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第一中学的悠久历史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24 07:24:21人气:
中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跳板,是通往人生大世界的阶梯。唐山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著名中学,120年来,将每一位唐山学子推向了广阔的人生舞台。
唐山第一中学的前身是永平府学校,永平府学校的前身是永平府静生书院。景升书院始建于1747年(乾隆十二年)。如果算上这段科举教育,唐山一中已有275年的历史,这将创下全国现存中学历史最长的记录。
(永平府静生书院,赵以松绘)
1744年,永平府太守陆健请直隶总督那苏图建书院。 1747年获批完成。 景升书院中的“景升”二字取自《大戴礼·武王践祚》中的“景升为懒人带来吉祥”。陆健是康熙末年进士,乾隆年间任淮河盐运使。他是翰林院学士纪晓岚的儿子和女儿。也就是说,唐山一中的最初创始人是纪晓岚的姻亲。
(陆见曾肖像,赵以松画)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景升书院衰落。 1872年,由永平府知府游志开重建,位于永平府卢龙县。这使得景圣书院成为华北地区比较有名的书院。它藏有大量书籍。除重要经史书籍外,还重点研究宋元明理学。
清末学者史梦兰在《重修永平府敬胜书院记》中写道:“景升书院是原德州知府卢公俭在明武馆旧址上所建,与太公庙毗邻。左,故汉名《丹书》,道中弟子众多,据说咸丰末年,有治府,郡守集中。军团练兵,书院渐成真武。太守游公到时,见殿堂已破,又受伤,故急需增修学问,汲取经史。并广搜宋、元、明、吉甫名家著作,准备供学生研读,现属兰氏撰文记录此事。他明白了他的意思并记住了他的话,所以他将其记录下来。由工字志凯,湖南新化人。从滦州升任永平守,与吕公同属。相同的。”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圣书院奉圣旨改名为永平府学士堂。废科举后,改称永平府学堂。学校诞生于1902年,距今已有120年历史。唐山一中建校120周年即从此时开始计算。但当时河北省和唐山市都不存在,所以不可能叫河北唐山一中。
当时,中国仍称为中华大清帝国,河北省仍称为直隶省。现代教育体系尚未完全形成,还没有学校,所以称为学校、书院。
官校教官范文浩担任第一任督导员。永平州中学面向永平州辖七州县招生。学校教育为期五年。 1902年,开始招生50余名学生。学校建校初期,设校监一名、馆长一名、总务主任一名、教师若干名、馆管员若干。学校成立之初,有教学楼三栋,分为报告厅、督导室、教学室、会计室、厨房和学生宿舍。支出按需要向政府机关收取,并按实际情况报销。督导和教学人员的工资,以及学生的书笔、伙食、穿衣等,都是政府开支。
卢龙县地处山区,境内丘陵。颇为有趣的是,卢龙县城本身就建在三个相邻的土堆上,城内有山。由于该城依山而建,高低不平,四个城门无法像平原上的城市那样相互对应。南门和西门几乎是贴在一起的。因此,卢龙城有“三山不见,四门错”之说。永平府中学位于县城西南角平山南坡。
(永平福成,赵亦松抄)
正门庄严肃穆,两侧各有一石狮;门三间,中间一扇为正门,东西侧门各镶嵌一石碑,分别刻有“整齐”、“严肃”四个大字。
(永平府画派,赵以松画)
正门西行数十步,便是面向南门、西门的十字街。街道中央矗立着一座金代大定年间重建的石楼。石砌建筑高大古朴,在城市中显得极其耀眼夺目。前院建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宫殿,俗称“龙殿”,是接受和存放圣旨的地方。教室和宿舍建在龙堂后面,离街道有一段距离,很少有噪音进来,校园优雅而庄严。永平府中学教授的课程分为中学和西学,具有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雏形。 “中”四科是经、文、史、政; “西学”包括英语、算术、地球科学、外国历史、格知学、外国政治学、体操。教科书虽由翰林学部统一规定,但实际上多为自定。学校严格招聘师资,语文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也有一些是工生学生。西方教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也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任教。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正式实行的学制,并于次年废除科举。
根据清政府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颁布的学制文件,永平府学堂属中学。上图为清末癸卯图。
1905年,学校招收乐亭学生李启年,字寿昌。
(赵一松画李大钊肖像)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后来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最后一次考进士,但因清政府禁止科举,转而入永平府学堂。
(郭友三像,赵以松画)
郭友三也曾就读于永平府中学,是冀东近代革命史上牺牲的第一人。他的牺牲是爱国运动的巨大损失。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学制变更,改学堂为学堂,改监事为校长,任命太守为监事。 1914年,官制废除,中学改为省立中学。 “永平州中学”改为“直隶省立第四中学”,但原州县的学生仍来这里报考。永平府中学第一届校友、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费印堂、张彦瑞两位老师先后出任校长。这一时期,入学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于是购建私人房产,新增校舍100多所。主要建筑有报告厅、礼堂、医务室、师生宿舍等。该校共有5个班112名学生。学校将于秋季入学,学制四年。初中和高中没有区别。
