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数据究竟属于谁?你会为了披萨泄露朋友的隐私吗?

分类:网校动态日期:2024-08-27 07:46:01人气: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货币。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涌现:一天之内,就有5亿条推文飞出,2940亿封邮件出门,而且搜索引擎上的查询次数高达50亿次;每天25000 TB的数据被制造出来。

数据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数据泄漏了,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的,那对我们的隐私、安全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个大挑战。这些问题在十年前还完全没人能想象到。现在数据和人权的关系成为了公众热议的新话题,可这些问题往往比看起来更深。

你的数据究竟属于谁?你会为了披萨泄露朋友的隐私吗?

首先,谁真的“拥有”我们的数据?剑桥分析的丑闻揭露后,大家都开始注意到数据所有权的问题。不过,数据所有权不是简简单单的“你”和“你的数据”的事。数据跟其他财产不一样,可以同时归好几个人所有。比如,你在网上买礼物给朋友,就已经分享了关于他们的资料,比如身份、兴趣爱好、甚至地址。 为了观察一个小小的激励是否会影响一个关于隐私的决定,研究人员给一组学生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比萨——只要他们透露了三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比萨,而非保护朋友的隐私。性别差异或他们对隐私的个人敏感性似乎对选择没有任何影响。该研究的作者清楚地写道,人们“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愿意放弃私人数据”。 然后,数据是怎么来的?有的时候你自己主动给,有的时候被动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连接起来。将来,机器生成的你的数据算不算个人的数据呢?还有,谁会管这些数据? 最后,如果你的数据被整合进一个大数据库(比如国家的医疗信息系统),那会发生什么?这些数据是属于你、你的群体,还是收集它们并可能加以利用的人? 这些问题都不适合简单的所有权框架。

你的数据究竟属于谁?你会为了披萨泄露朋友的隐私吗?

“不受控”的数据

同意就是掌控吗?你可能同意接受cookies,或者在Facebook分享资料。虽然条款说你有发布内容的所有权,但你并不一定能控制它们怎么用。 你的数据和其他数据都会被算法分析,然后这些算法会对你的薪水、健康、工作做出假设。这些权力,从消费者手里,转到了公司。 比如,某保险公司,用面部识别注册顾客,用软件算出你体脂率以确定保费。对公司来说可能很方便,但对消费者呢? 算法或许有用,但也可能不太准,或者过于依赖。举个例子,在美国,有些地方的法官用风险评估算法预测哪儿可能发生暴力犯罪,还判断罪犯会不会再犯。问题是,这些算法不单单看个人数据,也看你和其他人的相似性。

透明度就是个问题。比如,美国监管机构在查Apple的新信用卡,是不是对女性不公平。有人抱怨说,一个人的消费限额比他妻子的高出20倍,可是她的信用评分其实更高。当人们问为什么,官方的回答就是“算法出错了”,但没有解释原因。这样的“同意”,其实啥用也没有。 还有我们的隐私权呢?如果“同意”这个概念有漏洞,隐私权的争议也有漏洞。比如,你不想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昨晚聚会的照片,可是其他人发了,而且里面有你。你不分享,不代表别人不会分享你的数据。

用户评论

摩天轮的依恋

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对个人数据的控制权。确实,我们的信息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借走”,有时候甚至是为了一个小小的奖励。我们应该更谨慎地管理自己的数据,保护隐私,同时也要理解数据的价值。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标题就让人好奇不已,内容深入浅出,探讨了一个在当今社会非常敏感的话题。对于那些不熟悉隐私权概念的人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离我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不安。我们的数据似乎已经成为了商家的“猎物”,而我们却常常毫不知情。文章提出的“披萨换隐私”这一比喻形象生动,让人警醒。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憾最汹涌

作者将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常决策与潜在的隐私风险联系起来,这种视角新颖独特。我赞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数据安全,不能因为一点小利就轻易牺牲隐私。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已麻木i

文章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数据是否真的属于自己?这个问题触及了现代社会的核心矛盾,引发了我对个人权利与便利之间的平衡的思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追忆思域。

这篇文章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探讨了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主题。它不仅提到了数据所有权的问题,还提醒我们要警惕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的可能损害隐私的选择。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挽手余生ら

读完这篇文章,我意识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不加防范地分享着个人信息。作者通过“披萨换隐私”的例子,巧妙地揭示了数据交易背后的道德问题,让人反思。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逾期不候

这篇文章不仅是一次对数据隐私的深度探讨,也是一次对个人责任感的呼唤。我们应当更加主动地保护自己的数据,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更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尊严和自由。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命运不堪浮华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每一个点击、每一次搜索都可能留下痕迹。这篇文章提醒我们,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我们需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数据,不让它们成为他人的“商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你是梦遥不可及

标题本身就已经足够吸引人,内容更是深入剖析了我们在数字化世界中的处境。作者以“披萨换隐私”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现了数据交易背后的道德困境,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又落空

这篇文章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在追求便利的同时,我们往往忽略了对自己数据的保护。作者通过一系列实例,清晰地阐述了数据所有权的复杂性,提醒我们要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信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服从

从文章中,我学到了保护个人数据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了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作为个体需要承担的责任。它不仅是一篇关于数据隐私的文章,更是一次对我们自身行为的深刻反思。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别留遗憾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到既震惊又警觉。我们对数据的掌控似乎远远不及我们想象的那样牢固。作者通过生动的例子,提醒我们关注隐私保护,这是一个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话题。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一种中毒叫上瘾成咆哮i

这篇文章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探讨了数据所有权的复杂性。它不仅引发了我对个人隐私的担忧,也促使我思考如何在享受数字便利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数据。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短发

标题就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数据无处不在,但又似乎处于失控状态。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一现象,提出了值得深思的观点,激发了我对个人数据保护的重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哥帅但不是蟋蟀

这篇文章的标题就足够吸引眼球,内容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数据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它提醒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不能忽视对自己隐私的保护。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读这篇文章,我感到既忧虑又振奋。忧虑的是,我们的数据似乎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利用;振奋的是,它唤起了我们对数据保护的意识,鼓励我们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隐私。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永久网址:

获取方案
咨询电话
13697281325
TOP 在线咨询
TOP TOP