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的奇异黄昏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8-31 01:20:09人气:
新东方仍面临史上最严重的经营危机。
7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号文件(简称“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使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培训。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领先品牌,尽管新东方在政策出台后不久就发布公告,表示将遵守规定并采取适当的合规措施,但仍未能阻止市场的颓势:一周之内,香港股市市值蒸发超过2000亿港元。下降了90%;美国股市,股价从今年最高点196.940美元跌至2美元大关。
面对这一历史性变化,奋力转型的新东方感觉有些晚了。
一个贫困家庭男孩的逆袭成功
不久前,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漫步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他热情地拍摄了湖光闪闪的视频,并将其发送到他的个人账户。没想到这个小举动却引来不少粉丝留言:“别太豁达了”、“于老师,豁达点!”、“活着就有希望”……
当然,政策的影响并不是俞敏洪想不到的,因为新东方的主营业务不仅仅是学科校外培训,尽管他的创业生涯一直坎坷不平。
20世纪80年代,出生于江苏农村的俞敏洪,在高考中通过了1000多份试卷和三战,考入了北京大学。但大学四年,说话操南方口音、衣着朴素的他却难逃被称为“农民”、“乡下佬”的称号。后来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伴侣,却最终分道扬镳的徐小平曾开玩笑说:“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我,北大团委文化部长;王强,北大艺术团团长;俞敏洪?观众,我是观众席的一角站着的观众。”
毕业后,班上50名学生中有49人出国,只有俞敏洪默默地选择留在学校任教。
成为北京大学外语系英语老师后,月薪只有120元的俞敏洪开始在校外培训机构私教。这违反了北大的校规,受到了全校的批评。感到屈辱的俞敏洪选择了离开。然而,失去了北大工资的俞敏洪只能把原来的兼职当成自己的主业,走上了课外教育的道路。
为了养活自己和妻子,俞敏洪开始在中关村二小一栋破旧的临时教学楼里教书;为了吸引学生,他经常提着小桶四处寻找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毕竟小广告的作用有限,他只好降低价格,在北京各地免费试听,直到新东方的名气逐渐传开。
当新东方的学生人数增长到一万人时,俞敏洪不再羡慕出国的同学。相反,他把自己的大学偶像王强和徐小平带回国内一起工作:俞敏洪负责托福考试,徐小平负责签证咨询,王强负责英语口语。
在三人的带领下,新东方迅速成为北京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业务范围覆盖各年龄段人群。在全国各地的留学热潮中,各地设立了分公司,有的甚至在国外开设了分公司。
2007年底,已经是国内最大民办学校的新东方决定进军K12领域。这是一个多年后被市场验证为“正确”的战略决策。截至2020年底,青训业务占营业收入的60%至70%。新东方2021年4月发布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增长29%,主要得益于作为公司增长引擎的K12中小学课外教育业务的全面复苏。
当然,这种业绩良好增长的势头因“双降”政策的实施而戛然而止。
没有人永远占据上风
经过28年的发展,新东方已成为以外语培训和基础教育为核心、多种教育方式的巨头。然而,其庞大的体量并不意味着它永远领先。比如在线教育的布局就导致其错失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尽管俞敏洪很早就注意到了信息技术的优势,但直到2010年,信息化战略才在高管会议上作为口号提出。不过,就在新东方还在喊口号的时候,学而思网校信息事业部已经成立两年了,已经上线了网校。
2014年,当其他在线教育机构开始攻城略地时,作为回应和探索学习,新东方也推出了词汇学习APP,推出了直播教学网站,并与腾讯联合打造了教育问答产品,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品牌效应。同年,新东方线下教学时期的重要推动者、前CEO陈向东选择辞职,创办了在线教育跟谁学,短短五年就超越了原来的雇主。
据俞敏洪介绍,他是在2015年才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教育结合的重要性。此时,许多在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 比如,以题库入局的猿题库推出了K12辅导平台猿辅导。好未来开始探索双师直播课,后来被证明是可行的盈利模式。
2016年,新东方集团与新东方在线共同投资成立东方优博,原本是新东方布局在线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过去几年,该品牌并未成为在线教育平台行业的领先者之一。直到新东方在线上市,其布局在线教育的决心才得到真正体现。
其盛亦兴,其灭亦骤。颇具知性的俞敏洪能够坦然地面对企业的成败。
在一档电视节目中,陈鲁豫问他:“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新东方会消失?”俞敏洪摊开双手:“新东方迟早会消失,迟早肯定会衰落,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你不可能永远在某件事上占据上风。”
俞敏洪对整个教育培训行业有清醒的认识:现在的教育培训已经过度开发,资本退潮后,会出现一无所有的局面;而政策调控则会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双减”政策不仅结束了在线教育的疯狂烧钱和残酷厮杀,也让包括线下教育在内的整个基础教育学科培训重新回到了正轨。平静有序的状态。原来的样子。