唐山市第一中学的前身,除了直隶永平州中学外,就是天主教会创办的华英学校。华英学校是1915年英国人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位于唐山西南郊。 1925年,更名为河北私立学校。凤鸾中学迁入吉祥路西南侧新校区。
(赵一松绘制的凤鸾中学校徽)
(唐山怀古堂藏)
(凤鸾中学,赵一松画)
(唐山怀古堂藏)
1922年冬,因直隶、丰城战乱,校舍屡遭破坏,损失严重。卢龙城山路崎岖,远道而来的学生上学困难。这时,京凤凰铁路通车了,很多学生来到了铁路沿线的中学。于是,在滦州唐山镇(今唐山市)设立直隶四中分校,校址在马家屯。
1928年10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立第四中学。北伐期间,大部分师生迁往唐山,成为唐山五所中学中唯一一所公立中学,在全省享有盛誉。
(马家屯时期河北省唐山省立中学鸟瞰图,赵以松绘制)
1933年,长城抗战。 10月,学校根据所在地更名为“河北省唐山中学”。习近平称其为“省中心”。
(图为我在马家屯时的校门,赵一松画)
省中校唱道:“城千里之外,滦水碧波浩荡,西控金谷,东控秦岛、辽阳,可见群山茫茫。”从乡村望去,西望康庄,高耸的广厦,旁边的唐山……”。
1942年10月,新校舍在吉祥路东北侧落成,更名为“河北省立唐山第一中学”。学校结束了十几年的租用学校的局面。东边的小巷名叫盛中街。
(河北省唐山一中科学馆,赵一松绘制)
1949年5月11日,河北省立中学与丰峦中学合并,仍称河北省立唐山中学。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校门,赵一松画)
下一篇:唐山市第一中学!
用户评论
哇,唐山市第一中学的历史真的挺悠久的,每次看到学校的老照片都特别有感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爷爷就是唐一中毕业的,听他说那时候的学校条件虽然艰苦,但学习氛围很好。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没想到一所中学能有这么丰富的历史,为我们唐山的教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路过唐一中,都会被那座古老的钟楼吸引,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校的历史悠久,但我觉得现在的教育质量也要跟上,不然就太遗憾了。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一中在唐山人心中的地位一直很高,希望学校能继续保持这份荣誉。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为能在这样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学习过而感到自豪。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唐一中的校训很有特色,有机会一定要去学校看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照片里那些穿着制服的学生,看起来特别有精神,真希望现在的学生也能有那样的学习热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一中不仅历史悠久,培养出来的校友也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听到唐一中的名字,都会想起那些曾经的青春岁月。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校的历史让人敬佩,但也要注意保护这些历史遗迹,让它们传承下去。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唐一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历史故事可以分享呢?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到学校的历史,真为我们的唐山感到骄傲。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现在我已经毕业多年,但每次回到唐一中,都会觉得特别亲切。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唐一中的历史让我想起了那些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我们要传承下去。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希望唐一中的历史能够激励更多的学子,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努力。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校的历史是学校的灵魂,唐一中一定能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发光发热。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