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至197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十年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8-30 12:45:50人气:


· 去新学校·

1963年,根据毛主席关于从小教外语的指示,教育部决定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西安等14个城市开设外语学校,与外国语学院设立外国语附属学校。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地外语院校派遣教师并指派部分教师编写国家级教材,为学生提供以外语为主、基础课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从小学到高中,称为“一站式外语教学”,以培养高层次外语人才和外交官为目标。

早在195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就设立了外国语中学(高中),只需要增设初中和小学。 1963年,外国语学校开设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课程。学校位于北京师范大学旧址、北京师范大学和平门外。

校园图片由附属学校原学生袁帆提供

7月,我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批外语老师奉命从大学去附属外国语学校。我在大学教书已经三年了,从一开始我就变得更加得心应手。现在我改变了我的教育目标,从教大学生变成了教小学生,这并不是每个人都想要的。我没有多想,只是觉得自己应该服从任务。我负责两个小学班级的法语课教学,并从小学开始编写国家法语教材。此外,我还负责教研组和团支部的一些工作。我感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成为新人·

当我到达新学校并成为一名新老师时,振东回国度假并于八月与我结婚。

婚礼很简单:室友的老师放假了,宿舍就成了新房,门上挂着家乡的红色绣花门帘;会议室里摆了一些糖果,泡了几壶茶,领导和家属发表了讲话。举行了婚礼。婚礼虽然简单,但盛大而热闹。外国语学院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的几十位领导、同事、老同学、亲戚挤进了会议室。

婚礼上,外国语学校马校长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

外国语学校的领导们都在热切地等待着新老师的到来。马校长打电话催促,学院领导在电话里回复:“柯毅走了。”

马校长焦急地问道:“你可以来,你可以来,但是谁来了?”

他回答道:“可依,她叫可依。”

1963年至197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十年

他的话让宾客们哈哈大笑。他还代表学校领导希望我不辜负重托,积极工作,不要马上要孩子。

我们两个人唱了一首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朋友送的晚香玉,散发着迷人的香味。

振东假期结束回到瑞士,新房恢复为宿舍。就这样,文革期间,有人贴出我的大字报,说我的婚姻奢侈。这是时代的笑话。

· 新教材编写·

陈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原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我国老教授协会汉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那时我对9岁孩子的特点和学习潜力一无所知。我必须在九月开学前出版教科书,所以我不得不参考手头仅有的法国和前苏联教科书。在部门领导的支持和老老师的指导下,我毫无头绪。在帮助下,我硬着头皮,匆匆编成一本书。

· 任鑫老师·

小学面向全市招收二年级学生(9岁)入读外国语学校三年级。除了要求学生品学兼优之外,还需要通过外语老师的口试,测试他们的阅读、听力、语言模仿、叙述能力。通过考试后,学生不是从一百人中选拔,而是从一千人中选拔一名。

各语种学生40人,分为外语班和普通班两个小班。公共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各校调来的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尖子生。它们是新旧的动态结合。学生住在校园里,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学习,可谓“三同”。有生活老师负责他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吃饭、喝水、大小便、撒尿、睡觉、洗澡,照顾到每一个细节。

外语教师均从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抽调而来。他们每天早上学习、上课并提供辅导。他们大多数住在校园里。已婚和有家庭的教师可以在周三和周末回家。他们工作努力。

为了让学生们听到纯正的法语,老师们用录音机播放了外教的录音。 “中升”录音机又大又重。对我来说移动它相当困难。我暗暗想,等我老了,还能动吗?科技的发展让我的怀疑不再是多余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材远远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我必须添加很多东西——个词汇、句型、日常用语,还有诗歌、短剧和歌曲。

1963年至197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十年

根据孩子的特点,我采用听、说、读、写的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滚雪球式教学、激励法等,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充分发挥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演好一个角色,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背台词,哪怕只是一句台词。

后来,学生们回忆,中学和小学合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有同学整天背诵他的台词:“Qu'elle est belle!” (多漂亮啊!) 结果不好。学习法语的学生也可以这样做。

1965年3月,曾元辉校长带我和两位老师去参加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外国语学校会议。我们互相交流了意见,受益匪浅。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从小学开始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已经逐渐成熟。

小学法语部师生

学生们个个才华横溢、活泼好动、上进心强。我很喜欢教他们,经常让他们在我的宿舍里玩。这促使张校长给我建议:“不要对学生太随意,这样他们就不会害怕你,影响教学。”秩序。”果然,我的课堂热闹多于严肃。

我和同学挖防空洞,下乡参加劳动。同学们都在努力,我也想坚强。结果,我患上了腰肌劳损。有一次,我上夜班,我抱着被子下楼了。我失足了,摔倒了,失去知觉。后来我的两只脚扭伤受伤,至今仍伴随着我。

为了备战、革命,1970年12月,外国附属学校师生赴集训。在长城脚下,在荒村小路上,在刺骨的寒风中,我们每天要走七十、八十里,甚至几百里。食物是定量配给的,年轻男女正在挨饿。训练还提高了我长距离行走的能力。

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间,学生们跟我打招呼:“柯老师,快来吃饭吧!”我一看,那个装菜的盆,居然是我的小花足浴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教导这些可爱的学生会随着他们的成长和成熟而经历坎坷。

-待续-

用户评论

北朽暖栀

看了这篇关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十年的文章,真的感慨万分,那段时间的教育环境真是让人怀念。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枫无痕

1963年至1973年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承载了多少人的青春记忆啊!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瓶年的冰泉

我爷爷就是那所学校毕业的,听他说那时候的学习环境虽然简陋,但同学们都很努力。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的黑色迷你裙

那个年代的学校,师资力量真强大,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外交人才呢。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来自火星球的我

文章里提到的那些校友,真是让人敬佩,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岛晴空

1963年至1973年,那个特殊的年代,学校里的故事一定很精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该如此

虽然现在教育条件好了很多,但那时候的师生情谊真是让人羡慕。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tina

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那时候的学校生活真是太美好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烟熏妆丶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十年,见证了我国外语教育的崛起。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ヅ她的身影若隐若现

那个年代的学校,教学氛围严谨,同学们都很团结。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迷路的男人

1963年至1973年,那所学校一定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外语教师。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业是老师的私生子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充满了敬意。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麝香味

虽然那所学校已经不存在了,但它留下的回忆是永恒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仅有的余温

1963年至1973年,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十年,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绝版了i

我对那个年代的学校生活充满了好奇,很想了解那时的校园生活。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留德花瓣

这篇文章让我对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楼买醉

1963年至1973年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是我国外语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街浪途

那个年代的学校,培养出的人才真是多才多艺,让人敬佩。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