探索不被看好的转型
目前,新东方已完成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各学科培训整改。
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东方严格按照政策要求,不会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双休日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学科培训,并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培训时间。线下培训必须在晚上8:30之前结束,线上培训必须在晚上8:30之前完成。训练必须在晚上9 点之前结束。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趋势下,培训重点将转向美术、乐高机器人等素质教育课程。
此后,新东方素质教育中心相继在南京、北京等地成立。
其中,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发展中心以培养学龄儿童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主要集中在语言、艺术、科技等领域。为中小学生提供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服务和托管服务,推出了少儿艺术课程《泡泡》、《艺术》、口才课程《美丽语录》等素质课程。
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由六大板块组成: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言素养学院、自然科技创新空间站、智能体育训练中心、高品质家长智慧中心。其中,优质家长智慧中心一度引发网友关注新东方,新东方回应是否转型“培训家长”的讨论是,该馆主要为家长提供各类家庭教育讲座,帮助家长父母掌握的是科学的育儿方法,而不是学科训练。
此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不少省市都提高了体育在考试成绩中的比重。但到目前为止,体育尚未纳入“双减”政策定点减免的校外培训机构的科目培训范围。中间。
正在经历艰难转型的新东方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商机。青岛分院、天津分院相继开设中考体育课程,并根据不同服务水平将补习班分为三级:高材生班、先进班、好学班。即使是最基本的班型,费用也是每班180元,一期有29节课,总计5220元。
据新东方青岛分公司客服介绍,体育补习班不仅聘请了参与过真实中考监控的体育老师,还斥巨资打造了1:1的模拟考场。
不过,这一“创新”很快引来网友批评。很多人说新东方就像“附着在骨头上的谷物”。尽管“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进行了严格限制,但他们仍然可以找到他们。漏洞。
此外,据透露,新东方已陆续在武汉、唐山、包头、福州、广州、深圳等地设立新公司,分别涉及校外托管、临时托管、娱乐代理、家政服务、家庭教育咨询服务、艺术考试等业务,但无论市场规模还是增长前景,这些业务都与K12相去甚远。
更让俞敏洪难以忍受的是,一张“新东方幼能中学暑期集训营”活动安排的图片在网上流传。
图为新东方包租了一艘Vista级大型游轮,将驶往公海培训学生。出海前,学生们都进行自学;进入公海后,学生们将接受强化训练,穿插各种考试,并由拥有二十年经验的名师授课。在训练营的最后几天,新东方将进行超级模拟期末考试。同样,如此豪华的训练营自然价格不菲。学费高达每人21.98万元,名额仅4000个。
他们远去的身影
9月4日是俞敏洪的60岁生日。
这一天,他在社交平台上发表长文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虽然已经进入60岁了,但心理上还不能接受自己是“老人”,也不会因此而颓废。我将继续为我的家庭和社会做出最好的贡献;我觉得虽然新东方的事业和个人生活,我都或多或少有些迷茫。网络上不断有对新东方和我自己的咒骂和谩骂,但我相信个人的努力可以改变生活中的困难和痛苦。
据称,在“双减”政策出台前,新东方领导层针对网传意见讨论了转型问题,有人提出了设立托儿所的建议。
为此,俞敏洪在会上哭了。
事实上,即使转型中有太多的未知数,俞敏洪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在线教育方面,新东方在线表示扩大了科目范围,如工商管理硕士(MBA)辅导课程、海外备考课程等,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线下教育方面,新东方双语学校已在北京、扬州开设分校,金华、青岛分校成立后,我们将继续在其他地区设立新分校。
显然,与众多中小型培训机构相比,新东方仍然拥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持久发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东方可以重现昔日辉煌。
离开或许会成为俞敏洪下半生的一个主题。
今年以来,他和新东方因价格违规、虚假宣传、课程设置、教师资质等问题,被点名批评处罚六次;而曾提出“教育是一项永远不需要撤回的投资”的张雷,也义无反顾地带着高瓴资本在今年一季度清仓了教育股,彻底离开了俞敏洪。
前些年,与俞敏洪共同创办新东方的合伙人王强、徐小平与他分道扬镳。
在根据俞敏洪、王强、徐小平合资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主人公程冬青还被两个朋友骂“贱人”,三人因管理问题分崩离析;影片最后时刻,三人重聚,共同前往美国打赢一场大官司,重建旧情。但现实远比电影残酷。
2009年,武汉新东方北美总监李哲辞职后,邀请已在新东方工作11年的李沁创立了正学美图。
2013年,在新东方工作了9年、被称为中国出国考试写作教学“教父”的韦小亮,找来在新东方从事互联网项目的翟绍诚,创办了知客网。
2014年,在新东方工作15年并担任CEO的陈向东辞职创立跟谁学;沙云龙,北京新东方学校校长、新东方高级副总裁,创办朴信教育。
