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Profile感官分析方法原理、步骤、特点、应用范围及案例分享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8-27 11:58:33人气:
Flash Profile(FP)法是最接近传统描述性分析的快速感官分析方法,是Dairou和Sieffermann在自由选择剖面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舍去了传统方法中评价员的培训环节,增加了样品的排序环节。实验中,每一个评价员都有自己的感官属性清单和强度判断标尺,并根据感官属性强度进行排序。相较于评价员给出感官属性强度,这种方法更易执行。Flash Profile检验法为使用未经培训的消费者作为评价员提供了可能性。
二、方法步骤
招募评价员,数量没有强制要求,通常不少于4位;评价员不必是产品专家,评价员不需要在特定产品上进行培训;当使用消费者作为评价员时,数量从20~200位均有,通常是40~50位。
感官专业人员对评价员进行产品介绍,要求评价员根据自己对样品的理解产生对样品感知的所有描述词。
评价员看其他评价员的描述词,再在自己的清单上增加或者替代,确定测试描述词。
评价员评价样品,并对样品的不同感官属性强度进行排序;在排序阶段,允许重复品尝样品,根据自己的标尺把样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感官专业人员收集整理数据,分析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统计分析方法可使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如Friedman 检验、Page 检验、相关性分析等。
三、方法特点
Flash Profile 法的优点是评价小组不必形成标准化的描述语言,因此也不需要具有明确定义的标准参比样;不需要针对某一个产品进行特定的培训,同时,只需要较少的时间收集数据,也更加地节约成本。
Flash Profile 法的缺点包括因为实验使用排序标度,因此每次排序至少需要对比两个样品,当评价多个样品时,工作量会剧增,一般评价样品不建议多于6个;实验结果仅适用于单次试验样品间比较,多次实验数据不能进行横向比较;因为数据是排序结果,不代表强度大小,不能获取关于感官属性强度之间具体差异。
四、应用领域和范围
Flash Profile 法对感官属性不熟悉,或者对于在探索阶段的产品测试具有明显的优势;当实验同时测试了消费者喜好度时,能够获得喜好地图,对于产品开发具有较大意义;因此该方法常用于项目开始阶段。
五、应用实例
试验样品为市售巧克力11种,巧克力在品牌、可可含量、成分上存在差别;使用学生作为评价员,实验前对感官进行使用方法上的培训;实验中要求评价员自由选择感官属性并对样品的感官属性强度进行性排序。实验结束后,根据不同评价员的实验结果,生成样品描述语言;使用独立样本主成分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评价员的评价维度;使用广义Procrustes分析(GPA)和对因素分析(MFA)可获得FP 感官地图,如图5-4编号。FP 感官图能够清晰表示出样品的相关性、样品簇、方差;使用聚类分析可获得样品的树状图谱。通过树状图5-5,可以便利的展示样品间的相关性。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让我对Flash Profile有了全新的认识,从原理到应用,每个环节都解析得非常到位。作者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技术细节,还通过实际案例让我们看到了这项技术在实践中的强大表现。对于想要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朋友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对Flash Profile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虽然作者试图让内容变得易于理解,但对我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消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入门级教程,帮助初学者快速上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完全被这篇文章吸引住了!作者对Flash Profile的剖析不仅详细而且生动,特别是那些案例分享,让我仿佛亲身体验了整个过程。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视觉感知感兴趣的人士。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尽管文章内容丰富,但我认为它可能更适合已经有一定技术背景的读者。对于新手来说,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解释和引导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概念。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对Flash Profile的介绍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它如何应用于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如果能加入更多实际操作的指导,相信会更受欢迎。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人受益匪浅。我特别喜欢文中提到的应用案例,它们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提到的Flash Profile特点和应用范围部分,对我这个视觉设计师来说非常有启发。如果能有更多关于如何在设计中应用这些知识的实例,我会更加兴奋。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文章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在某些技术细节的解释上,我觉得可以更深入一些。对于追求完美细节的读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Flash Profile的人来说,这篇文章是一份难得的资源。作者对每个环节的分析都非常透彻,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结构清晰,信息量大,适合深度阅读。但是,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部分难以理解。期待看到更多面向初学者的内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Flash Profile的了解从这篇文章开始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作者不仅详细解释了原理,还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应用的广泛性。对于希望在视觉领域探索新技术的我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阅读体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起点,让我对Flash Profile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对于更深入的技术细节和实践案例,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内容。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Flash Profile的原理和应用,这篇文章给予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尤其是那些具体案例,它们让我对这项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潜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中关于Flash Profile的分析让我感到既兴奋又好奇。我特别喜欢作者用实例说明的方法,它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住这些概念。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Flash Profile的了解以前很有限,但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清晰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让我对这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视觉感知有兴趣的读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文章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但我认为对于新手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基础解释和示例来帮助理解。希望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资源。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特别是对Flash Profile特点和应用范围的探讨,让我对这个领域的可能性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希望探索新技术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份不容错过的资源。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