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减轻4亿家长手机负担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13 17:41:31人气:
标题图视觉中国
去年8月,郭荣强来到杭州胜利小学担任两个校区的校长后,发现学校在技术应用方面有良好的基础,但缺乏强大的系统平台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使用移动管理工具为教学管理人员安装所有管理场景;
使用一种工具,帮助教师简化传统审批和培训流程,节省时间,专注于教学;
使用一款通讯工具可以解决家长、老师和学校之间的沟通问题,而不是强迫家长下载多个应用程序。
对于学校来说,教学信息化的应用存在很多困难。一个典型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大量精细数据带来的管理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杭州胜利小学的前身是公元1599年的崇文书院。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 2016年开始建设智慧校园项目,实现教学数字化。方式。
在与企业微信服务团队的接触中,郭荣强发现企业微信可以满足上述需求。
数字“学术奖学金”
刚到胜利小学时,郭荣强每天的工作安排得非常满。一天顶多有六七次接待和会议,再加上上课和日常管理工作,就很忙碌了。
有时候,郭荣强在A校区开会,B校区打来电话,问道:“校长,您在哪里?这里活动已经开始了。”但他实在是太忙了,什么事也做不了,这给他的时间安排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郭荣强曾尝试过用笔记本或手机备忘录来规划自己的日程,但有时事情来得太快,太快以至于记不住。因此,他急需一位“在线秘书”来安排日常工作。
针对郭荣强的诉求,企业微信及其应用服务商小虫与胜利小学合作开发了日历功能。
与手机备忘录的单行信息管理不同,企业微信日历是多行、多头的信息汇总。无论是教务处还是学生处,如果有安排,每一行的信息都会汇总在日历上。有了日历在手,郭荣强不用再乱打了,信息杂乱带来的管理负担过重的痛苦也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事实上,不仅是校长,胜利小学的每一位相关老师,只要打开日历应用,就能看到当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在哪里举行,与之相关的信息就会推送到一个固定点。功能虽然简单,但是对于提高整个学校的通讯管理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每个老师每天的课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但是如果不遵守充分的话,难免会出现突发情况,这就必然导致需要转班。
以前,如果甲老师想换课,教职人员必须找到所有相关老师,一一咨询对方的课程安排。协调和沟通的过程复杂而琐碎。
但通过企业微信,教务处可以导入每个老师的课表作为基础数据。如果任何老师想转班级,都可以通过“转班级”功能进行。
A老师不需要手动填写。选择要更改的班级后,系统会自动显示哪些教师可以更改班级以及可以更改哪些班级。数据一目了然,转课申请可通过在线操作完成。
由于微信和企业微信是互通的,当A老师提交转课申请时,B老师会在微信上收到转课信息的推送。
B老师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如果同意,双方就会形成一个“拉钩”,这条消息会被推送到教学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可以对换课进行审核和存档,整个换课流程就完成了。
对于发起换班的A老师来说,这个功能不是很方便,省时省力。毕竟,只需一个电话就可以完成。但对于整个学校来说,系统中有100多名教师,这些数据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教务处的管理负担可想而知。借助企业微信功能,教学办公室可以汇总数据,大大提高效率。并且随着学校班级变更数据的积累,可以进一步挖掘其背后的管理功能。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通过企业微信的数字化学术方式,胜利小学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明显减轻了学校日常沟通管理的负担。
但很快,新的考验来了。
让家校沟通更高效
2020年1月下旬,百年一遇的COVID-19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至全国。包括胜利小学在内,全国各地学校纷纷推迟开学,寒假也多次延长。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师生被迫在家上课、进行数字化交流。
然而,许多学校在数字化过程中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导致孩子们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上课、健康检查、提交作业以及发送和接收通知。在一些地方,学生甚至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上上下午的课。
家长们身心俱疲,因为他们必须在多个移动应用程序之间切换、应对孩子的报到以及来自老师和学校的大量消息和通知。
学校管理也很困难。监督、检查、评价、考核的种类较多,频率过高。各种调查、统计、信息收集等活动不断重复,让人应接不暇。
企业微信团队对疫情期间的数字化教学体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下载和使用多个App是每个人最大的“槽点”,包括学生、家长、教师、教学管理者和教育局。
以最典型的健康信息上报场景需求为例。
这种模式简单、成本低、应用广泛,但效率相对较低,因为每个家长的时间安排不同,或者因为工作繁忙而忘记回答问题,或者因为信息超载而忽视。而且,数据提交无法追溯,学校也不可能收集每位教师的统计数据截图进行检查。
1月23日浙江省进入一级响应后,胜利小学与企业微信服务商小虫科技沟通,表示在此特殊场景下需要报告健康信息。小虫科技当天在企业微信上开发了健康报告功能。该功能有效解决了很多学校的健康信息采集和上报问题。后来这个功能被很多其他同类型的互联网应用所模仿。
高效、顺畅、便捷的家校沟通一直是我国K12基础教育的痛点。
相信大多数70后、80后都还记得那句经典的话——,“明天叫你妈妈来学校!” 20多年前,通讯技术远不如现在发达,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基本就靠这句话。