2018年,两次获得新东方集团优秀教师、四次获得新东方集团人气教师冠军的周思成在《我曾以为,我永远不会离开新东方》文章中宣布离开新东方,工作14年后。
此外,罗永浩、李笑来、宁斌、余浩阳、杜昌旭、石宇等名师也各奔东西。
俞敏洪说:“我尊重命运的安排,但我绝不会屈服于命运的暴虐。”我只希望如此。
锐评教培品牌:阵痛之后是曙光
新东方遇到的经营困难并非孤例。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超过70万家教育培训机构和超过1000万教育培训行业从业人员迎来了大规模转型浪潮。
曾几何时,教育行业是资本市场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2020年,仅我国在线教育市场的产业规模就达到4858亿元,不少企业一年内完成融资超过10亿美元。虽然资本的逐利性、短期性与教育的长期性、公益性不相符合,但具有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校外学科培训的过度商业化必然导致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在金钱的诱惑下失去公平性,商业化的教育培训机构的运作逻辑将与人的成长逻辑发生冲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受到阻碍,加剧了社会阶层逐渐固化的趋势。在此背景下,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势在必行。
限制校外培训企业上市,全部改为非营利机构,法定节假日禁课,禁止广告。虽然这些看似严厉的政策被批评为“过于一刀切”、“不足以保护市场驱动的教育技术创新”,但确实达到了转移学生校外培训精力的效果短时间内回到学校。
随着校外培训进入强监管时代,我们看到一些中小型教育培训机构倒闭。就连曾经被誉为“黄埔军校教育培训”的巨人教育也宣布关闭;而以新东方、学而思、中公教育为代表的教育培训行业领先品牌,则在素质教育的方向上进行着各种转型。
这给素质教育带来了政策红利。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按照13%的相对中性增速计算,2022年我国素质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329.5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说,“双降”为素质教育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校外培训机构参与热情高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新东方、学而思、中工教育等教育培训品牌在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后,必然会走出一条符合素质教育发展并发挥互补作用的新道路。与学校教育系统。
用户评论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感觉就像是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啊。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标题有点诗意,新东方的黄昏,想起了那些奋斗的日子。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我猜是它要转型了吧,有点感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啊,曾经的辉煌,现在看来确实是黄昏了。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奇异黄昏,是不是说新东方现在有点不按常理出牌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黄昏,想起了那些年我们一起努力的日子,有点怀念。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是不是意味着教育行业也要迎来变革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挺吸引人的,新东方的黄昏,是不是有故事要讲?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感觉它就像是一本书,翻到了最后一页。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黄昏,是时候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交代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见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黄昏,不知道是喜是忧,有点复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让我想起了那些逝去的时光。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曾经那么辉煌,现在看来确实是黄昏了,有点伤感。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黄昏,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放下,迎接新的开始?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的梦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黄昏,希望它能够再次崛起,创造新的奇迹。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奇异黄昏,感叹时光荏苒,曾经的辉煌不再。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新东方的黄昏,希望它能够在变革中找到新的方向,再创辉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