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供建议?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9-03 23:00:15人气:
在会议或沟通中,您几乎肯定会涉及三件事,它们是: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供建议。
这三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我们来谈谈吧。
— 1 —
问一个问题
首先,提问的心态是好奇心。
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先来看两组问题。
“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
此类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抱怨和指责。
如果你问了,不但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只会导致对方进入防御模式,然后对你进行反击。
这称为反问或审问,而不是质疑。
“你了解我的行业吗?”
“你知道最好的减肥方法吗?”
对方很有可能不知道。
于是你开始无休无止地说话,问自己并回答自己:
“我们这个行业主要有三种业态,所有这些……”
“我知道有几种非常有效的减肥方法。让我告诉你吧。”
这种问题虽然叫问题,但并不是真正的问题。
你以寻求建议的名义提供建议。
“为什么明星总是容易出问题,而且经常上热搜?”
“为什么你们公司没有非常有能力的员工?”
这类“为什么”的问题已经带有隐藏的假设和预设的判断。
会直接导致对方去找原因,而忽略问题本身是否属事实。
明星真的容易出问题吗?
你们公司真的没有有能力的员工吗?
不确定。这只是提问者自己的看法。
这称为预判和预设问题。
这些都不是好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是有建设性的、创造性的、真诚的和开放的。
这就需要我们带着好奇心去提问。
我很好奇:“你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很好,你是如何与别人沟通的?”
“你们公司是怎么招聘员工的?今年的目标是怎么定的?又是怎么考核的?”
“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什么?” “太空旅行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如果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生态系统互联,会发生什么?”
我对这些真的很好奇。
好奇心的心态是我想了解事物并获得新的知识,而不是我想通过提问来告诉你事情。
这是我想要得到的,而不是我想要输出的。
我想寻求建议,而不是想提供建议。
像这样提出问题,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让人不断思考,真正学到东西,甚至获得感悟。
— 2 —
回答
如何回答问题?
这不简单,你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没错,回答的方法就是直接回答。
真有这么简单吗?
是的,简单。但往往很多聪明人都做不到。
为什么?
有时候,因为我们聪明,我们往往会猜测对方问题背后的问题,猜测对方的动机。
让我举个例子。
经理:小张,公司最近的业绩怎么样?
小张:公司第二季度销售额1亿,利润300万。现金流5000万。该股昨日收盘价为17元/股。
经理:然后……
小张:噢,好像有一些特殊的损失。税后利润180万。利息费用也花费了5万。
经理:那又怎样?
小张:嗯,还有,我们目前的销售成本是……
经理:我问你,业绩怎么样?是好还是坏?是上升还是下降?
小张:哦!好像增加了很多。
经理:好的,如果加价,我理解。
小张的回答给出了一堆非常详细的数字,看似很了解公司的业绩,但实际上数字之间没有可比性,根本没有传达出经理想要的信息。
他在猜测:“经理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是不是想看看我最近有没有偷懒?”
因此,他首先展示了自己对数字的熟悉程度,并绕过了真正的问题本身。
直接回答:“没有增加”,或者“增加了200”,就结束了。
不要说:“实际上,我们每周的分配不均匀。有时会上升,有时不会。”
直接回答我吧,有多少。
这称为直接回答问题。
回答者往往并不关心问题本身,而是关心提问者的动机,他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
然后回答动机,它绕过了真正的问题。
思考动机是因为我们内心缺乏安全感。
不要试图回答问题背后的问题。
而且,有时候我们不仅猜测对方的真实意图,甚至还会保护自己,以求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比如有人问:“你们公司有多少人?”