但总有调皮的孩子找借口,说父母出差了,要上班没时间,或者干脆不给父母发信息,导致沟通困难。即使家长去学校面谈老师,次数也总是很少。毕竟次数太多了,家长和老师都会很尴尬,孩子脸上也挂不住。
20世纪90年代,家庭固定电话开始普及,老师开始给学生家里打电话与家长沟通。情况逐渐好转,但始终有电话费、家长作息时间等问题需要考虑。
十多年前,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和手机通话成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主流沟通方式。学校开始制作并发放家长通讯录,逐渐增加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次数。
然而,社会群体造成的信息过载、无关信息过多、重要信息被覆盖、信息难以管理等问题成为家校沟通的痛点。就像这次疫情期间,学生、家长和老师被迫在多个应用程序上努力工作。
当然,一些当地学校推出了专门用于家校沟通的手机软件。由于种种原因,校园软件的使用体验和频率不如市面上最流行的通讯工具。
企业微信自2016年开始布局教育领域,先后开发了“家校群”等功能。此次疫情期间,依靠与微信的互通,家长只需使用微信App即可与学校沟通,免去使用多个App的困惑和痛苦。企业微信发展迅速,群组直播、健康举报等功能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陪伴这些地方的孩子度过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
不仅如此,企业微信高级行业总监王琼还透露,企业微信与宝鸡市教育局合作,三天内接入1300所学校,覆盖13个区县48万名教师和家长,保障校企之间的顺畅互联。局、学校和家庭学校。帮助孩子使用微信上网课。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推荐所属学校使用企业微信,连接22万家长微信账号,家校通知处理效率提升300%。
流行之后
经过76天的封城,武汉于4月8日解封。经历了史上最长的寒假后,越来越多的省级行政区陆续明确了中小学开学时间和开学形式。
针对后疫情时代教育行业需求,企业微信于4月23日首次推出K12基础教育行业解决方案,以及返校码、早晚等新能力。下午检查,智能测温硬件帮助中国2.08亿K12在校学生(教育部数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安全返校。
教育解决方案针对四个群体:教师和学生、家长、学校和教育局。用企业微信自己的话说,就是“智慧教育四大秘诀”——
给师生的提示:教师可以组成一个“混合群体”,其中包括使用企业微信的教师和使用微信的家长。大家同群交流,可以直接处理直播课和作业签到;
家长温馨提示:家长通过微信接收教学通知,一键报告孩子健康状况;教师在企业微信上直接向家长推送通知,还可以查看家长是否已阅读,对未阅读的家长进行单独提醒;
学校小贴士:通过企业微信校园通讯录,每位教职员工可以快速找到需要沟通的同事、加入群组、发送语音消息、传输文件;当教师需要审核教具或请假时,可以用手机直接在手机上发起申请,领导可以在手机上批准回复;
给教育局的提示:让教育局地区名校名师的优质课件通过微盘直接共享;通过在线会议实现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支持300人同时参加;完成教育局辖区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局校协作。
4月27日是广东省高中、初中开学时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二中学的高中生和初中生也已正式复课。
惠来二中分为高中、初中两个校区。拥有近百个教学班,共有师生15000余人。它的规模很大。但由于地处偏远,防疫设施相对落后。目前,该校仅有基础但智能化的教育设备,且该校学生不少来自当地留守家庭,父母外出务工,疫情防控任务紧而重。
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微信向惠来二中低年级和高年级捐赠了四台人脸识别测温设备,安装在校园门口和宿舍门口。
借助人脸识别测温设备,学生进出校园或宿舍楼只需1秒即可完成测温。测温精度和速度明显优于传统额温枪,防疫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不仅如此,这些测温设备还接入了企业微信。设备采集的人流量、体温数据可实时上传至企业微信,供学校领导和老师随时查看。当学生体温异常时,老师和家长会收到推送通知。
惠来二中校长表示,如果没有测温设备,学校复课可能需要设置数十个入口,数十名老师手动测量并记录体温。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入学,耽误老师的工作。
此外,惠来二中还将启用企业微信“复工码”。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微信完成健康申报和签到。学校、教育局可通过企业微信工作台定期推送健康签到提醒,并可随时签到。查看学生整体报到进度。
作为留守儿童数量较多、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惠来二中借助企业微信和微信互通解决方案,最终实现了高效精准联系家长的双赢目标,并与家庭一起保护孩子的成长。
与惠来二中类似,胜利小学虽然也已恢复上课,但部分从湖北返杭的学生仍需隔离观察,无法立即返回线下课堂。为了保证他们不错过课程,胜利小学在教室安装了直播设备,通过企业微信为这些湖北学生进行直播上课。
胜利小学还计划将企业微信应用到两校区之间的会议沟通、班级相册等日常教学场景中,以减少师生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加强联系。
回顾这场突如其来、迅猛的疫情,我们可以发现,它不仅带来了教师教学从线下向线上的迁移,也带来了整个教育体系的数字化转型。除了线上教学外,还包括校内线上教学。管理、家校沟通、局校沟通,以及疫情期间特殊健康信息的上报、汇总和管理。
疫情过后,学生对网课直播的需求不会完全消失,但不再是最迫切的需求。这意味着包括企业微信在内的在线教学软件将成为学校线下课程的补充,成为学生、家长和老师课后交流的工具,成为维系同学友谊的纽带,成为学校信息化的途径。主要管理平台。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就只能让疫情期间积累的用户流失。
让教育之火越烧越旺
除了四大教育提示外,4月23日,企业微信合作运营总经理李志峰代表腾讯宣布,累计投入10亿的教育启动资金将用于学校、学校等专项服务。教育局。
