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勤一中读书的日子陈志勇:三代人一起在民勤一中学习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19 15:04:45人气:


1975年全体教师

1972年春,我在民勤一中读高中,1974年1月毕业,所以叫1973班。事实上,我们母校在“老三班”也就是我们的最后一堂课之后就正式开始招生了。总共有六个班级。我们是二班,也有六班。我在高中一年级。

虽然我只在一中学习了短短两年,尽管我正处于读书无用的特殊时代,但母校对我的人生影响却很大。那是因为我在母校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他们不仅教会了我知识,也成为了我的榜样。龙一村的语文老师有一颗慈母般的心。她讲课的时候,带着淡淡四川口音的声音是那么的悠扬。牛英奎老师丰富的兰州话和慷慨激昂的表情让我读起来激动不已。有的脸红、口水飞溅,总能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数学老师赵汉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讲课简单易懂,黑板写得非常流利;谢怀英老师个子很高,数学课也很好;物理老师谢功贤是校办工厂的厂长。他讲课时一定要认真听,否则可能会错过重点;张中军和袁永晓夫妇,他们会教数学和物理,虽然他们没有教我们,但他们的课对学生来说也很有吸引力;化学老师王玉英,讲课不仅讲得好,独特的板书、漂亮的字体,还是让我们谈起时赞叹不已;教政治的刘敬东老师一丝不苟,一丝不苟。他不紧不慢,非常优雅;教授农业基础知识的杨胜刚老师总是把柴油机从单缸四冲程到四缸四冲程讲得清清楚楚;人人都爱的体育课、石永钊老师的严谨、叶德福老师的足球、薛其瑞老师的单双杠总是让男生们敬佩……那时候的老师多才多艺:老师吴国华的小提琴独奏令人着迷;葛传金老师的英语背诵如云雀一般。听起来很愉快;徐向东老师地道的民勤方言朗诵古文,别有一番意境……还有学校食堂的刀(馒头),味道好极了;还有六十二份的蒸面,真的很好吃。这很棒.

当我们高二的时候,同学们中间就传出了大学要恢复考试的消息。所以班上的同学们都很兴奋。每天早自习前和晚自习后,教室的课桌上都点着一盏灯。煤油灯,每个人都在睡觉,睡觉,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幸的是,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封某人写给小学生的信让这一切都化为泡影。记得那学期的期末考试都是开卷的,政考题目是为教育革命建言献策。我当时想:一群幼稚的学生能提出什么有意义的建议呢?那时,我和薛继瑞同学认识了刚被分配到学校管理图书馆的年轻漂亮的胡宁老师。她见我们无所事事,就给我们开了后门,让我们每天去图书馆看书。我们只是在图书馆随机阅读各种我们感兴趣的书籍。要知道,当时我们学生是没有资格读很多经典的。感谢胡宁老师,让我们从书中学到了很多精神营养。

在学校的两年时间里,劳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时,立交桥刚刚建成,操场周围的围墙是用土块浇筑而成的。我们每天都有任务,男生200多元,女生200多元。我们连续工作了一两周。当时,第一农场已经初具规模,第二农场刚刚开始开荒。我们经常去农场干活。

在民勤一中读书的日子陈志勇:三代人一起在民勤一中学习

我们班当时颇有名气。无论是晚会还是运动会,我们班的出现总是给同年级的同学带来很多惊喜。回想起来,很多场景都历历在目:《洗衣舞》 中国藏族舞蹈的一举一动都是那么优雅美丽;而歌手纯真的伴奏是那么深情,令人难忘;放学后我们围成一圈,在校园打排球,你叫我扣篮,好热闹;晨练结束后,我们总想着去足球场上踢几脚,那是多么的过瘾……我们曾经在新建的木质立交桥上让膝盖变长了。说着说着,我们曾经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奋笔疾书……虽然五十年过去了,但母校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总是时不时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清晰。

学生在大寨队参加农业学习和劳动

在我的家乡民勤,很多人的成长都是得益于母校的教育和培养。民勤一中承载着乡亲们的希望,让一代代学子走向外面广阔的世界。我的叔叔、四个姐妹、儿子、侄子、侄女都是我们母校的学生。在民勤一中的学习和学习是我们成长中的一段重要经历。

