹈室、电脑室等专用教室。建有塑料田径场和师生餐厅。配备小媒体、闭路电视和智能校园广播系统。学校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是温州一所花园式学校。
近三年来,教师撰写的论文和案例近300篇在国家、省、市、县各级获奖。目前拥有国家子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2项,县级项目10余项。物品。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绿色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卫生工作先进单位、温州市示范学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温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集体、温州市先进教研集体荣获60余项荣誉,被确定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基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基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育远程教育教学基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基地、科学院研究院潜能开发实验学校、浙江省英语实验基地、浙江省实验学校团体成员单位、温州数学家摇篮工程活动基地等。
用户评论
哇,温州这10所学校真的太棒了!双减政策一出,我就知道会有很多学校受益,没想到这些学校竟然上榜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部这个名单公布得太及时了,我孩子正好在这10所学校之一,感觉以后的学习压力会小很多。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双减政策真是个好消息,但是这10所学校真的能代表所有学校吗?其他学校的孩子怎么办呢?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州这10所学校确实不错,但是我担心双减后教学质量会不会受到影响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单上的学校都是我平时关注的,这次能上榜真是太高兴了,希望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双减政策的好处。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部发文公布名单,这10所学校受欢迎,看来双减政策真的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双减利好消息,温州这10所学校受欢迎,但我觉得应该给更多学校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受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单上这些学校我都不太了解,双减政策对他们来说是不是真的有好处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州这10所学校能上榜,说明他们的教育质量确实不错。双减政策下,希望他们能继续保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双减政策实施后,我就开始关注这些学校,现在看到他们上榜,我放心多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部公布名单,这10所学校受欢迎,但我更关心的是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双减利好消息,温州这10所学校受欢迎,希望这次政策能真正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单上的学校真的很好,但是我觉得双减政策应该更公平地惠及所有学校和孩子。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州这10所学校能上榜,说明他们确实有实力。双减政策后,希望他们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层楼。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双减政策出台,我就期待看到这样的名单,温州这10所学校真的很受欢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名单上的学校都是我心中的教育典范,希望双减政策能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双减利好消息,温州这10所学校受欢迎,但我更希望看到政策能惠及更多地区和学校。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部发文公布名单,这10所学校受欢迎,我相信双减政策会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环境。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温州这10所学校能上榜,真是让人欣慰。希望双减政策能持续下去,让更多孩子受益。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