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匮乏的河南如何与时俱进?于吉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25 10:03:55人气:
王大蜜|文本
为什么未来河南的教育资源会变得更加紧缺?
“他们想在会场点蜡烛,可以吗?”黄河宾馆的服务员小李走出大厅,询问主管,主管点点头。
“你过来听听,他们在一起唱歌。”第二天会议开始后,小李向朋友们打招呼。
“这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场地。”小李不禁对参加会议的数千人产生了兴趣。
对于见过太多会议的小李来说,什么样的会议让他如此兴奋?
这是第五届(2016年)“亚洲华人会议”大会现场。亚洲华德福教师研讨会,简称“亚洲华人研讨会”于5月5日在黄河宾馆结束。它给周围的人带来了一系列的好奇,包括对教育的思考。
自2007年第一届“亚洲华人会议”在香港举办以来,第二届在台湾台中举办,第三届在成都举办,第四届在台湾宜兰举办,第五届在台湾宜兰举办。这一届,在郑州举行。郑州已成为继成都、北京之后华德福教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河南是人口大省,教育迫切需要。尤其是二孩政策放开后,教育将成为更加稀缺的社会资源。
我用几句话介绍一下“亚洲华人会议”,这是每年在华语地区举办的大型华德福教学研讨会。目标是将全球华德福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智慧与当地文化(主要是中国文化)相结合,帮助华德福教师成长和提高,从而促进互助与合作。这是华德福华语地区教师的一次盛大的聚会和交流活动。
华德福教育的基础是什么?
那天,当我走出会议现场时,我对一位参加会议的杭州华德福小学的德语老师说,如果你不知道华德福,他唱着、背着圣歌,还有那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外国人。走遍世界,你一定会知道的。它会被视为什么样的宗教组织?这当然是一种自嘲。
但说到教育,这些老师的学习和探索热情甚至超越了宗教。这一切都源于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华德福教育的基础是人智学,它是一门科学,而不是宗教。
本次会议的参会者范围从欧洲到北美,从澳大利亚到马来西亚,从港澳台到中国大陆。他们代表着多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这些参与者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年级的华德福教师、成人培训的华德福教师、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系统内的教师、家长和家庭委员会成员。
本次会议主题为《成长•合作 个体•团体》。在这个时代,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保持对个体天性的尊重的同时,与环境和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在笔者看来,这个话题不再只是教育、教学和研究的讨论,它从根本上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今天的教育?
会议标志的原型设计者Ben Cherry在开幕致辞中,将自己的原稿翻译成中文,并用汉语拼音(我们小学一年级叫知乎音节)进行注释,给大家做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介绍。中文断断续续。他提到的重要一点是,在全球唯物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今天的教育?
三十年前,谁也没有想到世界的发展会如此翻天覆地。由此,我们也应该推测,二十年后的孩子将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无从得知。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提供真正的帮助呢?这是教育的核心话题。
与教育中的营利性话题稍有不同,华德福教育大多是非营利性教育。这次会议的一个研讨会讨论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从货币价值的角度来看,办教育不赚钱,何必呢?在中国的很多华德福学校里,生存确实是最大的现实。他们需要获得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以便有教育探索和实践的田野,但他们的教育并不是为了盈利。
用英语教学汉语绝对值得反思!
本土化一直是华德福教育的重要话题。一位拥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德国老师曾表示,华德福不要求中国老师按照国外的教学方式来教中国孩子,而是如何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汉字、武术、音乐等。书法、绘画甚至中国园艺。不过,这不是华德福的任务,而应该是整个中国教育的重点。即使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还在积极学习中文,但我们是用英语教中文。这绝对值得反思。
在我看来,华德福和其他教学模式一样,提供了一种教学理论,所教授的内容应该是中国本土的。我无意批评现行体制内的教学方法,但华德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
中国常用的班级规模为30至60人。在这样的班级规模下,培养有天赋、天赋、财富后缀的人是可行的,但如果要培养有灵魂的人,那就真的是扯淡了。然而,这些差异实际上源于不同的教育目的。培养有灵魂的人的教育模式有很多。其实我们古代的教育模式中并不缺乏这一点,但是我们现在的主流教育却不是这样的。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公众的需要。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选择。
这两所小学有什么特点呢?