不要想:“他问我有多少人,我是否认为我的公司很小”。
然后,您不直接回答“人数”问题,而是回答:
“企业最重要的是能力”、“企业最重要的是影响力”。
“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个,我们已经做到了那个。”
这都是废话,何必去揣测提问者,何必背负着偶像的包袱。
就告诉他:“我们公司有13个人。”
如果他真的认为你的公司很小,就让他这么认为吧。
君子会贬低自己,把优越感留给别人,你就会过上安逸的生活。
也放下那个执念,那个想要留下好印象的执念。
在一家内部和外部信息透明的公司中,应该鼓励积极回答问题。
当遇到任何问题时,直接回答即可。
如果有错误,请立即改正。
不要因为自己聪明、优秀、有偶像包袱,就增加自己的沟通成本。
培养这种直接沟通的文化,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 3 —
提供建议
以一颗关爱的心提出建议。
“你应该这样做,这是不对的。”
明明是为了提建议,但我们很容易在说话的时候进入批评别人的状态。
但这不是你的初衷。
你的初衷是希望他改变,希望他进步,希望对方过得好。
如果你心里有关怀,你可以这样说:
“我有一个想法,事情是这样的。让我告诉你吧。”
“我给你”而不是“你应该”或“你错了”。
提供建议时最大的恐惧是你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好。
提供建议就像训练孩子一样。
请注意,提供建议并不是证明我比你更好的机会。
提供建议,我是来解决问题的,我是来帮助你的,我希望你成长。
同时,接受建议的人也应该是善意的。
聪明的人,优秀的人,有时候很难接受别人的建议,因为你内心有一种无法挑战的优越感。
“我已经考虑过你的建议了,我早就知道了。”
“我其实早就想到了”,你其实想说的是我比你聪明。
“我为什么不按照你说的去做?因为……”面对建议时,总是解释事情,也是一种试图保持自己的正确性和优越感。
不要解释,先倾听并维护他人的善意。
提供建议、记住、关心、释放善意。
接受建议就像照镜子,不断照镜子。
记住,海纳百川,包容是伟大的。
最后的话
如何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提供建议?
如何解决这三个沟通问题?
请随身携带以下3 个提示:
1、提问的心态是好奇。好奇心可以激发创造力。
2、回答的心态就是直接回答。降低沟通成本,大大提高效率。
3、以关怀的态度提出建议。同时,虚心接受建议。
这三种心法不仅适用于会议沟通、私人董事会会议,还可以用于公司内部沟通、日常沟通等场景。
上一篇:有问题但不知道如何提问?学会这十种提问方式,助你轻松提问
下一篇:如何提问?
用户评论
哎呀,这标题简直太实用了!我最近就卡在提问上了,求分享一些小技巧。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问题、回答问题、提建议,这三者确实缺一不可,特别是职场沟通中。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提问题都觉得自己问得特别蠢,这篇能不能教我点高阶技巧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答问题得有技巧,不然怎么显得专业呢?期待看到这方面的建议。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供建议的时候,怎样做到既诚恳又有效,这篇能不能教我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好有深度啊,我平时提问题总是很随意,得好好学习一下。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答问题的时候,怎样做到既全面又简洁,这篇能不能给我一些灵感?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时候提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这篇能不能给我一些思路?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供建议得考虑对方感受,怎样做到既中肯又不过分,这篇能帮忙解答吗?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问、回答、提建议,这三者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太重要了,求高人指点。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次提问都觉得自己像个傻瓜,这篇能不能让我自信一点?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答问题的时候,怎样做到既专业又不失亲和力,这篇能否提供一些秘诀?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供建议的时候,怎样做到既具体又有针对性,这篇能不能给我一些帮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问、回答、提建议,这三者都是沟通的艺术,这篇能不能让我在这方面有所提升?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好吸引人,我正为提问题烦恼呢,这篇能不能给我一些启发?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回答问题得有技巧,不然容易误解,这篇能不能让我学到一些沟通技巧?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供建议得考虑对方需求,怎样做到既实用又贴心,这篇能给我一些指导吗?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提问、回答、提建议,这三者都是沟通的灵魂,这篇能否让我成为更好的沟通者?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标题好实用,我正为这些问题头疼呢,这篇能不能给我带来一些解决之道?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