我很庆幸自己曾经是民勤一中的一名学生,亲眼目睹了母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我们的母校已成为全省知名的龙源名校,也是家乡一张响亮的金名片。这是几代学校领导、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不可否认,无论是师生,只要是在母校工作或学习过的人,都对学校有着深厚的、不可替代的感情。记得在母校70周年校庆期间,我认识了当时已经七十多岁的王云武老师。尽管他在动乱中遭受了很多苦难,但他对母校的真挚感情令人感动。他体现了母校老师宽容大度的精神。

因为对母校的眷恋,我经历并参与组织的两次同学聚会中,回母校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人数超过100人。

在民勤一中读书的日子陈志勇:三代人一起在民勤一中学习

第一次是在1995年,提前与我们联系后,我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来到了母校。当时正值学校放假,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学校居然组织了花束队在校门两侧迎接我们。我们真是受宠若惊,很多同学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毕业20多年了,母校没有忘记她的学生,以如此隆重的仪式迎来了她的孩子们。我们怎能不感动?那次聚会,我们见到了久违的李公祖老师和马宇豪老师。当年教我们美术的马老师,讲起师生情谊时,忍不住落泪,让大家感动得热泪盈眶……老师还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份《马玉浩书法集》,并细心询问每个学生都用毛笔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签名,这一举动成为了这次聚会的高潮和意外的收获。李公祖老师不顾年事已高,腿有问题,参加了整个聚会,并现场赋诗,也深深启发了大家。赵汉生老师时任兰州一中党委书记。由于聚会期间他要前往长沙出差,他提前专程看望了自己的学生,指导聚会活动的安排。他还在晚会当天发来贺信,表达了师生之间的深厚友谊。

同学聚会

第二次聚会是在2016年的夏天,徐绍英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老师也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我们参观了学校的历史博物馆、操场、多功能厅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我们的母校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我们母校的变化确实很大!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留在我们心中的母校情怀和难忘的老师。这次聚会,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胡自立、刘敬东、严浩民老师,畅谈往事,畅谈师生情谊。

虽然离开母校已经快五十年了,但说起学生时代,母校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母校快乐学习、生活的往事总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过去的老师或和善,或严厉,或幽默,或细致。它们显然是永远不会褪色的照片。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现在,我不再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每当说起往事,我在民勤一中的学习经历总是值得自豪的记忆。三代人同母校的命运,也是一个可以讲给后人的故事。衷心祝愿我的母校越办越好!让我们一起永远记住我们的母校民勤一中!

用户评论

冷风谷离殇

哇,看到这个标题就想起我在民勤一中的那段时光,陈志勇老师真是我们那时候的楷模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站上冰箱当高冷

我爷爷、爸爸还有我,三代人都在民勤一中,那个学校承载了太多家族的记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灬一抹丶苍白

民勤一中,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历史感,陈志勇老师的教育理念一直影响着我们。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抚笙

陈志勇老师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师,那时候的民勤一中真是个充满正能量的地方。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娇眉恨

三代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这种传承真的很感动。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秘密

民勤一中,陈志勇,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坠入深海i

那时候的民勤一中,条件虽然简陋,但老师和同学们都特别团结。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看到这个标题,我立刻就想起了那个夏天,我们一起在民勤一中奋斗的日子。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眼角有泪°

民勤一中,陈志勇,这两个名字在我心中永远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花开丶若相惜

我爸爸说,陈志勇老师是他的启蒙恩师,现在我也想成为像他一样的人。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绳情

民勤一中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回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風景綫つ

陈志勇老师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和榜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夏至离别

民勤一中,那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無極卍盜

三代人在民勤一中学习,这种传承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笑叹★尘世美

看到这个标题,我不禁泪目,那些年的民勤一中,那些年的陈志勇老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所谓

民勤一中,陈志勇,这两个名字在我心中永远都是最美好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滴在键盘上的泪

我爷爷经常提起他在民勤一中的日子,那时候的陈志勇老师真的很厉害。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初

民勤一中,那个地方,那些人,那些事,永远都难以忘怀。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人心叵测i

陈志勇老师的教育方式让我受益终身,感谢民勤一中的培养。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景忧丶枫涩帘淞幕雨

民勤一中,陈志勇,这些关键词串联起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记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