1. 牧灵阶层的自由、自主和自然成长
以下文字摘自其最早的招生说明之一。
“这不是一个为了避免应试教育的伤害而只为孩子追求幸福而设计的温室,因为自然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痛苦才是孩子心智成熟的唯一途径。我们要做的就是避免无意识的伤害,帮助孩子犯错误并在挑战中成长。
这并不是为了逃避竞争,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没有竞争力的孩子。竞争是社会环境之一。我们不需要太过在意,也不需要加剧竞争,但也不需要害怕和排斥。相反,我们可以坦然面对或处理。
这里追求的并不是外界认可的成功,因为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成为一个站在高高的舞台上、被众人羡慕的“顶尖”人物,而是即使在最平凡的行业里也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坚持梦想、拥有内心财富的人;这并不是要培养未来无法适应国内教育环境的另类人,因为如果你对此没有把握,说明你还在焦虑中挣扎,说明你不了解教育的本质……”
田园班创办之初,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人生最大的幸福在于“清楚地认识自己内心的需要,并有勇气和能力去追求和实现它。”——这也是教育的目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需要来发展自己,不必过度追求外在评价中的所谓成功,从而拥有更强的感知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在不脱离现有教育环境的情况下,田园班设置了“必修课”和“选修课”。语文、数学、英语、社会情商、田园课、艺术课、体育推广、游学、社会实践为必修课;儿童可选择游泳、舞蹈、美术、书法等兴趣课程。同时,还为家长设置每月学习课程,以家长、孩子、老师的共同成长为教育目标。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环境状态。
我和墨子在微信上互相关注。她参加了很多教育社区。田园班的家长是她的共同种植者。许多讲座和课程中家长的反馈都是相当深入和积极的。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因素:家庭、社会(国家)、自我。田园班正在努力为孩子们构建更好的成长生态系统。
2、教育将给孩子什么样的未来?
这是MMUN世界公民·森林湖小学课程设计者发给我的一篇文字的标题。面向未来,是这所小学的初衷。什么是“MMUN”?这也是我的第一个疑问。后来我才知道MMUN(蒙特梭利模拟联合国国际青年峰会)本来就是一个峰会。成立于2006年,是全球唯一得到联合国官方认可的青年模拟联合国项目。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的年轻人。该峰会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三天。
参加峰会的青少年(9-16岁)是从各级选拔出来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官”。在联合国会议厅,按照模拟联合国的运作方式和议事规则,了解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教育等热点话题。社会及其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进行演讲、辩论和投票。决议草案经表决通过后,提交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并在联合国总部存档。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以模拟联合国会议形式命名的教育模式。它的特点非常明显:开放性、多样性、能够专注于解决问题。回到“教育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未来?”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可能的做法。
我也关注这所学校,因为今年秋天它将开设华德福实验班。当然,课程设计不仅结合了MMUN自身的形式,还注重“根”教育,即经典教育、文武教育,与生活教育相结合,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生活。学习。
他们将社区理念引入学校,打破原有的班级教学、单一教材、平行班级等形式,尝试构建一个以家长、教师、学生为学习共同体的社区。
用户评论
河南的教育资源确实有待提高,但我觉得于吉的这篇博文给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希望能带动一些改变。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资源匮乏是个大问题,河南在这方面确实面临挑战,希望于吉的思考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于吉,你这篇写得真好,河南的教育改革确实需要新的思路,期待看到更多像你这样的声音。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资源匮乏,河南的孩子们太不容易了,希望这篇文章能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的教育问题一直被忽视,于吉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一线希望,希望政策能尽快落实。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于吉,你提到的河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我深有感触,真的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注和努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的教育资源确实有限,但我觉得于吉的博文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资源匮乏,河南的孩子们真的很辛苦,希望这篇文章能激发更多人去关注和改变。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于吉的分析很到位,河南的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但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的教育现状确实让人担忧,于吉这篇文章给了我信心,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河南需要更多的像于吉这样的有识之士来发声,推动改革。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于吉,你提到的河南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孩子们,希望你的建议能帮到他们。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缓,于吉这篇文章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希望相关部门能认真考虑。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资源匮乏,河南的孩子们真的很需要帮助,于吉的博文让我看到了一线光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于吉,你这篇博文让我对河南的教育改革有了新的认识,希望你的声音能被更多人听到。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河南的教育资源匮乏问题亟待解决,于吉的文章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资源匮乏,河南的孩子们真的太需要关注了,希望于吉的博文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于吉的分析让我对河南的教育现状有了更深的理解,希望这篇文章能促进河南教育的发展。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教育资源匮乏,河南的教育改革之路任重道远,但于吉的博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