在企业微信向服务商提供的四种合作模式中,“教育行业解决方案共创”模式让企业微信与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探索解决教育行业更多场景问题的能力。
例如,印商网络科技与企业微信联合开发了“疫情智控系统”,一款专门用于采集健康信息的应用。通过“自动分发、自动采集、自动追踪”的机制,“系统”自动采集师生健康信息和出行史,形成省、市、县师生大数据健康档案返回学校之前的学校。
目前,该系统正在服务四川省绵竹市教育局,解决了7万名师生开学前和开学后的疫情控制问题。
马化腾表示,腾讯应该做互联网+的连接者,把自己一半的生命交给合作伙伴。
如今,在教育行业,已经拥有数千家合作伙伴的企业微信也走上了同一条路,开放平台资源,投入超过10亿专项资金打造教育生态圈。
据微信官方发布的《2019年微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到11.51亿,同比增长6%;小程序日活跃用户已突破3亿。其中,教育领域微信支付用户增速排名第三,占比80%,仅次于政务(190%)和医疗(107%)。
凭借4年的领域积累、完整的行业解决方案、与微信互通的天然优势、庞大的微信用户池以及快速增长的用户需求,显然企业微信的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有待挖掘的潜力。很大。
结论
郭荣强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一艘万吨级货船想停靠在宁波舟山港,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港口的吞吐量和水深都足够。而这艘货轮无论如何也无法停靠在小渔村,岸上的人也拿不到货轮上的东西。
这是国内整个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普遍现象。虽然很多巨头公司都开发了万吨级货轮级别的产品,但他们确实想进入学校的“渔村”,而学校也希望能把货拿到货轮上。但由于港口尚未建成,双方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
企业微信虽然也是一艘大货船,但船上还有很多冲锋舟(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当一艘大型货船远远地看到某个渔村时,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冲锋舟就可以将急需的货物送到岸上的村民手中。而且,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可以及时倾听用户需求,并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优化和改进,就像一艘冲锋舟一次次往返于货船和渔村之间,最终交付用户所需的所有物资。村民上岸。
用户评论
哎,这手机真是让家长们头疼啊,每天都要看孩子玩,自己也离不开。减轻手机负担,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福音!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4亿家长啊,这数字太惊人了。手机负担重,主要是信息太多,不知道该看什么,减轻负担后应该能有个清净的晚上了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这数字一出,我就觉得这政策得好好落实了。我儿子手机成瘾,我得试试看这方法能不能用得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轻手机负担,听起来不错,但具体怎么减轻呢?不能只是喊口号吧。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4亿家长,这个数据太大了,感觉我们都被手机绑架了。希望政策能真正让我们的生活轻松一些。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手机负担重,不只是家长,孩子也是。希望这政策能让孩子多些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轻手机负担,其实也是减轻我们的心理负担。现在大家都被手机影响,希望这次能有所改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太吸引人了,一看就是针对我们这些家长写的。手机成瘾,真的要好好治治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4亿家长,这数字太大了。我自己都感觉自己被手机控制了,希望这次政策能让我找回生活的平衡。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轻手机负担,我觉得可以从教育入手,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手机负担重,主要是信息过载。减轻负担,就是要给我们一个干净的信息环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4亿家长,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希望政策能关注到每一个家长,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轻手机负担,我觉得还得从源头抓起,就是减少手机里的不良信息。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太贴心了,身为家长的我终于看到曙光了。希望政策能尽快落地。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4亿家长,这个数字让我感受到了压力。但我也相信,只要政策到位,我们都能轻松一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轻手机负担,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这样孩子才能跟着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手机负担重,感觉每天都被信息包围。希望这次政策能让我们喘口气。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4亿家长,这个数字让我感到无比的共鸣。希望政策能真正减轻我们的负担。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减轻手机负担,我觉得还得从教育孩子开始,让他们知道手机不是生活的全部。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